1、吵架争输赢没用,摸清对方心思才重要
村东头的王二婶和西头的李三嫂,去年因为半分地吵得脸红脖子粗,王二婶说 “地是我家的,你凭啥种”,李三嫂说 “这地以前就是我家的,你才占了几年”,吵到最后,两人都坐在地上哭,地的事也没解决。
后来老支书过来,没劝 “别吵了”,反而问李三嫂 “你为啥非要种这半分地”,李三嫂才说 “我家娃要娶媳妇,想多种点庄稼攒彩礼”;又问王二婶 “你为啥不让她种”,王二婶说 “这地是我男人临走前留给我的,我不想让人动”。老支书听了,笑着说 “这有啥难的?王二婶你匀半分地给李三嫂种,李三嫂秋收了给王二婶送两袋粮食,不就好了”。两人听了,都不吵了,后来还常互相帮着干活。
老支书说:“吵架争赢了又咋样?伤了和气,事还没解决。你得弄明白对方为啥跟你吵 —— 是你碰了他的利益,还是他被别人挑唆了,摸清了这些,比啥都强。你跳出跟人对着干的心思,才能看到藏在吵架背后的事。”
2、光失败不总结,再多勇气也白搭
村里的后生小栓,前几年想种反季蔬菜,没学技术就瞎种,结果菜全冻坏了;后来又想养鸭子,没弄清楚行情就买了几百只,鸭子得了病,死了一大半。有人劝他 “别折腾了”,他说 “我有勇气重新来”,可没过多久,又因为没经验赔了钱。
老农技员看不过去,拉着小栓说 “你光有勇气没用,得总结为啥失败”,然后帮他一起想:种蔬菜冻坏,是因为没搭好大棚;养鸭子死了,是因为没提前防疫。小栓听了,才慢慢学着先学技术、再做计划,今年种的蔬菜终于赚了钱。
小栓后来跟人说:“以前觉得失败了再来就行,现在才知道,不总结经验,再来十次也还是失败。失败不是让你攒勇气,是让你看清哪里错了,下次别再犯 —— 不然光折腾,不仅赚不到钱,还会把自己的心态搞垮。”
3、你关注的人和事,藏着你想活的样子
村里的小芳,总爱往镇上的布店跑,看老板周掌柜选布、算账,还学着周掌柜的样子,把自家的针线活摆得整整齐齐。有人笑她 “你又不当布店老板,看这些干啥”,小芳说 “我就觉得周掌柜活得敞亮,想跟她一样,把日子过得有条理”。
后来小芳学着周掌柜,在村里开了个小针线铺,卖自己缝的鞋垫、荷包,生意还不错。有回周掌柜来村里,看到小芳的针线铺,笑着说 “你这铺子比我当年的还整齐”,小芳说 “我都是跟你学的”。周掌柜说:“你关注谁,就会不自觉地朝着谁的样子走,这没啥丢人的。可你也别忘了,说不定有人也在关注你,想活成你的样子呢?”
小芳这才发现,村里的小敏总爱来她的针线铺,还学着她的样子缝荷包。她笑着说:“原来我也成了别人想活成的样子。”
4、总想着时间不够,反而啥也做不成
村里的会计老陈,去年帮村部做报表,镇长说 “明晚之前得交”。老陈一看时间紧,慌得饭也吃不下,坐在桌前盯着报表,手都抖,结果算错了好几个数;后来他索性放下笔,去院里浇了浇菜,回来后深吸一口气,想着 “先算完这一页再说”,没一会儿就把报表做完了,还没算错。
老陈说:“总想着‘时间不多了’‘ deadline 要到了’,心就慌了,手也不听使唤,啥也做不好。你得放下对时间的害怕,专注于当下的事 —— 比如算报表,你别想‘明晚要交’,就想‘先算好这一行’,慢慢就做完了。这世上的事,大多是你越慌越做不成,越稳越做得好。”
村里的小学老师陈先生也说:“我以前备课,总想着‘明天要上课了’,慌得备不好;后来我不想‘明天’,就想‘这节课要讲啥’,反而备得又快又好。”
5、人前的光鲜都是装的,别在别人的表演里迷了眼
镇上的张小姐,总爱穿新衣裳,每天在朋友圈发 “去城里喝咖啡”“买了新首饰” 的照片,村里的姑娘们都羡慕 “她活得真精致”。可去年张小姐的布店倒闭了,大家才知道,她的新衣裳是赊来的,朋友圈的照片是在城里的咖啡馆拍了就走,根本没花钱喝咖啡。
村里的李婶说:“谁在人前都不会把自己的难处露出来 —— 你看到的光鲜,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就像村里的王寡妇,天天笑着跟人打招呼,可谁知道她晚上偷偷哭,担心娃的学费?你别看着别人的日子好就羡慕,别在别人的表演里忘了自己的日子 —— 你有你的活法,别人有别人的难处,过好自己的就行。”
李婶每天在家种点菜、织点毛衣,虽然不富裕,可日子过得踏实。她说:“我不羡慕别人的光鲜,我织的毛衣有人买,种的菜能吃,就够了。”
6、追求十全十美,是给磨洋工找借口
村里的老木匠刘师傅,给人做家具,从不说 “要做得完美”,总是先做个大致的样子,再慢慢修改。有人问他 “你咋不一开始就做得完美”,刘师傅说 “哪有啥十全十美的家具?你一开始就想着要完美,反而不敢动手,计划也推进不了。你先做出来,再慢慢改,才能越做越好”。
村里的后生小敏,想学缝荷包,总想着 “要缝得跟店里卖的一样完美”,结果剪了好多布,也没缝成一个;后来她学着刘师傅,先随便缝一个,再慢慢调整针脚,没过多久就缝得有模有样了。
小敏说:“以前总觉得要做得完美才好,结果啥也没做成。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好,不是一开始就完美,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改出来的。你想着十全十美,其实是不想动手,给自己找借口。”
7、假装喜欢累得慌,身体不会骗人
村里的小刚,去年看别人学开车,也跟着学,可每次坐在驾驶座上,就觉得头晕、手发抖,学了半个月,也没学会。他爹说 “你咋这么笨”,小刚说 “我也想喜欢开车,可我身体不答应”。后来小刚跟着老木匠学做木工,每天刨木头、凿榫卯,不仅不觉得累,还越做越开心,没过多久就学会了做小凳子。
老木匠说:“你假装喜欢一件事,身体会诚实 —— 你累、你难受,都是身体在抗议。就像小时候被逼着补课,补到吐,长大后就不想再学习了一样。你别学着别人做这做那,得找让自己身心都舒服的事做,这样才不会累,也才能做好。”
小刚说:“我现在做木工,每天都觉得开心,这才是真的喜欢。以前假装喜欢开车,真是太累了。”
8、对过去纠结太多,就是折腾自己
村里的张大妈,前几年因为儿子没考上大学,总纠结 “我要是当初多逼他学点就好了”“我要是给他找个好老师就好了”,每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人越来越瘦,还总生病。
后来她去镇上的医院看医生,医生说 “你这是想太多,把自己折腾坏了”。张大妈听了,慢慢不再想儿子没考上大学的事,反而帮儿子开了个小修理铺,儿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张大妈也越来越开心。
张大妈说:“纠结过去有啥用?改变不了结局,还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人得有翻篇的本事 —— 过去的事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你得往前看,才能看到好风景。”
村里的老支书也说:“我年轻的时候丢了一笔钱,纠结了好几天,后来想通了,丢了就丢了,再赚回来就行。你总想着过去的事,精力都被耗光了,啥也做不成。”
9、相处要给人好心情,不舒心就远着点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爱跟李三嫂来往,可每次跟李三嫂在一起,李三嫂就说 “你家娃没本事”“你穿的衣裳不好看”,王二婶听了,心里总不舒服,可又不好意思说。后来王二婶听了老支书的话,不再主动找李三嫂,反而跟村里的刘奶奶来往,刘奶奶总说 “你家娃真孝顺”“你织的毛衣真好看”,王二婶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王二婶说:“跟人相处,就是要互相给好心情。要是跟谁在一起,你总觉得难受、憋屈,能远着就远着;要是不能远着,就表面上过得去就行,别想着跟他多亲近。真正能长久的关系,都是你给我点开心,我给你点舒服,这样才能处得久。”
刘奶奶也说:“我跟人相处,要是觉得不舒心,就不跟他来往了。人这一辈子,活得开心最重要,别跟让自己难受的人较劲。”
10、总待在安稳里,会丢了好多可能
村里的老周,以前总爱待在家里,除了种地,就是坐在门口晒太阳,有人劝他 “去镇上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好活”,他说 “我在家挺好,安稳”。后来村里有人去镇上开了布店、修了农机,都赚了钱,老周才后悔 “我要是早出去看看,说不定也能做点啥”。
今年春天,老周跟着儿子去镇上转了转,发现镇上需要人帮忙看菜园,他就去了,每天浇浇菜、除除草,还能赚点钱,他笑着说 “以前总待在家里,以为安稳,其实是把好多机会都丢了”。
村里的后生小栓也说:“我以前总爱宅在家里,后来去镇上学种蔬菜,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新鲜事。人不能总待在一个地方,得走出去,试试新东西,这样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老周说:“待在安稳里,就像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看不到外面的风景。你走出去,打破安稳的日子,说不定就能遇到好机会,让日子过得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