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湿润和植物的清新气息,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巷间的薄雾,将一切都笼罩在一层柔和的滤镜中。林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手中那份连夜重新排版、打印装订好的计划书。纸张的边角锐利,带着油墨的微香,沉甸甸地握在手中,仿佛承载着她全部的心血与期望。
苏茜的加入,像一剂强心针,让她步履更加坚定。她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沟通。李阿婆的信任来之不易,但要将这份信任延伸到一份白纸黑字、涉及未来长远利益的合作协议上,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清晰的共识。
她再次踏入那条熟悉的巷子,李阿婆果然已经在了,正佝偻着身子,将一块新染的布匹挂上晾绳。那抹沉静的蓝色在晨雾中格外醒目。
“阿婆。”林砚轻声唤道。
李阿婆回过头,看到林砚,以及她手中那份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显得过于正式的文件,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又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紧张。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走了过来。
“姑娘,你来了。”
“阿婆,我有些想法,想跟您仔细说说。”林砚没有绕圈子,她将计划书双手递过去,“这是我写的一份计划书,关于怎么把您的手艺,还有像您这样的手艺人的好东西,让更多人知道,卖出它该有的价钱。”
李阿婆看着那份装帧精美的计划书,封面上的“非遗联盟计划书”和“薪传”的字样,对她而言有些陌生。她没有立刻去接,只是用围裙擦了擦手,目光在林砚脸上和计划书之间游移。
林砚理解她的迟疑,她将计划书翻开,直接跳到核心部分,不是用那些商业术语,而是用阿婆能听懂的话,结合着昨天亲眼所见的工艺,重新阐述。
“阿婆,您看,”她指着计划书上画的简单示意图,“我的想法是,我们不是简单的我买您卖。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品牌’,就叫‘薪传’,意思是老手艺像柴火一样,一代代传下去。您的手艺,就是这个品牌里最亮的那块招牌,叫‘阿婆的蓝’。”
李阿婆听着,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些微光。“品牌?”她对这个词似懂非懂。
“对,就是打个名头,让人一看到‘阿婆的蓝’,就知道这是您用板蓝根、染了六次的好东西,跟别的不一样。”林砚耐心解释,“然后,关于钱的事,我琢磨了个法子。”
她放慢语速,确保每个字都清晰无误:“第一,不管我做得好不好,卖得多还是少,每个月,我都先给您一笔固定的钱,足够您生活开销。这叫‘保底收入’,让您心里踏实,不用担心染了布卖不掉。”
李阿婆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眼神专注起来。固定的收入,这对她而言,是几十年来摆摊生涯中从未有过的保障。
“第二,卖出去的每一条围巾,或者以后别的产品,赚的钱,我们按说好的比例分,您拿您该得的那一份。这能让大家一起使劲,把东西做得更好,卖得更多。”
“第三,”林砚加重了语气,这是她认为最能体现长期诚意和共享精神的一点,“如果以后我们这个‘薪传’的品牌做大了,值更多钱了,赚了更多的钱,您还能按功劳分到一份‘红利’。就是说,您不只是帮我做活,您也是我们这个事业的一份子,品牌好了,您也跟着好。”
李阿婆彻底愣住了。她活了七十多年,经历过各种合作方式,大多是压价、赊账,最好的也不过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未有人告诉她,她可以成为“一份子”,可以分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叫做“品牌”的东西的未来。这超出了她固有的认知范畴。
林砚看着她脸上的震惊和困惑,继续道:“活儿,还是您来干,怎么染,用什么法子,您说了算,我保证不让手艺变味。怎么把东西弄得更好看,怎么跟别人讲这里头的故事,怎么找地方卖,这些麻烦事,我来操心。我已经找了一个特别厉害的设计师朋友,她可以帮我们把围巾包装得更体面,把您的故事讲得更动人。”
她翻到计划书后面苏茜初步构思的几张设计草图——简约时尚的包装盒,印着扎染纹样的卡片,上面可以讲述板蓝根的故事和李阿婆的生平。虽然只是草图,但那精美的设计和现代感,与摊位上朴素的围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观地展示了“赋能”可能带来的变化。
李阿婆伸出那双布满蓝靛印记的手,有些颤抖地接过计划书。她不认识几个字,但那些图片她看得懂。她看着那设计图上仿佛脱胎换骨的“自己的围巾”,再看看身边摊位上那些沉寂的蓝色,心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她一辈子都在跟实实在在的布匹、染缸打交道,相信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林砚给她的,是一份关于未来的承诺,一个需要想象力才能触及的蓝图。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动布匹的轻响。李阿婆低着头,久久地凝视着计划书上“阿婆的蓝”那几个字,和那份保底收入的数字。她的手指摩挲着纸张,粗糙的指腹感受着纸面的光滑。
她在权衡,在挣扎。一边是几十年熟悉的、虽然清贫但安稳(或者说,是习惯了的不安稳)的现状;一边是一个年轻人带来的、充满诱惑却又布满未知的提议。信任与疑虑,希望与恐惧,在她苍老的心湖里激烈地碰撞。
林砚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她知道,这个决定,对阿婆而言,重如千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李阿婆缓缓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林砚,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不确定:
“姑娘……你这说的,都是真的?每个月……真的都有那个数?”她指的保底收入。
“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写在合同里,具有法律效力的。”林砚郑重承诺,“而且,这只是开始。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阿婆的蓝’绝对不止这个价。”
李阿婆又沉默了。她看着林砚年轻而诚恳的脸庞,看着那双清澈坚定、没有一丝奸猾的眼睛,想起了她昨天认真倾听自己讲述技艺的模样,想起了她带来的那份热乎乎的早点……
良久,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将计划书合上,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攥住了通往另一种可能性的钥匙。
“那……”她的声音依旧很轻,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那就……试试?”
两个字,轻飘飘的,落在林砚耳中,却如同惊雷。
成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和激动瞬间冲上林砚的心头,她几乎要跳起来,但还是强行克制住了,只是用力地点点头,眼眶有些发热:“好!阿婆,我们一起试试!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阳光终于穿透了薄雾,毫无保留地洒满整条小巷,将那些飘扬的蓝色布匹映照得如同波光粼粼的海面。非遗联盟的第一份正式提案,在晨光与蓝靛的交织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第1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