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郎中已亲眼见过好几次,她不等病人将症状叙述完整,便草草打断,直接开方下药。
虽说凭借其扎实的功底,开的方子倒也大多对症,未曾出过差错。
但她那急躁、缺乏耐心的态度,却让注重“医者仁心”的林郎中揪心不已。
林郎中和秦玥私下想了很多办法,或委婉劝导,或严肃批评。
或让她多看些叙述民间疾苦的杂记,试图磨一磨她的性子,让她明白“百姓无小病”的道理。
可惜收效甚微。
阿依这孩子,聪慧、孝顺、刻苦,样样都好,唯独在这一点上执拗得很。
她心中仿佛燃着一团火,总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攻克世间各类疑难杂症,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对于这些“琐碎”小病,实在提不起足够的敬畏与耐心。
日子就在这医馆的平静与偶尔因阿依态度引发的小小波澜中悄然滑过。
转眼,便临近了秦玥的生辰,及笄礼在即。
秦玥性子不喜张扬,坚持不大办,只打算邀请岩桑一家、屠老三一家等相熟亲近的几户人家,简单聚一聚,行个礼便好。
然而,就在及笄礼的前一日,秦家迎来了一桩意料之中却依旧令人心潮澎湃的喜事。
刘昌的爷爷奶奶,带着弥州府最有名望的官媒李义芳,并一对精神抖擞、绑着红绸的活大雁,郑重其事地敲响了秦家的院门。
秦阳一家早在前些时日,就已收到了刘昌家中即将前来提亲的消息。
为此,隋安儿特意和女儿秦玥同榻而眠,母女俩彻夜长谈,说了许多体己话,关于未来,关于婚姻。
第二日,隋安儿便让秦阳给刘家回了信,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因此,今日全家人都心照不宣地留在家中,未曾去酒楼忙碌。
听到敲门声,秦阳与隋安儿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衫,亲自上前打开了院门。
门外,刘昌的爷爷刘老爷子精神矍铄,奶奶慈眉善目。
二人身旁站着一位穿着体面、笑容可掬的中年妇人,正是官媒李义芳。
她手中牵着的那对活雁,更是引得左邻右舍纷纷探头张望。
“冒昧来访,打扰了!”
刘老爷子声如洪钟,笑着拱手。
“快请进,快请进!”
秦阳和隋安儿连忙将贵客迎进院内,引入正堂,奉上早已备好的香茗。
一番寒暄,互相问候过后,李义芳便笑着开口了。
她不愧是弥州首屈一指的官媒,一张巧嘴如同抹了蜜一般,一连串吉祥祝福的话语如同珠玉落盘,清脆悦耳。
将秦家上下,从秦阳隋安儿的教女有方,到秦玥的品貌才华。
再到秦瑶的聪慧可爱,甚至院中的石榴树都被夸赞为“多子多福”的吉兆,直说得所有人都眉开眼笑。
秦玥更是被说得面红耳赤,羞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只能紧紧挨着母亲坐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隋安儿见刘家请来的媒人如此会说话,办事周到体面,心中对这门亲事更是添了几分满意。
李义芳夸赞完毕,这才将手中牵着的活雁郑重地交到秦阳手中,笑道:
“秦老爷,您请看这对大雁,精神头多足!”
“这可并非市面上买来的,而是我们家少东家亲自带着人,在弥州城外的芦苇荡里守了好几个日夜,亲手捕获的。”
“老身做媒这些年来,见过不少人家因活雁难寻,或用木头雕刻一对替代,或出重金聘请猎户捕捉。”
“似少东家这般,亲自出手、费尽心思捕捉活雁以表诚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少见得很呐。由此可见少东家对玥姑娘的一片赤诚真心。”
“所以啊,请秦老爷您放一百二十个心,将女儿安安心心托付,刘家定将她视若珍宝,绝不会叫她受半分委屈,流一滴眼泪。”
秦阳看着那对的活雁,听着李义芳的话,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面为刘昌这小子如此识趣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那股养育了十几年的珍宝即将被“夺走”的酸涩与不舍,也沉沉地压在心头。
他脸上勉强打着笑容,收下了这对雁。
李义芳见秦阳收下了代表婚约初步达成的纳彩之礼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成。
脸上笑容更盛,转身朝着门外扬声道:
“吉时已到,呈礼——”
候在门外的刘家仆从得令,立刻两人一组,抬着系着大红绸花的沉甸甸礼盒,鱼贯而入。
秦瑶和安禾两个小丫头守在门边,踮着脚尖,小声地数着:
“二、四、六、八、十……”
礼盒一样样被抬进来,井然有序地摆放在院子里。
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珍玩玉器、名贵药材……琳琅满目。
两个小丫头的声音从一开始的清晰逐渐变得惊叹:
“……三十八、四十……五十八、六十……六十六!”
整整六十六名家仆,带来了六十六抬纳彩礼。
将秦家的院子堆得满满当当,几乎无处下脚。
饶是秦阳昔年在京城见过世面,也不禁为刘家这厚重无比的礼数暗自咋舌。
旁边的岩桑和屠老三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这还仅仅是纳彩!
如此手笔,可见刘家对秦玥是何等的重视与满意。
秦阳心中那份因嫁女而生的郁结,至此总算稍稍纾解了一些。
见所有礼物都已安置妥当,刘昌的爷爷,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封面写着“求请帖”三个烫金大字的红封,双手递给了在场辈分最高的隋父。
隋父接过,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是刘家正式请求与秦家定立婚约的文书,言辞恳切,格式规整。
他点了点头,将帖子转交给了秦阳。
秦阳亦是双手接过,仔细收好。
这“求请帖”一收,便意味着秦家正式应下了这门亲事。
按照礼数,纳彩之后,秦家需设宴款待刘家来人。
但刘家此次前来的人员实在太多,家中根本无法容纳。
最后商议决定,刘昌的爷爷奶奶和官媒李义芳留在秦家,由秦阳隋安儿亲自招待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