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染红草原的天际,阿罗憾便带着商队伙计们牵着骆驼,在营地门口整装待发。二十峰骆驼背上堆满了捆扎整齐的货物,绸缎用麻布裹得严实,瓷器嵌在稻草堆里,铁器则抹上油脂、套上木鞘,每一件都码放得稳稳当当。伙计们腰间别着弯刀,脸上满是期待与些许紧张——这是新商道开通后,首次从草原向中原返程的商队,也是对这条天山至草原商道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阿头领,货物都清点完毕,二十峰骆驼,共载绸缎五十匹、青瓷三十件、铁器二十套,还有草原药材十筐,都按您的吩咐固定好了!”负责清点货物的伙计高声禀报,手里举着账本,等着阿罗憾核对。
阿罗憾翻身上马,目光扫过队伍,沉声道:“都记清楚路线了?从乃蛮部营地出发,经盐碱地西侧绕行,过汪古部边境后,沿天山南麓的驿站一路返回高昌。每日扎营前要先探查地形,务必选避风且视野开阔的地方,夜间值守分三班,每班不得少于五人。”
“记清楚了!”伙计们齐声应道,牵着骆驼的手又紧了紧。他们中大多是第一次走这条新商道,虽听过沈砚秋和阿罗憾描述过路线,却还是难免忐忑——毕竟天山南麓曾有影沙盟出没,草原上也常有孤狼游荡。
“阿罗憾,等一下!”沈砚秋和顾长风快步赶来,手里提着两个布包。沈砚秋将一个布包递给阿罗憾,“这里面是沿途驿站的令牌和羊皮地图,每个驿站都标注了补给点和水源,若是遇到麻烦,就去最近的驿站求援,或是点燃烽烟,我们会立刻派人接应。”
顾长风则递过另一个布包,里面是瓶装的金疮药、止血布和预防风寒的草药:“这是应急的药品,若是有人受伤或生病,按包上的标记用药。草原昼夜温差大,让伙计们多备件衣物,别冻着了。”
阿罗憾接过布包,郑重地系在马鞍旁,抱拳行礼:“公子、顾先生放心,我定护好货物和伙计们,按时抵达高昌,不辜负你们的托付!”
“一路保重。”沈砚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必急于赶路,安全第一。等你们到了高昌,让商栈的人立刻捎信回来,也好让我们安心。”
随着阿罗憾一声令下,商队缓缓出发。骆驼迈着沉稳的步伐,蹄声在草原上踏出整齐的节奏,驼铃声“叮铃叮铃”地回荡,渐渐远去。沈砚秋和顾长风站在高坡上,望着商队的身影消失在草原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
“这是第一次正式走返程商道,希望能顺顺利利。”顾长风轻声道,指尖不自觉地攥了攥衣袖。他虽不负责商队护卫,却也牵挂着伙计们的安危——毕竟这条路上,他们曾经历过暴风雪与伏击,每一步都藏着未知的风险。
沈砚秋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阿罗憾经验丰富,又有沿途驿站接应,不会出问题的。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好营地,等他们的消息。另外,汪古部的明安族长昨日派人来请,说想看看中原的绸缎样式,咱们今日正好过去一趟,顺便敲定下次的贸易清单。”
顾长风点头轻笑:“也好,正好可以带些药材给汪古部的牧民,也算医疗站的后续跟进。”
两人转身返回营地,让罗衣准备了几匹样缎和一小箱药材,便带着两个护卫,骑着马朝着汪古部的聚居区而去。汪古部的营地在乃蛮部东侧,沿途皆是绿油油的草甸,成群的牛羊低头吃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一派祥和景象。偶尔能看到牧民按罗衣教的法子,在河边用明矾净化饮水,或是在毡帐旁晾晒肉类,顾长风见状,心中满是欣慰:“看来防疫的法子已经传开了,这样牧民们的健康就多了一层保障。”
“是啊,罗衣做事向来稳妥。”沈砚秋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坡,“等商队返程顺利,咱们就把医疗站的分点建到汪古部和克烈部,再把防疫的范围扩大,让整个商道沿线的人都能受益。”
不多时,两人便抵达了汪古部营地。明安族长早已在毡帐外等候,见他们到来,立刻迎上前,热情地握住沈砚秋的手:“沈首领,顾先生,快里面请!我已经让妇人煮好了马奶酒和奶茶,就等你们来了!”
走进主毡帐,里面已经摆好了矮桌,桌上放着奶疙瘩、风干肉和两碗冒着热气的奶茶。明安挥手让侍从拿出一卷羊皮,上面画着汪古部的牲畜和皮毛数量:“沈首领,我按你上次说的,统计了部落里的皮毛和战马,你看看这些数量,能换多少绸缎和瓷器?”
沈砚秋接过羊皮,仔细看了看,笑道:“明安族长,这些皮毛品质极好,战马也都精壮,按之前商议的价格,能换绸缎三十匹、瓷器二十件,再给你添十套铁器,足够部落里打造农具了。”
明安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太好了!有了绸缎,部落里的妇人就能做新衣裳;铁器用来耕地,来年的牧草肯定长得更好!”
顾长风此时拿出带来的药材,递给明安:“这些是治疗风湿和跌打损伤的药材,还有些艾草和苍术,点燃后能净化空气。我已经把用法写在纸上,让部落的人按这个用,能少生病。”
明安接过药材,小心翼翼地收好:“顾先生真是贴心!上次你给我母亲治的风湿,已经好多了,她还让我多谢你呢。”
三人正聊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汪古部的牧民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禀报道:“族长,沈首领,东边的盐碱地附近,好像有商队的驼铃声,还隐约看到了骆驼的影子!”
沈砚秋和顾长风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紧——阿罗憾的商队才出发三日,按路程算,绝不可能走到这里。难道是遇到了麻烦,中途折返了?
“快,去看看!”沈砚秋立刻起身,与顾长风、明安翻身上马,朝着东边的盐碱地疾驰而去。草原上的风越来越大,远处的盐碱地泛着白茫茫的光,隐约能听到“叮铃”的驼铃声,却比寻常商队的驼铃声更急促。
靠近后才发现,那并非阿罗憾的商队,而是一支从西域而来的小商队,约莫十个人,五峰骆驼,骆驼背上的货物看起来有些杂乱,几个伙计正围着一头倒地的骆驼,满脸焦急。为首的商人看到沈砚秋等人,立刻眼前一亮,快步迎上来,拱手道:“在下是从龟兹来的商户,名叫李三,敢问几位是这条商道的主事人吗?我们的骆驼崴了脚,又找不到水源,实在走不动了!”
沈砚秋松了口气,随即点头道:“我是沈砚秋,负责这条天山至草原的商道。你们别着急,附近不远处有汪古部的营地,能给你们补充水源,我再让顾先生帮你们看看骆驼的伤势。”
李三连连道谢,脸上的焦急散去不少。顾长风走到倒地的骆驼旁,蹲下身查看它的前腿,发现骆驼的脚踝肿得老高,显然是崴了脚。“问题不大,只是扭伤了。”顾长风道,让护卫去附近的草丛里找些“山萝卜”——也就是之前药老说的治跌打损伤的草药,“把草药捣烂,敷在骆驼的脚踝上,再用麻布包扎好,休息一日就能走动了。”
伙计们立刻按顾长风说的去做,李三则拉着沈砚秋,好奇地问道:“沈首领,这条新商道真的能通到中原吗?我们在龟兹听说天山雪线开通了新道,还以为是传言,特意过来试试,没想到真的遇到了你们!”
“确是真的。”沈砚秋笑着点头,“这条商道从高昌出发,翻天山雪线,再经草原各部,一路能到中原的河西走廊。沿途有驿站补给,还有部落护卫,比之前绕行沙漠安全多了。”
李三听得满脸激动:“太好了!之前走沙漠,不仅路途远,还常遇到沙匪,货物损失惨重。若是这条商道真的安全,我们以后就走这条道了!”
此时顾长风已经帮骆驼处理好伤势,起身对沈砚秋道:“骆驼没大碍了,让他们跟着咱们回汪古部营地休息,补充些水和食物,明日再赶路。”
沈砚秋点头应允,让明安派两个牧民帮忙照看骆驼,自己则带着李三等人返回汪古部营地。路上,李三不停询问商道的细节,从驿站的位置到部落的贸易规则,沈砚秋都一一耐心解答。得知沿途还有医疗站能看病,李三更是赞不绝口:“沈首领想得太周全了!这条商道若是能长久开通,咱们这些商户就有好日子过了!”
回到汪古部营地,明安让人给李三的商队准备了毡帐和食物。李三的伙计们喝着热奶茶,吃着风干肉,脸上渐渐有了血色。李三拿出一小袋葡萄干和几颗玛瑙,递给沈砚秋:“沈首领,一点薄礼,不成敬意。以后还要请你多多关照,我们回去后,定要告诉其他商户这条新商道,让大家都来走这条路!”
沈砚秋没有推辞,收下礼物,回赠了一匹绸缎:“以后咱们就是同道之人,互相照应是应该的。等你们到了乃蛮部营地,可以去医疗站歇歇脚,若是有需要补给的,也能随时找我们。”
次日一早,李三的商队便准备出发。骆驼的伤势好了不少,已经能正常行走。李三再次向沈砚秋和明安道谢,带着商队朝着乃蛮部营地的方向而去,驼铃声渐渐远去,带着对新商道的期待。
沈砚秋和顾长风站在营地门口,看着商队的身影,顾长风笑道:“没想到阿罗憾的商队还没消息,倒先迎来了第一支西域来的商队,这也算是新商道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了。”
“是啊。”沈砚秋点头,眼中满是憧憬,“等李三回去后,定会有更多商户来走这条商道。再过些日子,等阿罗憾的商队顺利抵达高昌,这条商道就算真正站稳脚跟了。到时候,中原的货物能顺利运来草原,西域的特产也能便捷地运往中原,这条路上,定会驼铃声不断,商旅不绝。”
两人骑着马返回乃蛮部营地时,远远便看到营地门口围了不少人。走近一看,竟是秦十三带着两个斥候,牵着几匹战马,脸上满是喜色。“公子,顾先生,好消息!”秦十三快步上前,递过一封书信,“阿罗憾的商队已经顺利抵达汪古部边境的第一个驿站,特意让人捎信回来,说一路平安,货物也完好无损!”
沈砚秋接过书信,快速看完,递给顾长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太好了!阿罗憾说驿站的补给很充足,牧民们也很热情,还帮他们指引了绕开盐碱地的近路,预计十日后就能抵达高昌。”
顾长风看完书信,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看来这条商道果然可行,首次穿越就如此顺利,以后定会越来越顺畅。等阿罗憾回来,咱们就总结这次的经验,再优化一下路线和补给点,让后续的商队走得更方便。”
营地的伙计和牧民们得知消息后,也都欢呼起来。罗衣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新画好的防疫手册图样:“公子,顾先生,既然商队首次穿越成功,我这防疫手册也得加快进度,等下次商队出发,就能发给每个伙计和沿途的商户了!”
沈砚秋点头道:“好,辛苦你了。等手册做好,咱们再分发给草原各部,让商队和牧民都能做好防疫,这样商道才能长久安稳。”
夕阳西下,草原被染成温暖的橘红色。营地门口的驼铃模型——那是伙计们用木头做的,象征着商道的繁荣——在夕阳下泛着微光。阿罗憾商队的平安消息,如同给这条新商道注入了强心剂,也让沈砚秋、顾长风和所有人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这条翻越天山、横跨草原的商道,从最初的艰难开拓,到如今首次穿越成功,每一步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定会有更多的商队踏着驼铃声而来,让中原与草原、西域的情谊,在货物的往来与文化的交融中,愈发深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