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2 节 是“延异”还是“延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么
\/
亲爱的番茄网络文学网读者们,亲爱的今日头条粉丝们,亲爱的互联网数字文学领域的读者们,作为创作后现代派文学作品长篇元小说《乌江绝恋》的作家黄老呆的我,此时此刻,2023年4月5日的上午9:45分钟,此地此屋,海南自贸港海口市龙华区金牛岭公园附近的一个公寓,我恬不知耻地把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解构主义理论术语“延异”搬进了我的小说中来了。好重啊,“延异”,这个由德里达创造出来的一个抽象概念,这个堪比希腊神话西西弗斯没日没夜推动一个巨大石头从山脚推向山顶。太沉重了,巨大的石头,太沉重了,巨大的石头。关于这个希腊神话故事西西弗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类文明几千年来,后人有无数的解读,阐释,变化,延异。我心想,这些不断地解释,阐释,变异,变化,延异,添油加醋的说法,五花八门的诠释,是不是对“延异”这个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呢?一个具象化的解读呢?尤其是对于我们不太善于抽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掌握方块字汉语的中国各路文化人哲学工作者来说,用古希腊西西弗斯 这个荒诞故事,来解说解释阐释说明“延异”这个十分抽象古怪的概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黄老呆班门弄斧,故意高深莫测,有意故弄玄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形色色的大学校园已经培养了像长江沙滩上乌江岸边沙堆里无数的沙子沙子沙子沙子文科类本科学士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专业博士生面前冒充专家大师大作家拿西西弗斯来说事,是不是特别搞笑呢?
“延异”,在解构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德里达自创的术语“延异”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延异”,即延缓的踪迹,它与代表着稳定的语言--思想对应关系的逻格斯中心主义针锋相对,代表着意义的不断消解。“延异”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典型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平面化、碎片化的理论倾向。
“延异”,黄老呆在这里把“异”字改一改,用中国易经的“易”来代替“延异”里面的“异”。读音还是差不多,”延异”,“延易”,“延易”,“延易”。我觉得,我改成“延易”这个词,或者我在德里达的“延异”这个概念上,变成“延易”这个概念,更能体现此时此刻我这个正在创作后现代派文学作品长篇元小说《乌江绝恋》的作家的思想波动,情绪起伏,意识变化,觉悟升华。
今天是2023年4月5日,是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前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首次从台湾回到大陆清明扫墓祭祀之旅,他来到重庆的第二天。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民国陪都。重庆城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英九先生他昨天来到重庆城就去了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烈士陵园。张自忠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北碚区西南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2公里的梅花山。2020年9月1日,张自忠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我今天看到有个新闻报道是这样描述昨天马英九一行来到张自忠烈士陵园的过程的:
马英九祭拜张自忠将军烈士墓
今天(4日)上午,马英九一行来到重庆张自忠将军烈士墓。他们一进入陵园内,马英九就在张自忠将军的塑像前肃立了很久,当时现场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家都默契地保持沉默,导览员也在一旁安静地等待,现场氛围十分肃穆。
讲解员向马英九详细介绍了张自忠将军生平,马英九听后神情严肃,微微点头。在听到张自忠 “被误解”、“委屈”这些话的时候,马英九眼眶泛红。
当听到张将军的妻子在得知将军牺牲的消息后悲愤交加,3个月后就因病去世时,马英九神色悲伤,遗憾地摇了摇头。而在听到日本方面史料对张将军被杀害的场景描述,写着“此人从血泊中毅然站起,眼睛死死地盯住藤冈,从他的目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时,马英九不由自主地点起了头,流露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此时此刻,我在今日头条头条百科栏目里搜索到关于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的相关准确咨询如下: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1940年,张自忠部队被日军第39师团围于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张自忠坚硬不屈,与日军激烈战斗直至殉国。其遗体先为日军安葬,后被国军夺回,以国葬之礼葬于重庆梅花山。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现在回到我的小说,黄老呆正在创作的后现代派文学作品长篇元小说《乌江绝恋》里面的虚构人物姚倩倩父亲和姚倩倩母亲的身上吧,民国时期他们俩在陪都重庆生活和工作许多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用所学到的点滴知识和技能,在当年重庆这个大后方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蹂躏践踏贡献了一个普通中华儿女的些微力量,蚂蚁大小的力量。在日本轰炸机对重庆城数次惨绝人寰狂轰乱炸中,造成了大量无辜重庆市民惨死在防空洞惨剧的血雨腥风中,他们俩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滚滚的乱石破砖中抢救受伤的重庆市民的一举一动,都是可歌可泣的英勇行为啊。
姚倩倩的母亲,姚倩倩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华儿女,虽然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丁点事迹,虽然不像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那么赫赫有名,可是我想,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与当年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众志成城抗击日本鬼子的具体行动和坚强意志分不开的。八年抗战,小米加步枪,地道战,地雷战,八百壮士,血战台儿庄。
《乌江绝恋》小说名最初的名字是《乌江之恋》。后来,通过几十年时间变化,我把这个小说名字改为《乌江绝恋》。从小说名字的变化中,我看到了“延异”这个抽象概念的变化魔性,我受到“延异”这个概念的启发,我创造了“延易”这个概念。“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就是变动的意思。“延易” ,就是作家在未创作完成的小说的过程中,在慢慢流淌的岁月中,不断修改,不断反思,不断变化,不断重构情景情节的演变过程。“延易”,就是一个作家在文学创作的精神活动中,对小说里面的虚构人物,信仰之在人物,重新勾画面貌特征,重新赋予精神内涵,重新审视价值意义的精神成品制造排列组合运作过程。
小说里面,姚倩倩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我也改变了最初的设计方案。特别是这次因为马英九从台湾岛来到重庆祭拜张自忠将军烈士墓的事情,我的小说《乌江绝恋》姚倩倩的母亲和父亲的爱情故事我要重起炉灶 我要来个“延易”。我要重新设计故事的发展情节,我要赋予新的精神内核。
延异,延易。延易,延异。
中国最神秘难懂的古典名着《易经》, 就是一本研究变化的书。易 ,就是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