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阳翟城。
接连收到赵云震慑白马义从、黄忠箭灭魔宗邪修的战报,荀衍在欣慰于麾下将领骁勇、边境暂安的同时,也敏锐地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北方的公孙瓒吃了瘪,以他那骄横的性子,绝不会善罢甘休。
西北的董卓和其背后的魔宗,试探受挫,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是小股邪修那么简单了。
“乱世之中,唯有实力才是根本。”
荀衍站在州牧府的高阁上,俯瞰着日渐繁华的城池,心中念头急转,
“边境要稳,内部更要强!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立刻下达数道命令:敕令赵云、黄忠加强警戒,增派援军与物资;
八百里加急传讯洛阳,令荀彧在全力恢复民生的前提下,加快征兵与军备步伐,务必确保司隶防务无虞。
处理完军务,荀衍将郭嘉、荀攸、陈群等人召来。
“奉孝,公达,长文,”荀衍目光灼灼,“边境摩擦渐起,大战或许不远。我欲举办一场盛大的‘文会’与‘武比’,一则公开选拔天下贤才,充实我等麾下;二则向四方展示我颍川之兴盛、人才之鼎盛、实力之雄厚,震慑宵小!此事,需尽快办起来,要办得轰轰烈烈!”
郭嘉眼睛一亮,抚掌笑道:“主公此议大善!恰如当年燕昭王筑黄金台!如今我颍川书院名声在外,新政卓有成效,正需此等盛会,方能将天下英才尽数吸引而来!嘉愿总揽此事,必办得风风光光!”
荀攸沉吟道:“此举确能招揽人才,提振士气。然则树大招风,亦需防备有心之人趁机作乱,需加强安保。”
陈群点头:“攸兄所言极是。群可负责拟定文会比试章程,确保公平公正,方能令人信服。”
“好!奉孝总揽,公达负责安保,长文拟定文试章程,武比方面,我会让汉升、子龙他们协助。”荀衍一锤定音,“即刻去办!要快,要好!”
镇东将军府要举办“文会武比”、广纳天下贤才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糜家的商队、颍川书院的学子、往来各地的游侠,迅速传遍中原乃至更远的地方。
一时间,天下震动!
无数自诩怀才不遇的文士武者,或是慕名而来,或是想寻个晋身之阶,或是单纯想见识一下这被誉为“乱世桃源”、“文修圣地”的颍川究竟如何,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
半月之后,阳翟城外特地划出的巨大会场,已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文会场区,设在临时搭建的芦篷之下,却布置得清雅别致。
数百张案几排列整齐,上面备有笔墨纸砚,甚至还有辅助凝神的清心香。
来自各地的文士或正襟危坐,或闭目养神,或低声交谈,气氛庄重而紧张。
高台之上,蔡邕、司马徽、荀爽等名宿作为评判,荀衍、郭嘉、荀攸、陈群等人亦在一旁观礼。
武比场地则更为开阔,设有演武台、箭靶场、骑射赛道甚至小型的阵法推演沙盘。
四周旌旗招展,兵甲鲜明的靖难军士卒维持秩序,更显肃杀之气。
赵云、黄忠、典韦、许褚、徐晃等一众猛将皆在台下观战,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参赛者的一种无形激励。
文会先启。
首轮考较策论,题目由荀攸亲自拟定——“论乱世安民强兵之策”。
此题看似宽泛,实则极考功底,需有务实之才,而非空谈阔论。
一时间,场内只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不少文士愁眉紧锁,亦有少数人思如泉涌,下笔有神。
其中,一名来自河东郡的年轻文士,名为杜畿(字伯侯),神色沉静,目光专注。
笔下文章条理清晰,所提之策皆从基层吏治、农桑根本入手,务实而高效,引得台上陈群频频点头。
另一侧,一名布衣青年,眉宇间带着几分游侠儿的疏狂,却又眼神锐利,隐含智慧。
他下笔极快,文章锋芒毕露,多奇谋险策,却往往能直指要害。
他登记的名字是“单福”,但若有熟知荆州事务之人在场,或能认出他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向荀衍推荐过的弟子——徐庶(字元直)!
他竟是偷偷前来,似是想凭真才实学博个出身。
武比这边,更是精彩纷呈,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
骑射场上,一名少年小将纵马如飞,弯弓搭箭,连珠疾射,箭箭命中百步外移动靶心,引得满堂彩!
他名叫李通(字文达),江夏人士,年纪虽轻,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武勇。
演武台上,两名壮汉正在激烈搏杀。
一人刀法沉稳大气,攻守兼备,隐隐有大将之风,登记名为于禁(字文则)。
另一人则使一柄长刀,势大力沉,狂猛无比,虽然招式略显粗糙,却悍勇绝伦,名叫魏延(字文长)!
两人斗得难分难解,罡气碰撞,轰鸣阵阵,看得台下典韦、许褚等人都微微颔首。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水战模拟区域。
一名身穿锦袍、腰挂铃铛、头发束成几条小辫的豪侠青年,正操纵着一艘模型战船,在模拟江河的沙盘上纵横驰骋!
他战术刁钻诡异,时而突袭,时而包抄,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更时不时口出狂言,引得对手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哈哈哈!痛快!尔等驾船如龟爬,也敢来献丑?”
锦袍青年哈哈大笑,神态狂放不羁。
“狂徒!报上名来!”对手气得脸色通红。
“你且听好了!”青年一脚踩在凳子上,朗声道,“大爷我乃巴郡甘宁,甘兴霸!长江之上,闻我铃响,哪个不避让三分?!”
其声如洪钟,气势逼人,顿时吸引了无数目光。连高台上的荀衍和郭嘉都被吸引过去。
“甘兴霸?”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嘉游历江东时,似听过此人之名,乃是长江水寇之首,武艺高强,极擅水战,没想到竟也来了。”
荀衍更是心中微动:“甘宁?这可是未来东吴的虎臣,顶级的水军统帅!没想到提前来了我这儿!”
就在这时,箭靶场那边突然传来一阵更大的惊呼声!
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青年将领,并未在指定区域射箭,而是退到了几乎超出视野的极限距离,张弓搭箭,目标却并非固定靶,而是被抛向空中的三枚铜钱!
“嘿!”
那青年吐气开声,臂上肌肉虬结,弓开如满月!
嗖!嗖!嗖!
三箭连珠,快得几乎只闻一声弦响!
只见三道流光冲天而起,精准无比地穿透了三枚正在下落的铜钱方孔,将其带飞,“夺夺夺”三声,死死钉在了远处的箭垛之上!
箭尾兀自嗡嗡作响!
“好!”
“神箭!神乎其技!”
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连黄忠都微微颔首,露出赞赏之色。
那青年收弓而立,气度沉凝,向四周抱拳示意。
登记名册上,他的名字是——东莱太史慈!
文会武比,持续了整整三天。
三天之中,英才辈出,令人应接不暇。
杜畿、徐庶(单福)于文会中脱颖而出;
李通、于禁、魏延、甘宁、太史慈等人则在武比中各显神通,震惊四座。
荀衍与郭嘉、荀攸等人几乎目不暇接,心中喜悦难以言表。
这些都是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才,如今竟能通过这种方式,一举网罗如此之多!
大会结束后,便是隆重的授职与招募仪式。
荀衍亲自接见了所有表现优异者,根据其才能,一一授予官职:
杜畿为人沉稳,精通政事,授以县令之职,派往地方历练。
徐庶才思敏捷,长于军谋,被郭嘉一眼看中,直接要到了军师祭酒府担任参军。
于禁治军严谨,授为都尉,编入徐晃麾下。
李通、魏延勇猛,皆授为军侯,分别编入赵云和黄忠部曲。
甘宁擅水战,荀衍正缺水军将领,直接破格授为横江都尉,拨付资金人员,命其于汝南等地筹建水军!
太史慈武艺超群,尤其箭术惊人,授为别部司马,暂领一营骑兵。
所有被选中者,皆感荀衍知遇之恩,又见颍川气象万千,文武鼎盛,前途光明,无不欣然领命,宣誓效忠。
一场盛会,圆满落幕。
荀衍麾下,再添大批实干之中层文武,势力根基愈发雄厚,声威更是远播四海。
看着这些新鲜血液注入统治体系,荀衍志得意满,对即将到来的风雨,也多了几分底气。
然而,就在盛会结束的当晚,一份来自西北方向的加密情报,被紧急送到了荀衍的案头。
情报是贾诩通过秘密渠道发来的,只有简短一句话:
“魔宗血尊震怒,遣‘血魄双煞’已离长安,目标,颍川。疑似…冲龙脉而来。”
荀衍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血魄双煞?来的好快…”他目光转向窗外深邃的夜空,眼中寒光一闪,“正好,用你们的血,来祭我新得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