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背书,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迅速演变成推动“天工集”这艘航船加速前行的汹涌浪潮。那份来自世界顶级文化殿堂的认可,其分量与纯度,远非任何商业广告或公关手段所能比拟。
最先感受到这股浪潮冲击的,是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原本就未曾完全消退的热度,再次陡然飙升。店门外重新排起了长龙,这一次,队伍中出现了更多西装革履、手持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的商务人士,以及更多带着探究和鉴赏目光的、明显属于高端收藏圈的顾客。他们不仅仅是来购买一件商品,更像是来“朝圣”一件已被学术权威“认证”过的当代艺术杰作。
销售数据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刷新着纪录。之前因舆论风波而略显犹豫的潜在订单,此刻被迅速确认,甚至出现了抢购。那款曾被质疑“抄袭”的“青山远黛”缂丝手袋,以及“星河”乌铜走银腕表,瞬间成为了现象级的单品,一货难求。预订排期已经从数月延长至一年以后,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消费者的热情,反而加剧了其稀缺性的光环。
“林总,北美区的线上预订系统,因为瞬时访问量过大,瘫痪了半个小时。”周锐在越洋电话里向林砚汇报,声音里带着疲惫,更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刚刚恢复,后台积压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过去三个月的总和。尤其是高端定制线,咨询量暴涨了百分之五百。”
这不仅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客户结构的优化。订单来源不再局限于时尚爱好者和对东方文化好奇的群体,而是扩展到了更稳固、消费力更强的顶级富豪、企业收藏家、以及寻求独特资产配置的金融界人士。
与此同时,之前那些因为舆论压力而态度暧昧、甚至婉拒合作的欧洲高端百货和顶级买手店,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他们的采购总监或首席执行官,亲自致电或以最恭敬的措辞发送邮件,迫切地希望重新洽谈入驻事宜,条件优厚得令人咋舌。之前关于“文化适应性”和“品牌血统”的质疑,此刻全都变成了“独具慧眼”和“战略契合”。
“格林集团(虚构的欧洲高端百货连锁)的cEo,希望能与您亲自进行视频会议,讨论在他们旗下所有旗舰百货开设‘店中店’的可能性。”徐薇从米兰发回消息,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更多的却是大局已定的从容,“他们甚至表示,可以为我们打破惯例,提供最好的位置和最灵活的合作模式。”
更让团队振奋的是,之前“时光殿堂”发起的舆论狙击,此刻产生了巨大的反噬效应。那场轰轰烈烈的争论,客观上完成了一场全球范围的、关于“天工集”品牌故事和文化价值的“强制普及”。当谣言被权威事实击碎,之前所有被动的曝光,都转化为了巨大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讨论度。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天工集”的品牌认知度在全球目标人群中的渗透率,在短短两周内,实现了数倍的增长。其品牌形象,也从“一个来自东方的、有趣的新品牌”,迅速跃升为“一个获得顶级文化认证的、代表未来奢侈方向的权威品牌”。
“竞争对手的狙击,反而为我们做了一次价值数十亿的免费全球广告。”周锐在战略复盘会议上,不无感慨地总结,“他们本想将我们扼杀在摇篮里,却无意中用他们的影响力,把我们推上了他们一直把持的神坛。”
林砚看着屏幕上各项飘红的数据和雪花般飞来的合作请求,心中并无太多意外,却依旧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踏实。她深知,这场逆势增长,根源在于他们始终坚守的文化内核与商业模式的坚韧。外界的风雨,只是试金石。
“通知生产与供应链部门,启动最高级别响应。”林砚下达指令,语气沉稳,“‘手作单元’模式必须顶住压力,在保证品质绝对不妥协的前提下,科学规划产能,尽最大努力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客户服务部门要做好沟通,坦诚告知等待周期,提供超预期的等待期服务体验。”
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回复所有重要的合作邀约,表达感谢,但我们需要进行更审慎的评估。现在的我们,有资格,也有必要,选择最能体现我们品牌价值的合作伙伴和渠道。”
“明白!”通讯频道里,传来各地团队成员充满干劲的回应。
危机已然度过,风暴化为东风。“天工集”这艘航船,不仅没有在巨头的狙击下沉没,反而借着这股反向的推力,冲破桎梏,驶入了一片更为广阔、也更具挑战的蓝海。销售额的逆势狂飙,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胜利,在于品牌价值的夯实与升华,在于全球市场对其“新奢侈品法则”的广泛认同与追逐。
帝国的基石,在烈焰般的考验后,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第16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