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平静小镇的不寻常死亡

曼彻斯特的海德镇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居民们彼此熟悉,生活节奏缓慢而安逸。在这个小镇上,有一位备受尊敬的医生,他叫哈罗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希普曼医生温文尔雅,医术精湛,对病人关怀备至,尤其对老年患者更是体贴入微。他的诊所总是门庭若市,许多老人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信任和依赖。

然而,1998年6月24日,这个平静的小镇被一桩不寻常的死亡事件打破了宁静。81岁的凯瑟琳·格伦迪(Kathleen Grundy)被发现死在家中。凯瑟琳是一位活跃的老人,曾任海德镇的市长,她性格开朗,身体硬朗,每周都要去慈善店做义工,还定期为镇上老人组织午餐会。

希普曼医生在死亡证明上写下了\"高龄\"两个字,作为凯瑟琳的死因。他向凯瑟琳的女儿安吉拉(Angela)解释说,这是自然死亡,没有必要进行尸检,那样只会让家人更加悲伤。安吉拉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接受了希普曼医生的判断,将母亲安葬在了海德教堂的墓园。

然而,仅仅过了十二天,安吉拉就接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电话。一位律师告诉她,他收到了一份凯瑟琳的新遗嘱,这份遗嘱是在凯瑟琳去世前几周立下的。更让安吉拉难以置信的是,遗嘱中凯瑟琳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包括价值38.6万英镑的房产和存款,都留给了希普曼医生,而不是自己的女儿。

安吉拉作为一名律师,立刻察觉到了这份遗嘱的可疑之处。首先,十二年前,也就是1986年,凯瑟琳就已经立下了遗嘱,并且一直存放在安吉拉所在律师事务所的保险柜里。其次,凯瑟琳生前所有的法律文件都是由安吉拉亲自处理的,如果母亲要变更遗嘱,没有理由不告诉她。

安吉拉要求查看这份遗嘱的复印件。当她看到遗嘱时,更加确信这是一份伪造的文件。遗嘱的排版粗糙,逻辑不严谨,完全不符合母亲严谨的书写习惯。更重要的是,凯瑟琳生前有一个习惯,就是对于文件或者合同的起草,她都会坚持手写而不用打字机,而这份遗嘱却是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此外,落款上的签名也显得模糊不清,与母亲平时工整的笔迹大相径庭。

带着这份可疑的遗嘱,安吉拉开始了调查。她找到了遗嘱的两位见证人,结果发现这两个人并不认识凯瑟琳,甚至彼此之间也不认识。他们只是在希普曼医生的诊所里签署了一份文件,而他们以为那份文件只是普通的医疗表格,而非遗嘱。

这些发现让安吉拉越来越怀疑母亲的死可能另有隐情。她决定报警,并向警方提出了开棺验尸的请求。1998年8月1日凌晨3点,在安吉拉的同意下,警方挖开了凯瑟琳的坟墓,将尸体送到法医处进行检验。

二、罪恶的揭露:一桩谋杀案的证据

验尸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法医报告显示,凯瑟琳在死亡前的三个小时内摄入了过量的吗啡,这才是导致她死亡的真正原因。这个发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整个海德镇炸得粉碎。人们开始怀疑,这位备受尊敬的希普曼医生可能与凯瑟琳的死有关。

警方迅速展开了全面调查。他们搜查了希普曼的诊所,在那里发现了一台打字机。经过技术鉴定,这台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效果与那份可疑遗嘱完全一致,这足以证明遗嘱就是希普曼通过这台打字机伪造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警方在希普曼的诊所里还发现了大量的吗啡注射液。这些吗啡本应用于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却被希普曼用来杀害他的病人。警方还发现,希普曼修改了电脑中的病人记录,编造了虚假的疾病诊断,以此来掩盖他的罪行。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证据浮出水面。警方发现,希普曼在凯瑟琳去世前几个小时曾拜访过她,并为她做了身体检查。希普曼热情地陪凯瑟琳闲聊,询问她的身体状况,一切看起来都与往常一样。然而,就在闲聊的过程中,希普曼悄悄地拿出注射器,装满一整管吗啡,然后将针头扎进凯瑟琳的皮肤,将致命的液体缓缓注入。

之后,希普曼若无其事地与凯瑟琳道别,从容地离开了现场。当天上午,凯瑟琳本该到镇上的老年活动中心为一场聚会准备食物,但她一直没有出现,家中电话也无人接听。直到中午,两位好友去了她家,才发现她已经去世。

希普曼接到电话后赶到现场,迅速为凯瑟琳检查体征,然后遗憾地向两位好友宣告:\"凯瑟琳去世了,死于心脏骤停。\"在凯瑟琳死亡证明的\"死因\"一栏下,他镇定地写下了两个字——\"高龄\"。

1998年9月7日,哈罗德·希普曼被警方正式逮捕。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希普曼无法抵赖,最终承认了杀害凯瑟琳·格伦迪的罪行。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大的真相还在后头。

三、可怕的真相:215条人命的连环杀手

随着希普曼的被捕,警方开始对他过去经手的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全面调查。他们很快发现,凯瑟琳的死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谋杀案中的一起。

警方通过各种渠道征集线索,鼓励那些对亲人的死亡有疑虑的家属与他们联系。结果,大量的电话涌入了警局。人们开始回忆家中老人去世时的情形:他们都穿戴整齐,神情宁静,就像睡着了一样。而他们生前最后见到的人,都是希普曼医生。

警方把这些可能受害者的信息粘在一块大白板上。眨眼间,第一块白板满了,然后是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最后,负责调查的警员不得不将白板搬去最大的重案调查室。

为了获取确凿的证据,警方不得不对多具尸体进行开棺验尸。这个过程既令人心碎又令人震惊。验尸结果显示,这些死者都是因为注射了过量的吗啡而死亡,而他们的主治医生都是希普曼。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希普曼。警方发现,希普曼医生的诊所里保存着一份特殊的名单,上面记录着30名病人的名字。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希普曼在处方中开出了大剂量的吗啡制剂,但实际上这些药物并没有被病人使用,而是被希普曼储存起来,用于他的谋杀计划。

此外,警方还发现希普曼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他会在两年前对患者说,\"你只能活两年\"。然后,就在两年后的同一天,他会将这些患者杀害,以此来展示他对生死的\"掌控力\"。

面对这些铁证,希普曼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沉默。他拒绝回答警方的任何问题,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时,会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1999年10月,希普曼系列杀人案正式开庭审理。在法庭上,希普曼被控谋杀15名病人,这是证据最为确凿的15起案件。控方律师详细地向陪审团展示了每一起案件的证据,包括法医报告、伪造的遗嘱、修改过的医疗记录等。

经过三个月的审理,2000年1月31日,陪审团一致裁定希普曼15项谋杀罪名和1项伪造文书的罪名全部成立。法官随后宣布了判决:希普曼被判处15次终身监禁,并被建议永远不得假释。

然而,这只是希普曼所犯罪行的一小部分。在法庭宣判之后,英国司法机构组成了一个以女法官史密斯(dame Janet Smith)领导的专案调查组,专门调查希普曼系列杀人案。经过两年多的深入调查,调查组于2002年7月公布了令人震惊的结果:查证共有215人死于希普曼之手,另外还有45名死者也很可能是他的受害者。

更令人震惊的是,调查发现,希普曼的杀人行为早在1975年就开始了,当时他刚刚成为一名医生。在接下来的23年里,他平均每个月至少谋杀一人,最多的时候甚至每十天就杀害一人。

四、白衣恶魔的真实面目:从医生到连环杀手

随着调查的深入,哈罗德·希普曼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在公众面前温文尔雅、关心病人的好医生,竟然是一个冷血的连环杀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哈罗德·希普曼于1946年1月14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母亲操持家务。在四个兄弟姐妹中,希普曼与母亲的关系最为亲密。

希普曼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从小就给他灌输了一种高人一等的思想。她对希普曼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希普曼,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负和优越感,但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

1963年,当希普曼17岁时,他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有肺癌晚期。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希普曼亲眼目睹了她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情景。医生每天都会用一支吗啡注射剂来缓解母亲的痛苦,希普曼看着吗啡如何让母亲从剧痛中平静下来,也看着母亲最终在吗啡的\"安抚\"中停止了呼吸。

母亲的去世对希普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另一方面,母亲临终前的情景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吗啡成为了他既熟悉又恐惧的东西。

高中毕业后,希普曼进入了利兹大学医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17岁的普里姆罗斯(primrose),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1970年,希普曼顺利毕业,开始了他的医生职业生涯。

然而,希普曼的职业生涯一开始就不顺利。1976年,他在西约克郡一家医院工作时,被发现伪造杜冷丁(一种用于治疗剧烈疼痛的阿片类药物)处方供自己使用。希普曼染上了毒瘾,他的这一行为被医院发现后,他被罚款、解雇,并被送往约克的一家康复诊所强制戒毒。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希普曼有这样的不良记录,他并没有被从医生监管机构——英国医学总会除名。他只是收到了一封警告信,这为他日后继续行医埋下了隐患。

1977年,希普曼重返海德的唐尼布鲁克医疗中心工作。他在这里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接下来15年,然后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在患者和社区中,他赢得了良好和乐于助人的声誉。他以对病人的关怀态度而闻名,总是乐于花时间与患者们聊天,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症状,从不催促他们。

然而,没有人知道,在这副\"仁心仁术\"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扭曲的灵魂。希普曼的杀人行为早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他刚刚成为一名医生,第一个受害者是一位67岁的老太太。从那时起,他的杀人频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在1993年开设私人诊所后,他的谋杀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五、杀人手法剖析: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哈罗德·希普曼的杀人手法既简单又高效,这也是他能够长期逍遥法外的原因之一。他利用自己作为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便利,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看似自然死亡的谋杀。

希普曼通常会选择那些独居的老年患者作为目标。这些老人大多没有子女在身边,离世后很少有人会追问细节,这为希普曼提供了绝佳的犯罪机会。他会以\"检查身体\"或\"缓解疼痛\"为由,单独约这些老人到诊所或上门拜访,避开家属的视线。

在与受害者独处时,希普曼会快速而熟练地给他们注射过量的吗啡。这种药物会让受害者在几分钟内出现呼吸抑制,看起来就像是\"突发心脏病\"或\"自然离世\"。希普曼非常清楚吗啡的致死剂量,他能够精确地控制注射量,确保受害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杀人后,希普曼会立即修改电脑中的患者记录,给原本健康的老人添上\"高血压\"、\"心脏病史\"等疾病,把注射吗啡的记录改成\"维生素针剂\"或其他常规治疗。他还会在死亡证明上填写\"高龄\"或\"自然死亡\"等原因,让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

如果家属对死亡原因提出疑问,希普曼会利用自己的专业身份和良好口碑来打消他们的疑虑。他会告诉家属:\"不用尸检了,这没有意义,只会让你们更加悲伤。\"或者暗示患者生前已经感到身体不适,\"她的去世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突然\"。

希普曼的杀人手法之高明,使得他能够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连续作案而不被发现。据统计,他平均每个月至少杀害一人,最多的时候甚至每十天就杀害一人。他的病人死亡率高达20%,而全英国全科医生的平均患者死亡率仅为0.8%。

然而,希普曼并不满足于仅仅杀人。他还通过伪造遗嘱来满足自己的贪婪。在凯瑟琳·格伦迪的案件中,他不仅杀害了这位老人,还试图通过伪造遗嘱来获取她的财产。这一贪婪的举动最终成为了他暴露的导火索。

希普曼的杀人手法虽然简单,但却极其有效。他利用了人们对医生的信任,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利用了社会对老年人死亡的普遍态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他的杀人\"完美条件\"。

六、调查与审判:正义的迟到与缺陷

尽管哈罗德·希普曼的罪行最终被揭露,但整个调查和审判过程却充满了曲折和遗憾。事实上,早在希普曼被捕之前,就已经有人对他的行为提出过质疑,但这些质疑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998年之前,海德镇的另一位医生琳达·雷诺兹(Linda Reynolds)就注意到希普曼病人的死亡数量异常之高。她发现,希普曼一个人签署的火葬同意书,几乎和他们诊所6个医生加起来一样多。此外,经营家族殡葬生意的艾伦·梅西(Alan massey)和他的女儿黛博拉(deborah)也发现了异常。他们注意到,在希普曼的病人中,有太多人是在下午时穿戴整齐去世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寻常。

黛博拉将她的疑虑告诉了琳达医生,琳达随后向负责海德镇的地方验尸官反映了这些担忧。验尸官因此委托大曼彻斯特警局对希普曼进行调查。然而,第一次调查时,警方表现得相当草率。他们取得了希普曼过去6个月内死亡病人的病历,但从未找过希普曼或去世病人家属谈话。虽然入殓师当时手头正好有希普曼病人的遗体,但警方并没有对遗体进行尸检。

警方的第一次调查最终不了了之,希普曼继续他的杀人行为。如果当时警方能够认真对待这些警告信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无辜的生命逝去。

直到1998年凯瑟琳·格伦迪的案件发生,希普曼的罪行才真正引起了警方的重视。安吉拉的坚持和怀疑最终揭开了这个惊天大案的序幕。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希普曼的诊所电脑中存有他更改患者原诊断报告的证据。例如,有一位名叫温妮的老人原本是因喉咙痛、胸闷离世的,但经过开棺验尸,发现这位老人也是因注射过量的吗啡而死亡,而当时的医生正是希普曼。

1999年10月,曼彻斯特警方以\"15桩谋杀案\"对希普曼提起公诉。这15起案件的证据最为确凿,包括尸检报告、伪造的病历和证人证言。庭审持续了三个月,希普曼全程表现得非常冷漠,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否认所有指控:\"我没杀人,那些老人是自然死亡。\"

2000年1月31日,陪审团经过仔细审议,一致裁定希普曼15项谋杀罪全部成立。法官当庭判处他15个终身监禁,并特别提议\"永不假释\"。这是英国法律对普通罪犯最严厉的判决,但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这远远不够,因为还有200多名亲人的死亡没有被纳入庭审。

2002年7月,由女法官史密斯领导的专案调查组公布了最终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除了法庭认定的15起谋杀外,希普曼至少还杀害了200名患者,总计215人。其中171人是女性,44人是男性,年龄最小的仅41岁,最大的已93岁。

调查还发现,希普曼的第一次杀人早在1975年就已经开始,当时他刚成为医生不久,就对一位67岁的老太太下了手。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受害者中不少是他的邻居和熟人,甚至有6人住在同一条街上。

希普曼的审判过程虽然最终给了他应有的惩罚,但也暴露出了英国医疗监管体系和司法系统的诸多漏洞。这些漏洞使得希普曼能够长期逍遥法外,继续他的杀人行为。

七、未解之谜:杀人动机与自杀原因

哈罗德·希普曼的案件中有两个最大的未解之谜:一是他的杀人动机究竟是什么?二是他为什么选择在监狱中自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调查人员、心理学家和公众。

关于希普曼的杀人动机,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希普曼想通过杀人来体验掌控生死的权力感。有专家分析,希普曼在童年时期受到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控制,成年后又在职业生涯中遇到挫折,这使他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控制欲。通过决定他人的生死,他能够获得一种扭曲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二种说法是,希普曼的杀人动机源于对母亲的爱和嫉妒。当希普曼17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癌去世,年仅43岁。希普曼亲眼目睹了母亲在吗啡的作用下平静地离世。后来,他看到许多比他母亲年长的老人依然健康地活着,内心产生了不平衡:为什么自己的母亲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而其他人却可以?这种嫉妒最终转化为了杀意。

第三种说法是,希普曼可能患有某种心理疾病,如自恋型人格障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类学博士何袜皮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表示:\"杀死病人的过程,满足了希普曼对自我价值的幻想。从他的早年生活中,就能看到一些导致其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成年后,医生这份职业为他带来无限荣光。然而当这些'廉价'赞美无法满足膨胀又脆弱的自我价值感时,希普曼就通过这种毁灭性的手段,从病人身上一次性榨取'对生命的掌控感',然后将他们通通抛弃。\"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希普曼的杀人行为可能与他对吗啡的依赖有关。他早年曾因滥用杜冷丁而被处理,虽然表面上戒掉了毒瘾,但内心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望可能从未真正消失。通过给病人注射吗啡,他既满足了自己对药物的心理依赖,又体验到了一种控制他人的快感。

然而,所有这些都只是猜测,希普曼本人从未真正解释过他的杀人动机。直到他死,这个谜团也没有解开。

2004年1月13日,在希普曼58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在威克菲尔德监狱的单人牢房里上吊自杀。他用床单拧成绳子,将自己吊在了铁架上。这一突如其来的自杀行为震惊了所有人,因为在此之前,希普曼没有表现出任何自杀倾向。他在监狱中表现正常,甚至还在学习,每天坚持读《卫报》,干活认真,还在监狱里帮忙把4本《哈利波特》翻译成盲文,贡献突出。

关于希普曼的自杀原因,也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他可能无法承受内心的罪恶感,选择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保护家人,避免他们继续承受社会的指责和压力;还有人猜测,他可能是为了逃避进一步的调查和可能的更多指控。

犯罪心理分析家则认为,希普曼的自杀是必然的,因为类似的连环杀手潜意识中有着\"自我毁灭机能\",类似于战场上的视死如归心态,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已没什么大不了。

希普曼的自杀带走了他杀人的所有秘密,也带走了人们对真相的最后一丝希望。他至死没对受害者家属说过一句道歉,也没彻底交代清楚自己为何要对信任他的病人痛下杀手。

八、社会影响与制度变革: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

哈罗德·希普曼连环杀人案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连环杀人案件之一,它不仅夺走了215条无辜的生命,也对英国的医疗体系、法律制度和社会信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起案件震惊了整个英国社会,人们开始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怀疑。希普曼作为一名医生,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却变成了夺命的恶魔。这种身份的反差让公众感到无比震惊和失望。

案件曝光后,英国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女法官史密斯为首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希普曼的罪行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指出,如果当时警方和医疗监管机构能够及时核查,至少有3名受害者能够躲过一劫。曼彻斯特警察总监戴维·塞克斯和侦探戴维·史密斯因\"失职\"被追责,而英国的死亡证书签发制度也被痛批——当时医生可以自行签署\"自然死亡\"证书,无需验尸官介入,这给了希普曼\"合法掩盖杀人\"的机会。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英国医疗体系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首先,英国改革了死亡证明的签发制度。在此之前,医生可以自行签署死亡证明,而改革后,所有死亡证明都需要经过独立医学审查员的审核。现在,医生签署死亡证书前必须经过两名专业人员核查,一名是医学专家,一名是司法人员。

其次,英国加强了对管制药物的管理。希普曼能够长期获得大量吗啡而不被发现,这暴露了英国药物管理制度的漏洞。改革后,医生开具管制药物的处方需要经过多重审批,药品的使用和库存也受到更严格的监控。

此外,英国还改革了医疗监管体系。2003年4月,英国成立了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取代了之前的药品控制局和医疗器械局,加强了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

在医生执业资格管理方面,英国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2012年,英国引入了医生重新认证制度(medical revalidation),要求医生定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同行评议,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希普曼案件还促使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医疗记录的管理和保护。现在,英国的医疗记录系统更加安全和透明,医生对患者记录的任何修改都会留下痕迹,这大大减少了类似希普曼这样的人篡改记录的可能性。

这起案件也对全球的医疗安全产生了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借鉴英国的经验,加强了对医疗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对医疗过程的监督。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希普曼案件作为医疗安全的典型案例,提醒各国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重视患者安全。

希普曼案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在最受信任的职业中,也可能隐藏着危险。同时,它也证明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透明的制度对于保护公众安全的重要性。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说:\"这场用215条人命换来的制度改革,像一道沉重的警示:白大褂代表的信任,永远需要最严格的监管守护。\"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青娘的商业智慧带着仓库穿年代,作精媳妇被娇宠一不留神就穿越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灵气复苏:我以傩面杀穿一切诸神之礼战魂噬命穿书七零隐藏大佬竟暗恋她你们真的是民兵?剑吞混沌鼎我靠剧情角色开发万界副本灵异短篇故事集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食仙之骨末世回溯:时间边缘的守望者清纯圣女很可爱,心思却坏坏开局军功被顶替,小学生扛枪出征凡人打渔我修仙,太平洋是我渔场葬天碑主外卖骑手陈默的末世日志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青霄孤鸿录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末眼保洁混元证道:从科研狗到天道拆解者绝区零:穿越大魔法师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双女王:豪门盛宠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四合院到港综打开系统的正确姿势惊悚灵异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时腐龙,亿万次回溯只为渎神综漫:悲剧粉碎拳!儒林外史大白话逆天改命:我的美女上司仙子啊她被炸飞啦活佛济公第四部我只练三剑,剑出即无敌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乾坤轮锁幽镜原神,我才不是什么神明代言人腹黑青梅秒变温柔女友?!!仙门的摆烂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