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频的标题刚跳出来——【他们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光屏前的古人就被这股凌厉的气势惊了一下。
“好一句‘胆敢还击’!” 曹操抚着胡须,眼神发亮,“这般底气,定是硬仗!”
他打了一辈子仗,最懂“不投降还还击”背后的血性,只当是势均力敌的恶战,却没料到接下来的内容会让他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视频画面切到一片崎岖的山地,解说声带着激昂:“这是我国军中的战神级事迹——1962年,边境冲突中,战士庞国兴与战友冉福林、王世军在战斗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三人自发组成战斗小组,深入 后方。”】
【“他们借着夜色穿插,先是端掉 两个炮兵阵地,缴获两门火炮;接着在追击途中,遇上了 一个团的主力。按常理,三人面对千余人的大部队,该隐蔽撤退,可这三位战士却反其道而行——追着敌人打!”】
【“一边追,他们还一边喊着口号:‘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敌人 被这不要命的打法打懵了,以为陷入了大军包围,一路溃逃。”】
【画面切到庞国兴向首长汇报的录音,战士的声音洪亮又带着点“理所当然”的霸气:“报告首长!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开枪还击!” 首长一愣,问:“敌人有多少人?” 庞国兴答:“不多,就一个团。” 首长再问:“我方呢?” 庞国兴语气坦然:“就咱三个。”】
“噗——” 刘彻嘴里的酒直接喷了出来,他猛地站起来,指着光屏,声音都变了调:“多少对多少?一个团……三人?!”
他扭头问卫青,“仲卿,你看清了?没看错吧?”
卫青也是一脸震撼,喉结滚动了两下:“陛下,没看错……确是三人对一个团。这……这也太猛了!”
他当年率万骑破匈奴,已是惊世之功,可三人追着三千多人打,简直闻所未闻,“这等胆气,比去病当年还烈!”
【视频继续简述过程:三人借着地形优势,时而偷袭,时而袭扰, 一个团被打得晕头转向,以为被主力包围,仓皇逃窜,一路丢盔弃甲,最终庞国兴小组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溃 一个团,缴获火炮、电台等大批物资。】
“零伤亡?!” 李世民手里的玉如意差点捏碎,他征战半生,最清楚“以少胜多”的艰难,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这三人竟能全身而退,还击溃一个团,“这战术……这胆气……千古罕见!”
朱元璋更是拍着龙椅大笑:“好!好个‘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这话说得霸气!咱就喜欢这种不要命的狠劲!要是咱大明的兵都有这股劲,鞑靼早被咱赶到北极去了!”
各朝代的武将们彻底炸了:
岳飞麾下的将领瞪着眼:“三人追着一个团打?这比咱们的背嵬军还厉害!”
赵云的亲兵喃喃道:“将军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已是神勇,可这三人……简直是神迹!”
白起看着画面,难得露出动容之色:“兵不在多,在勇,在谋。这三人,勇谋皆备,可抵千军。”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满是自豪与调侃:
“论霸气,只服庞国兴:‘就一个团而已’‘咱三个’——轻描淡写得像说‘今天吃了三碗饭’。”
“我华夏三名战士:追着3000多人打,一边跑一边喊‘你们被包围了’, 还真信了,主打一个心理战拉满。”
“这哪是打仗?这是遛狗啊!一个团被三人遛着跑,估计 到现在都没搞明白对面到底有多少人。”
“‘他们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潜台词:就你们这熊样,还敢还手?看不起谁呢?”】
林远看着弹幕,笑着对光屏道:“这就是咱的战士,不管面对多少敌人,气势上先压垮对方。三人敢追一个团,靠的不只是勇,还有对地形的熟悉,对敌人心理的拿捏,当然,最关键的是那份‘老子不怕死’的底气。”
刘彻听得心潮澎湃,对卫青道:“仲卿,看到没?这就是‘兵魂’!回头把咱大汉的兵再练练,就得有这股子‘以一当千’的狠劲!”
曹操则对郭嘉道:“奉孝,记下来!这‘心理战’用得妙啊,三人能当千军,靠的就是让敌人‘以为被包围’,这战术,咱能学!”
视频结束时,庞国兴的那句“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开枪还击”还在回荡,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透着股不服输的锋芒。
这种跨越时代的英勇,总能让人热血沸腾。而千百年前的帝王武将们,看着光屏暗下去,却久久没动——他们知道,今天这一幕,会成为他们往后练兵时,最常提起的“标杆”。
毕竟,没有哪个将军不希望,自己的麾下也能出几个“庞国兴”——哪怕只有一个,也足以让敌人胆寒。
新视频的标题弹出时,光屏前一片窃窃私语——【他用一颗糖丸拯救了华夏整整三代人】。
“一颗糖丸?” 一个宋朝的药铺老板皱起眉,“莫不是吹牛?糖丸是甜的,顶多哄孩子,哪能‘拯救三代人’?”
明朝的老农也摇头:“咱娃小时候闹肚子,郎中给的糖球子也就是压药味,哪有这本事?” 众人大多不信,只当是后世的夸张说法。
【视频画面切到黑白影像,解说声带着沉重:“80、90后或许记得,小时候打完针,医生会给一颗甜甜的糖丸,以为是奖励,其实那是能救命的疫苗。1955年,一种被称为‘小儿麻痹症’的传染病在华夏大地爆发,最先盯上的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