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 28节 我将在生活中模仿《伊豆的舞女》的男主角了
作为哥哥的我,难得的一年探亲假回到乌江边的家乡来了。我的父亲我的母亲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了。父亲跑来跑去的,一会去农贸市场买个卤牛肉,一会又去买了卤鸭子,一会又去买了一大碗豆花。我母亲在厨房烧菜煮饭,也忙个不可开交。我小妹也提早从中学回到家里,帮助母亲在厨房打杂。
我大妹回来了。和她一起来的,还有我期待的那个歌舞团美丽的女演员。当然,还有她的姐姐。她们真是一对美貌如花的女孩子,水灵灵的,妹妹身材高挑,椭圆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从小练习舞蹈,举手投足之间,艺术气质展示出来。姐姐是名牌大学外语系毕业生,自然有一股灵秀书卷气。我其实内心里更喜欢姐姐,遗憾的是姐姐已经有个在成都读研究生的男朋友了。我把爱的箭头悄悄调整到妹妹的身上。我的大妹也是大学的校花。她们三人坐在我家的客厅里,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美人图。长江美女,不,乌江美女美人图。我十分庆幸我的青春时代,有这几个美女陪伴着我这个梦想当作家的俊秀男青年。有美人的地方,就有美丽的生活。
其实,我仔细观察,刚进歌舞团的女孩子已经摆脱了从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失败的阴影走出来。尤其是最后一次,她因为文化课少了几分,最终没有走进解放军艺术院校。当时她的脸上,无不挂着高考失败的痛苦,和对未来的迷茫。还好,她后来被市歌舞团招进去当舞蹈演员了。总算工作有着落了。
两姊妹坐在沙发中,依偎在一起,好像相互在吸取某种精神力量。从俩姊妹的眼神中,我看出来她们好像有什么心事,而且是不愉快的心事。我大妹妹告诉我,她们的后妈和父亲在家吵架,那种四川底层妇女的恶毒嘴巴,像刀子一般在俩姊妹脸上刮。大人家吵架,干嘛把女儿牵涉进来,而且还用非常恶劣的语言。我大妹实在没有弄明白。我们的父母亲都是知书达理的人,都是国家干部。在外面说话从来讲究礼貌,言语体面,从来没有脏把子话。回到家里,无论是父母亲之间,父母亲与儿女之间,说话也从来是细声细气的,讲道理的。我大妹从来没有遇见过她们俩后妈那种女人。那女人怎么个恶毒,言语怎么个杀人,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猜想得出来。另一方面,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刚开始搞改革开发,经济已经活泛起来,社会上流传的言语万元户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离婚的事情,还是不怎么体面的。我一听她们的父亲又在闹离婚,心里就有些抵触。而且,我也觉得这两姊妹有些值得怜悯,爸爸这是第二次婚姻了,如果离婚了,又要面临新的婚姻。哎!
我从我的行李包里,取出那本戏剧集,我走到舞蹈演员面前,我说送你一本书,我说这是瑞士戏剧大师迪伦马克戏剧的戏剧集,我想我已经表达了我对她职业的尊重和期待。我告诉她我说这本戏剧集有个黑色幽默话剧《贵妇还乡》,我1982年夏天大学毕业去长春实习,路过北京的时候,我曾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过这台戏剧,是由中国最着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女士担任其中的女主角。虽然身在长江边和乌江边,这个远离四川省会城市的偏僻之地,但也有书籍,世界伟大剧作家的戏剧集,让你不觉得偏僻,好像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好像乌江边就是世界的舞台中央。我表达了一种期待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女演员的愿景,又暗示了我有成为一个中国新时期伟大剧作家的雄心壮志。我肯定是骄傲的,我名牌大学毕业,在外人看起来有良好的工作和不错的工资收入。我的前程是一片光明的。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受社会尊重的,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是社会的佼佼者。是万众瞩目的一代。我身上自然也有这种光环。我虽然并不把这些光环看到怎么样,但社会上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高看你期待你。我内心是个剧作家,是个作家,社会上的人,却把我看成一个科技干部,一个前途无量的佼佼者。
她眼睛含着崇拜的目光,望着我,双手接过我送给她的书籍。
我没有把我在重庆朝天专门为她够买的朱红色裙子拿出来,我觉得当着我大妹妹的面,当着她姐姐的面把裙子拿出来送给她,好像并不太礼貌。我心想,还是等我单独和她在一起散步的时候,把裙子送给她比较适合。我甚至也没有告诉我大妹,我买了裙子作为礼物带回来。
临走时,她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告诉我,她第二天要和剧团到贵州遵义参加一个纪念长征的文艺汇演。我突然萌生了我也要跟随他们剧团去遵义转一转。我打听好她的剧团要经过的几个城市,正好有个小县城是我的长篇小说《乌江之恋》女主角姚倩倩从小生活的小县城,我要去为我的的长篇小说寻找灵感。我说我跟随你们剧团去周游一下。
我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把自己想象成川端康成小说“伊豆的舞女”那个大学生了。我脑海里突然冒出我在乌江边的那个城市像她表白爱情的场景。我手里捧着那件从重庆朝天门购买的朱红色裙子,向着她递过去,我是在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