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提出的空降兵突入方案,在报请军区前指和军委联指后,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批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打破 w 县及其周边“信息黑障”唯一且必须承担风险的抉择。
5月14日,天气稍有好转,但云层依旧低厚,气流不稳。
在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和地面情况完全未知的情况下,一支由15名空降兵组成的先遣侦察通信分队,在m县上空,毅然从运输机舱门跃出,如同一把把刺破迷雾的尖刀,义无反顾地扑向那片与世隔绝的土地。
他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降落伞,更是小型卫星电话、单兵图传设备、备用电池以及记录灾情的摄像机。
他们的使命,不是直接参与大规模救援,而是充当“眼睛”和“耳朵”,用生命去点亮那片通信盲区,传回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情报。
指挥大厅里,叶修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代表空降兵位置的信号标识在跳出舱门后短暂出现,随后因地形遮挡再次变得不稳定。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时间在焦灼中流逝。终于,在空降兵着陆后,经过艰难的地面集结和寻找信号点的努力,断断续续的、夹杂着巨大噪音的信号,开始通过卫星链路,艰难地传回了指挥部!
“……报告……我已成功着陆……坐标……目前位置安全……”
“……w县县城……建筑损毁超过七成……大量群众被困废墟……急需大型机械和医疗队……”
“……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被山体滑坡完全堵塞……长度无法估算……”
“……群众情绪基本稳定……但缺乏食物、药品和饮用水……”
“……发现部分山区乡镇……情况可能更为严峻……请求立即向以下坐标空投基本生活物资……”
虽然信号时断时续,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颤抖,但那一句句来自震中深处的报告,如同黑暗中射入的第一缕曙光,瞬间驱散了指挥大厅里积压已久的阴霾和无力感!
“通了!通了!”
“他们成功了!”
大厅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激动低呼,许多人眼眶瞬间湿润。叶修紧紧握着的拳头,终于微微松开,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信息传回来了,但救援力量如何进去?里面的伤员如何出来?
恰在此时! 指挥部接到了关键报告:从全国范围内紧急调配、以及军区自身加强的第一批次大型运输直升机群包括米-171、直-8等,已经克服重重困难,陆续抵达并部署在灾区周边的几个前进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庞大的旋翼轰鸣声,带来了生的希望!
时机稍纵即逝!指挥部领导当机立断,命令通过刚刚恢复不久、尚且脆弱的通信链路,直接下达:
“命令!所有已到位直升机群,以空降兵传回的灾情信息和坐标为指导,立即装载急救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饮用水等最急需物资,全速飞赴 w 县及周边已探明的受灾乡镇!执行空投和机降任务!”
“优先保障重伤员转运!打通空中生命通道!”
命令如山!刹那间,各个起降点引擎轰鸣,桨叶飞旋。一架架涂着军绿色、满载着希望的大型直升机,如同钢铁神鹰,勇敢地钻入群山之间狭窄的空中走廊,向着那片刚刚被揭开面纱的死亡之地飞去。
空中生命线,被这群无畏的飞行员和十五位空降勇士,以惊天动地的勇气,强行打通了!
……
半个月的时间,在争分夺秒的救援与重建中,仿佛被压缩又拉长。震区的面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军队工兵部队、通信兵部队与地方通信企业救援队不计成本的昼夜奋战下,依靠临时架设的微波中继、迅速修复的光缆干线以及大量应急通信基站的建立,强大的国家基建能力再次展现了惊人的速度。
曾经被血色标记的通信中断区,一个接一个地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民用通信网络,这条社会运转的神经脉络,终于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重新实现了绝大部分区域的贯通。
当最后一个偏远乡镇的信号指示灯在临时基站上亮起绿色时,前指通信中心里响起了一阵并不热烈、却充满疲惫与欣慰的掌声。
这意味着,灾区的信息孤岛被彻底消除,灾民们可以通过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报平安,外界的援助信息可以更顺畅地流入,整个救灾工作的协调效率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叶修站在指挥席前,看着大屏幕上已然连成一片、象征着通信畅通的绿色网络覆盖图,心中百感交集。
这半个月,他几乎吃住都在这个嘈杂的大厅,眼睛熬得通红,嗓子因为不断下达指令和协调沟通而变得沙哑。
他亲眼见证了通信从全面瘫痪到逐步恢复,再到基本全通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无数通信兵冒着余震和滑坡风险,攀爬铁塔、架设设备的英勇身影。
这片绿色,来之不易,浸透着无数人的汗水、智慧,甚至鲜血。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来自首都总部,通过保密线路打来的电话。
“叶修同志,你在前指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总部和军委首长对你在打通灾区通信生命线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高度肯定!”电话那头是副总长熟悉而沉稳的声音,“现在,灾区通信主干网络已经恢复,民用网络基本畅通,后续的维护和优化工作可以交由专业部门和后续梯次的通信保障部队负责。”
叶修凝神静听,知道命令即将到来。
“命令你,即刻完成在前指的工作交接,尽快返回首都联指中心报到!继续保持最高战备状态,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
“是!坚决服从命令!我立即安排交接,尽快返京!”叶修没有任何犹豫,沉声应道。
他立刻召集了前指通信部门的负责人和核心骨干,以及前来接替工作的后续部队指挥员,召开了紧急交接会议。
他将过去半个月梳理的灾区通信网络架构图、频率分配表、应急通信预案、与各救援力量协同的接口关系、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零星盲点问题,事无巨细,一一进行了清晰透彻的交代。
交接工作持续了数小时,直到叶修确认所有关键环节都已无缝衔接。
随后,他简单地收拾了自己的行装——只有一个行军背囊。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在几名核心参谋的陪同下,默默地走出了这个曾经承载了无数焦虑与希望的大厅。
登上前往机场的吉普车,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片依然忙碌、但秩序已逐渐恢复的土地。
远处的帐篷小学传来了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临时医疗点前,人们有序地排着队,大型机械仍在清理着废墟,但更多的,是已经开始搭建的过渡安置房和人们脸上渐渐重现的生计。
希望,正在这片废墟上顽强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