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课堂之上。
陈夫子余怒未消,讲解经义时格外严苛,提问也专挑那些生僻刁钻之处。不少学子噤若寒蝉,生怕被点到名。
果然,陈夫子冷冽的目光扫过台下,最终定格在因昨日受罚而愈发显得局促不安的梁山伯身上。
“梁山伯!你来说说,‘致知在格物’作何解?此句与《大学》首章‘明明德’又有何关联?”
梁山伯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煞白。
他昨日受惊又罚抄至深夜,头脑昏沉,此刻被问到如此需要融会贯通的问题,顿时卡壳,嘴唇哆嗦着,半晌吐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格、格物……便是……便是探究事物之理……与明明德……明明德……”
他越急越乱,额上冷汗涔涔,引得台下几声压抑的窃笑。
陈夫子脸色愈发阴沉,眼看就要发作。
就在这时,坐在前排的马文才从容起身,微微躬身:“夫子,学生对此略有所悟,可否僭越,试为梁兄补充一二?”
陈夫子冷哼一声,算是默许。
马文才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先对梁山伯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即朗声道:
“梁兄所言‘探究事物之理’正是格物之本。然学生以为,格物非止于知物,更在于正心。《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故而,格物致知,实为明明德之根基功夫。唯有穷究事物之理,去除内心蒙蔽,方能显明其光明的德性,继而达成诚意、正心、修身之目的。二者一脉相承,犹如树木之根干与枝叶,缺一不可。”
他引经据典,阐释精辟,逻辑清晰,不仅完美解答了问题,更将看似深奥的经义说得透彻明白,连陈夫子紧绷的脸色都缓和了几分,微微颔首:“嗯,文才所见,颇为透彻。坐下吧。”
马文才这才坐下,经过梁山伯身边时,极其低声快速地提点了一句:“朱子注《大学》第四章,可细参之。”
梁山伯如梦初醒,连忙顺着提示,结结巴巴地补充道:“学生、学生愚钝……正如马兄所言,朱子有注……格物乃明明德之始……”
虽然依旧说得磕绊,但总算抓住了要点,没有彻底丢脸。
陈夫子瞥了他一眼,不再多言,转而讲解其他。
课后,梁山伯追上马文才,又是感激又是惭愧:“马兄,方才又多亏你解围……我……”
马文才摆摆手,语气温和:“同窗之间,互相提点是应该的。梁兄昨日受罚,精神不济,情有可原。只是功课切莫落下,若有不明之处,随时可来问我。”
他态度真诚,毫无施恩之色,让梁山伯感激涕零。
这一幕,恰好被不远处的祝英台看在眼里。
她看着马文才从容不迫、学识渊博地为梁山伯解围,又如此体贴地维护他的尊严,再对比梁山伯那副总是需要人拯救的窘迫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微妙的比较。
似乎……只要有马文才在,再棘手的局面都能被他轻易化解。
而他那种不着痕迹的帮助,远比直接的施舍更让人舒服。
****
又过两日,学子们需缴纳一份购置新一批典籍的份子钱。
数额不大,但对于囊中羞涩的梁山伯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翻遍所有口袋,数着那几枚可怜的铜钱,脸色尴尬又焦虑。
负责收钱的学子已走到他面前,语气带着几分不耐:“梁山伯,你的呢?”
梁山伯面红耳赤,讷讷道:“我、我明日……明日一定……”
那学子嗤笑一声,正要嘲讽,马文才的声音已淡淡响起:“梁兄的份子钱,方才我已一并交了。”
他走上前,将一块碎银放入钱箱,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顺手帮了个小忙。
那收钱学子一愣,顿时收敛了嘲讽之色,讪讪道:“原、原来马公子已代交了……”
梁山伯猛地抬头,又是意外又是感激:“马兄!这……这如何使得!我……”
马文才打断他,语气轻松:“无妨,区区小数,何足挂齿。昨日与梁兄论学,受益良多,便当是谢礼了。”
他巧妙地将“帮助”说成“谢礼”,彻底保全了梁山伯的面子。
周围几个学子见状,看向马文才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敬佩,而看向梁山伯的眼神则变得有些复杂。
祝英台站在一旁,默默看着。她注意到,马文才帮助梁山伯时,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既解决了问题,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对方的自尊。
而反观自己,有时想帮梁山伯,却往往因为方式直接,反而让他更显窘迫。
这种对比,让她心中那种微妙的感觉愈发清晰。
这日傍晚,祝英台在回廊下遇到正独自看书的梁山伯,便上前打招呼:“梁兄,在看什么?”
梁山伯见是她,连忙合上书,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是马兄借我的《朱子语类》,他说此书对理解格物之说大有裨益。”
祝英台拿起书翻了翻,只见书页空白处竟有不少细细的批注,字迹挺拔清晰,见解独到,显然是马文才的手笔。
她随口问道:“马兄近来似乎常指点你功课?”
梁山伯用力点头,眼中满是真诚的感激:“马兄待人极好!不仅常借书与我,为我答疑解惑,前日份子钱……唉,总之,马兄真是君子!能与马兄这等人物同窗,实乃山伯之幸!”
看着他这副对马文才全心信赖、赞不绝口的模样,祝英台心中那点微妙的比较,渐渐发酵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马文才确实很好。
他强大、可靠、体贴、慷慨,几乎完美。在他面前,梁山伯的憨厚朴实,似乎总显得……有些不够看。
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连忙甩开,但一颗种子已然种下。
她忽然有些意兴阑珊,将书还给梁山伯,勉强笑了笑:“那梁兄你好好用功,我不打扰了。”
转身离开时,她脑海里却不自觉地浮现出马文才那双深邃沉静的眼睛,以及他一次次从容化解危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