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斋的晨雾尚未散尽,薄纱般萦绕着院落,窗棂上凝结的露珠在微光中闪烁。顾云深刚将修复妥帖的《古籍修复手札》小心放入磨旧的帆布包,指尖尚存纸页的微凉,手机便“叮咚”急响,打破了清晨的宁谧。
划开屏幕,陈明远发来的消息带着慌乱的语气,一连串震动几乎让手机脱手。附上的新闻截图触目惊心:“惊爆!非遗守护者实为倒卖者?顾家后人顾云深、前星桥总裁沈砚辞涉嫌走私古籍,交易记录曝光!”粗砺的黑体字像钝刀,直直割入视线。
顾云深点开链接,指尖微颤。页面加载出的内容更为荒唐:模糊的转账截图上,收款人姓名被刻意涂黑,仅余残缺的“顾”“沈”二字;一张所谓的“古籍交易现场”照片,背景是伦敦仓库的阴暗角落,却将她与沈砚辞的身影扭曲变形,如幽灵般悬浮。最可笑的是旁边那本伪造的“顾家宋刻本”,封皮上的“顾”字歪斜生硬,连基本仿古工艺都欠缺,粗劣至极。
“怎么了?”沈砚辞端着刚煮好的老茶走来,茶香氤氲中,脚步轻缓却带着关切。见她脸色倏然发白,他凑近屏幕,眉头瞬间锁紧,“是‘鸠鸟’的手笔——他们想借舆论风暴拖住我们,好趁机溜去云台山寺,搜寻遗漏的古籍线索。”声音低沉冷静,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意。
话音未落,老周的电话便打了进来,嗓音焦急,如同被扼住咽喉:“小顾、小沈,看到新闻了吗?巷口堵了好几个记者,像饿狼似的问东问西,我帮你们拦着了,千万别出来!”顾云深走至窗边,轻撩帘角——巷口果然围聚着七八名记者,话筒上印着各异台标,镜头齐刷刷对准问渠斋的木门,闪光灯此起彼伏,如鹰隼伺机。她攥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并非畏惧,而是怒火翻涌——新闻竟提及爷爷,称“顾景明当年捐赠古籍实为洗钱”,将祖父一生的守护与奉献玷污得如此不堪。这污蔑如针尖,深深扎进心口,刺痛蔓延。
“别动气。”沈砚辞轻轻按住她的肩,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似能抚平躁动,“他们越急于栽赃,越说明惧怕我们接近真相。李警官已在追查新闻源头,陈明远也在联系星桥股东澄清——我们绝不能自乱阵脚。”他说着,从帆布包中取出爷爷留下的宋刻本真迹,轻置矮桌。纸张泛黄,却透出历史的厚重:“你看,真的假不了。新闻里的伪本连水纹都无,纸质粗糙如现代打印纸,只要证据在手,舆论自会反转。况且,‘鸠鸟’的目标是云台山寺,他们定以为我们会被记者困住,正好趁机潜入藏经阁,搜寻残存的古籍碎片。”
顾云深深吸一口清晨微凉的空气,让混乱的思绪渐渐沉淀。她点头,想起昨夜阁楼中发现的“顾沈合纹”,想起爷爷便签上清隽的“共护文脉”四字,内心的慌乱如潮水退去。她取出放大镜,仔细端详伪造新闻中的“宋刻本”照片:“这仿本用的是现代机制纸,纹理生硬,全无古意;爷爷的宋刻本乃宋代竹纸,质地柔韧,纤维分明。专家鉴定之下,谎言立破。”
此时,李警官来电,语气较平日更为严肃,如沉石落水:“新闻源头查到了,是境外匿名服务器,背后是‘鸠鸟’余党操作。他们另伪造了顾老爷子的捐赠记录,已发至市非遗协会,意图撤销你们的非遗基金资格——我已请协会暂缓采信,待我们提交证据。”电话那头,隐约传来急促的键盘敲击声,彰显着事态紧迫。
“还有古籍碎片的事。”沈砚辞补充道,声音坚定,“云台山寺藏经阁内,应还有‘鸠鸟’未能带走的残片。他们必想趁乱取回,用作谈判筹码。”李警官沉默片刻,似在权衡:“这样,我派人引开巷口记者,你们从后门走,先去市非遗协会提交证据,我再安排人手前往云台山寺布控。老周已在后门接应,备了辆灰色面包车,可安全送抵协会。”
电话挂断,顾云深迅速将宋刻本真迹、爷爷的原始捐赠记录及昨夜修复完成的手札一一纳入防水袋,动作利落而细致。沈砚辞则将“顾沈合纹”照片发予陈明远,嘱其转呈星桥股东,证明二人守护古籍的初心,文字简练,却掷地有声。
“走吧。”沈砚辞拎起修复包,牵起顾云深快步走向后门。后巷中,老周已坐在灰色面包车内,车窗半降,正焦急挥手:“快上车!记者被引到前头了,我们抓紧!”引擎低沉启动,车身平稳滑出。顾云深回望——巷口的记者仍簇拥着木门,闪光灯连成刺目光幕,吞噬着清晨的宁静。她紧紧握住沈砚辞的手,他掌心温暖,如同昨夜指尖相触残留的余温,传递着无声的支撑。
“别担心。”沈砚辞轻声道,目光投向窗外飞逝的街景,“待证据提交,碎片寻回,‘鸠鸟’的阴谋自会破产。他们想令我们身败名裂,却忘了我们并非孤军——有老周,有李警官,有陈明远,还有所有信任我们的人。”顾云深颔首,望向车外。阳光渐驱晨雾,照亮路旁腊梅,花瓣上的露珠晶莹闪烁,如碎钻璀璨。她忽然觉得,这场舆论风暴犹如骤雨,但只要身边人仍在,只要手中紧握真相与传承,便如持暗室微光,再大的风雨,也能并肩抵御。
车将至市非遗协会,陈明远消息再度传来:“星桥股东均表信任,已协助联系古籍专家,此刻正在协会等候。真迹一到,即刻鉴定。”顾云深看着讯息,又侧目望向身旁的沈砚辞。他侧脸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毅。她忽然莞尔,嘴角扬起释然的弧度。她想起第二卷的卷标——“我们都是彼此在黑暗里,不小心摸到的光”。原来这场栽赃,并非黑暗的开端,而是让他们看清,身边有着许多“光”相伴,共同照亮真相之路,驱散重重迷雾。
车子稳停于协会门前,顾云深与沈砚辞携证据袋迈步下车。阳光遍洒周身,暖意融融,更添坚定力量。她深知,前路或许仍有荆棘坎坷,但只要并肩而行,只要心底的“微光”不灭,便无跨不过的关隘,无洗不清的冤屈——因为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古籍,更是爷爷与沈伯父的初心,是彼此的信任与温暖,如一盏永燃的明灯,指引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