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现,天命所归?
卢俊义西征军凯旋,不仅带回了与西夏对峙中获得的实战经验、大量良马战利品,更带回了一个令整个梁山高层都为之震动的消息——他们在清扫西夏边境一处废弃的吐蕃寺庙时,于残破的佛像底座下,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铜匣。匣中并无金银,只有一块温润无比、刻有玄奥鸟虫篆文的古朴玉璧,以及一卷以某种罕见颜料书写的帛书。
随军的入云龙公孙胜一见此物,顿时脸色大变,焚香净手后才敢小心捧起。他仔细研读帛书,又反复摩挲玉璧,最终,在众将惊疑的目光中,声音颤抖地宣布:此乃失踪数百年的和氏璧!而那帛书,据称是秦汉时期方士所留,预言此璧重现之时,当有“紫微星现于东方水泽,持璧者当主天下”。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梁山本寨和幽州行台。徐庶闻讯,心中亦是波澜骤起。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原材的象征意义,更明白“天命所归”在古代政治中的巨大威力。此物出现得太过巧合,巧合得让他这个“穿越者”都感到一丝诡异。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公孙胜或其他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他暂时无法断定,但可以肯定,这块玉璧的出现,将极大地加速梁山政权的演进进程。
第一幕:玉璧归山,群情沸腾
当卢俊义派重兵护送玉璧和帛书抵达幽州时,徐庶亲率文武出城迎接。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玉璧被请入行台正殿。闻讯赶来的梁山头领们,看着那块散发着神秘光泽的玉璧,再听着公孙胜以其渊博知识解读帛书上的预言,将“紫微星现于东方水泽”与梁山泊、“持璧者”与徐庶紧密联系,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在人群中蔓延。
即便是素来持重的宋江,此刻也显得心潮澎湃,喃喃道:“莫非……此真乃天意?” 卢俊义、吴用等核心人物,眼神中也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徐庶当机立断,决定利用这一“天赐祥瑞”。他并未急于将玉璧制成玉玺,而是仿效古代圣王,在幽州城南设坛祭天,将和氏璧呈于祭坛之上,告慰天地祖宗,宣示梁山“顺天应人,吊民伐罪”的宗旨。祭文由萧让起草,文采斐然,气势磅礴,将梁山的起义与上古圣君相提并论。
这场规模宏大的祭天仪式,通过刻意传播,迅速影响了整个控制区。百姓们或许不懂深奥的政治,但他们认“天命”。“梁山徐都督得了传国玉玺的材料!”、“老天爷都认可梁山了!” 这类传言不胫而走,极大地增强了普通民众对梁山政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幕:建制称王,格局新开
“和氏璧”的出现,如同最后一记重锤,敲定了梁山政权升级的最后步骤。在祭天仪式后不久,徐庶召集全体高级头领于幽州行台,举行了一场决定梁山未来走向的会议。
徐庶手持玉璧(仿制品,真品密藏),环视众人,沉声道:“昔日,我等聚义梁山,本为求生;后立寨规,是为求安;今得燕云,行仁政,复见天赐祥瑞,非为徐庶一人之荣,实乃上天眷顾我等‘替天行道’之业!若再拘泥于‘都督’、‘寨主’之名,恐负天意,亦寒天下豪杰之心!”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因此,我决定,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即王位,立国号!”
经过与核心幕僚的反复商议,最终定下:
* 国号: “梁”。 既源于梁山根本,亦取“架海金梁”之寓意,象征政权乃是乱世中的中流砥柱。
* 年号: “武兴”。 彰显以武立国、振兴华夏之志。
* 徐庶称王: 暂不称帝,以示谦逊和对中原正统的尊重(策略需要),称“梁王”。立王都于幽州,称北京;梁山本寨为南京,作为陪都和精神象征。
* 封赏群臣: 大封文武。宋江为丞相,卢俊义为大都督,吴用为军师将军兼御史大夫,林冲、关胜等为四方将军,公孙胜为国师……其余头领各有封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王国官僚体系。
“梁国”的建立,标志着梁山势力彻底完成了从江湖草莽到地方割据政权,再到一个具备天命象征和完整国家机器的王国的蜕变。虽然其疆域主要限于燕云部分地区及山东水泊,但其政治影响力已辐射整个北方。
第三幕:广纳贤才,制度维新
称王建制后,“梁国”开始以更成熟的姿态运作:
1. 开科取士: 颁布《求贤令》,宣布将举行科举考试,不分出身,唯才是举,选拔治国人才。消息传出,吸引了大量北方士子,甚至一些南宋不得志的文人也悄然北上前来投效。
2. 颁布《梁律》: 在原有《约法》基础上,由吴用、裴宣、萧让等人主持,制定颁布了更为系统详尽的《梁律》,作为治国根本大法。
3. 发展经济: 鼓励农耕、畜牧,保护商旅,统一度量衡,并开始尝试铸造“武兴通宝”钱币,逐步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
4. 稳固边防: 对辽国采取守势,加固边墙,派遣得力将领镇守要隘。对西夏,则维持边境贸易和低烈度冲突,以练兵马。对南宋,则派出使者,试图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以争取更长的和平发展时间。
新朝雅政,暗流依旧
登基大典的喧嚣过后,北京(幽州)王宫的书房内,梁王徐庶独自一人,再次拿出了那块真正的和氏璧。玉璧在烛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秘密。
“和氏璧……天命……”徐庶轻轻摩挲着玉璧,眼神深邃。他深知,所谓天命,更多是人心和政治的需要。这块玉璧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凝聚人心,也能催生野心;能奠定合法性,也能成为众矢之的。
“王位只是开始。”徐庶放下玉璧,目光投向墙上那幅日益扩大的舆图,“宋、辽、金、夏……这天下棋局,如今才真正展开。我这张‘梁’国之牌,能打到几时呢?”
他知道,称王意味着再无退路,未来的道路必将更加艰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这条王者之路,他便只能带领着这群信任他的兄弟,在这波澜壮阔的乱世中,继续走下去,直到……历史的尽头,或是一个全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