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投毒事件,七名无辜民众在短短两天内相继死亡,而罪魁祸首竟是当时全美最畅销的止痛药——泰诺胶囊。这起案件不仅改变了美国药品安全的历史进程,也成为了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案件的真凶依然逍遥法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

一、噩梦开端:七名无辜者的突然死亡

1.1 首例悲剧:12岁女孩的意外离世

1982年9月28日,对于芝加哥郊区鹿林镇的克莱曼一家来说,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凌晨时分,12岁的玛丽·克莱曼(mary Kellerman)感到身体不适,她告诉母亲自己嗓子痛、鼻子塞。睡意朦胧的母亲没有多想,从药柜中取出一瓶泰诺速效胶囊,给女儿服用了一粒,然后让她回房休息。

然而,第二天早上7点,当玛丽的父母去查看女儿时,发现她倒在了卫生间的地板上,已经停止了呼吸。惊慌失措的父母立即将她送往医院,但一切为时已晚。主治医生告诉悲痛的克莱曼夫妇,玛丽可能是在倒下时头部受到撞击,导致猝死。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仅仅是一场连环悲剧的开始。

1.2 连锁反应: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

同一天,在附近的阿林顿镇,27岁的邮递员亚当·詹诺斯(Adam Janus)也感到身体不适。他服用了一粒泰诺胶囊后,情况却变得更加糟糕。他立即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助,告诉他们自己感觉非常痛苦。

急救人员赶到时,发现亚当已经倒在地板上,呼吸困难,血压低得几乎无法测量,瞳孔也开始散大。尽管他们迅速将他送往最近的医院,但医生最终宣布,亚当死于心脏病。当天晚上,亚当的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为他办理后事。

亚当25岁的弟弟斯坦利·詹诺斯(Stanley Janus)和19岁的妻子特丽萨·詹诺斯(theresa Janus)因为悲伤过度,加上忙碌了一整天,都感到有些头痛。他们在亚当的橱柜上看到那瓶泰诺胶囊,于是各服用了一粒。

然而,悲剧再次上演。几分钟后,斯坦利和特丽萨双双面色发青,倒在了地上。急救人员再次冲进亚当的家中,将两人紧急送往医院。斯坦利当晚就去世了,而特丽萨在两天后也随丈夫而去。

1.3 恐慌蔓延:更多无辜者相继倒下

这一天,芝加哥地区还发生了其他几起类似的死亡事件。27岁的玛丽莲·莱诺(mary Lynn Reiner)刚刚生完孩子,正在家中休养。她服用了一粒从医院带回来的泰诺胶囊后,不久便栽倒昏迷,被送往医院后于上午9点30分去世。

31岁的店员玛丽·麦克法兰(mary mcFarland)在工作时感到头痛,她服用了一粒店里的泰诺胶囊,随后不久便晕倒在地。晚上,35岁的美国航空公司空姐宝拉·普林斯(paula prince)在芝加哥机场附近购买了泰诺胶囊,服用后不久也在家中去世,她的身边还放着那瓶致命的泰诺。

短短两天内,总共有七人因为服用了含有氰化物的泰诺胶囊而死亡。这七名受害者分别是:12岁的玛丽·克莱曼、27岁的亚当·詹诺斯、25岁的斯坦利·詹诺斯、19岁的特丽萨·詹诺斯、27岁的玛丽莲·莱诺、31岁的玛丽·麦克法兰和35岁的宝拉·普林斯。

二、真相浮现:氰化物与泰诺的致命组合

2.1 毒源追踪:苦杏仁味的致命线索

当这四起死亡事件(克莱曼家1人,詹诺斯家3人,加上另外3人)在两个小镇发生时,医护人员开始怀疑这些年轻人并非死于普通疾病,而是可能中毒。他们的血液样本被送去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

与此同时,在两个小镇里,这件事成了大新闻。当地的消防员菲利普在和朋友理查德聊天时,提到了第一个受害者玛丽服用过泰诺胶囊的事。菲利普随口说道:\"可能是吃泰诺吃死的。\"这句话让理查德恍然大悟,他们立刻联系了亚当和玛丽的家人,询问后得知他们确实都服用过泰诺胶囊。

感到事态严重的二人立即报了警。毒物专家对瓶中剩余的胶囊进行了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大约65毫克的氰化钾,每一粒都足以导致上千人死亡。而死者的血液检测结果也证实,他们确实死于氰化钾中毒。

在调查过程中,一名调查人员尼克·皮索斯(Nick pishos)发现,12岁的玛丽·克莱曼和失去三名家庭成员的詹诺斯一家都有泰诺胶囊,并且这两瓶胶囊上的控制编号都是mc2880。当时的副验尸官多诺霍(donoghue)让皮索斯闻一闻药品是否有异味,皮索斯闻到了一股苦杏仁味——这正是氰化物的特征气味。

2.2 毒物分析:致命剂量的精确计算

进一步的毒理学分析显示,这些受害者都服用了超过致死量100至1000倍的氰化物。氰化物进入人体后会析出氰离子,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妨碍细胞正常呼吸,导致组织细胞无法利用氧气,造成组织缺氧,最终使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

毒理学家解释说,氰化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头痛、头晕、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随后可能出现抽搐、昏迷,最终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由于这些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相似,所以在没有毒理学检测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诊。

在这起案件中,氰化物被注入了泰诺胶囊内,取代了原本的药物成分。每个含有毒剂的胶囊中都含有约65毫克的氰化钾,而通常只需50毫克的剂量就足以致人死亡。法医在受害者家中的药瓶里先后又发现另外10粒胶囊中也含有氰化物,这些胶囊的红色外皮有些褪色并微微肿胀,胶囊里的白色粉末已变成了灰色。

2.3 死亡时间线:两天内的密集死亡

通过对受害者死亡时间的梳理,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时间线:

? 9月28日:12岁的玛丽·克莱曼服用泰诺胶囊,次日(9月29日)早上死亡

? 9月29日:27岁的亚当·詹诺斯服用泰诺后死亡

? 9月29日晚:亚当的弟弟斯坦利·詹诺斯和妻子特丽萨·詹诺斯服用同一瓶泰诺后,斯坦利当晚死亡,特丽萨在两天后(10月1日)死亡

? 9月29日:27岁的玛丽莲·莱诺服用泰诺后死亡

? 9月29日:31岁的玛丽·麦克法兰服用泰诺后死亡

? 9月29日晚:35岁的空姐宝拉·普林斯服用泰诺后死亡

这一时间线显示,所有的死亡事件都集中在短短两天内,从9月28日玛丽·克莱曼服药开始,到10月1日特丽萨·詹诺斯去世为止。这一密集的死亡模式表明,投毒者很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投毒行为,然后静观其变。

三、全面调查:寻找隐藏在暗处的投毒者

3.1 强生公司的迅速反应

当强生公司(泰诺的制造商)得知这一悲剧后,立即意识到这可能会对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泰诺是强生公司的明星产品,到1982年,它已占据了止痛药零售市场35.3%的份额,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占到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8%,而利润则占到公司总利润的17%。

强生公司迅速采取行动,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来处理这一危机。公司首先做的是召回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泰诺胶囊。强生公司召回了价值1.25亿美元的编号为mc2880的3100万瓶泰诺胶囊。这一决定虽然代价高昂,但展示了公司对消费者安全的重视。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强生公司积极配合警方和监管机构的调查。公司提供了10万美元的悬赏,寻找有关投毒者的线索。同时,强生公司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并为那些可能已经服用了有毒胶囊的人提供医疗建议。

3.2 调查范围的扩大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很快发现,含有毒胶囊的泰诺瓶主要出现在芝加哥地区的六个商店。除了奥斯科药店发现两瓶含毒泰诺,其余五家商店各有一瓶\"毒药\",每瓶中约有3到10粒被污染的胶囊。

调查人员开始追溯这些有毒胶囊的来源。他们首先确认了售出这些药品的药店,然后追踪到了供货商,最后追溯到了强生公司的药厂。结果发现,这些含有毒胶囊的泰诺胶囊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两家不同的厂区。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从地理上看,这两家工厂相距甚远,而且只有8瓶泰诺出了问题,这表明问题不太可能出在生产线上,也不像是团伙作案的结果。因此,调查重点转向了药品的零售环节。

3.3 投毒手法的还原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逐渐还原了投毒者的作案手法。他们推测,投毒者很可能是在药店购买了泰诺胶囊,然后将里面的药物倒出,注入氰化钾,最后再将这些有毒胶囊放回药店的货架上。

这一手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当时的药瓶包装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防篡改设计。药瓶口只塞了一点棉花,将里面注入氰化物之后再盖上盖子,根本看不出来被动过手脚。此外,当时的药店也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这使得投毒者可以轻松地实施犯罪而不被发现。

根据氰化物对胶囊壳有腐蚀性的特点,调查人员推断,投毒者的作案时间应该不会离药品售出时间太远。经过分析,警方认为投毒者很可能是在案发前一天,也就是9月28日,将这些有毒胶囊放回了药店的货架。

3.4 线索梳理:千条线索中的嫌疑人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收集到了超过1000条线索。这些线索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目击者的证词、可能的动机分析,以及各种可疑行为的报告。警方对这些线索进行了逐一排查,试图找出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投毒者。

调查人员首先考虑的是,投毒者可能与泰诺的制造商强生公司有仇。因此,他们调查了强生公司的员工、前员工,以及可能对公司有不满的人。但经过详细调查,这一可能性被排除了。

接下来,警方考虑投毒者可能与这些销售有毒泰诺的商店有矛盾。他们调查了这些商店的员工、顾客,以及可能与商店有过节的人。然而,这一调查方向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后,警方得出结论,投毒者更有可能是一个随机选择目标的人,他可能就住在芝加哥地区,对泰诺或强生公司怀有某种怨恨,或者仅仅是想制造混乱。

四、嫌疑人浮现:多个可能的作案者

4.1 首位嫌疑人:化学爱好者码头工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警方锁定了第一个主要嫌疑人。这是一名48岁的码头工人,同时也是一名化学爱好者。他所工作的仓库经常为售出有毒泰诺的一家商店供货。调查中发现,他曾经参加过\"如何使用氰化物\"之类的培训,这使他具备了使用这种剧毒物质的专业知识。

在搜查他的住所时,警方发现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还有一本可疑的书籍:《如何往胶囊里注毒杀人》。这些发现让警方更加确信,他们找到了正确的嫌疑人。

然而,尽管警方强烈怀疑这位码头工人与泰诺投毒案有关,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他就是凶手。警方以非法拥有违禁武器等罪名将其逮捕,并将他投进了监狱。但之后的调查却一直没有进展,警方找不到有力证据可以将此人与泰诺案联系在一起。最终,他以6000美元的代价获得了保释。

4.2 自投罗网:勒索信引出的第二名嫌疑人

泰诺投毒案发生后不久,强生公司收到了一封手写的勒索信。这封信要求强生公司支付100万美元,作为终止投毒行为的代价。勒索者还要求强生公司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声明,回应他的要求。

然而,强生公司毫不犹豫地将这封信交给了警方。调查人员根据笔迹和指纹,很快确定了写信人是一名名叫詹姆斯·勒维斯(James Lewis)的税务会计师。

警方立即在全国通缉詹姆斯·勒维斯和他的妻子丽安·勒维斯。1982年12月13日,警方根据纽约公立图书馆一名管理员的举报,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抓获了勒维斯。第二周,他的妻子也到芝加哥警局自首了。

然而,在讯问中,勒维斯夫妇矢口否认他们与泰诺投毒案有任何关系。詹姆斯·勒维斯承认写了那封勒索信,但声称自己只是想趁机捞一笔,并没有实际参与投毒。调查显示,勒维斯一直住在纽约,从来没有去过芝加哥,因此他没有作案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勒维斯还是因勒索罪和其他六项罪名被判处20年监禁。后来,他的刑期被减至13年,最终在1995年获释。勒维斯于2023年7月去世,带走了他可能知晓的秘密。

4.3 其他可能的嫌疑人

除了上述两名主要嫌疑人外,警方还调查了其他一些可能与案件有关的人。其中包括一名对强生公司怀恨在心的男子,以及一名在案发前曾在多个涉案药店出现过的顾客。

警方还调查了一名名叫罗杰·阿诺德(Roger Arnold)的男子。他是一名码头工人,同时也是化学爱好者。他工作的仓库为其中一家出售有毒泰诺的商店供货。警方在他家中发现了大量武器、一本可疑的书《如何往胶囊里注毒杀人》、许多化学实验用品和一包粉末。然而,经过检测,发现粉末是碳酸钾,不是氰化钾。

此外,警方还调查了一名名叫乔伊的男子。据酒吧老板举报,乔伊曾声称自己有氰化物,并且经常光顾那几家药店,还与其中一家药店的老板有仇。警方迅速控制了乔伊,但经过调查发现根本不是他,因为他家中的氰化物与泰诺里的不是一个种类。

令人遗憾的是,乔伊虽然被释放,但他为了报复酒吧老板的举报,后来跟踪并射杀了对方,却误杀了一名无辜的路人。乔伊最终被判处了三十年有期徒刑。

五、案件转折:模仿者与虚假线索

5.1 恐慌蔓延与模仿投毒

泰诺投毒案引发的恐慌迅速蔓延到了全美国。警车在芝加哥的大街小巷呼啸而过,扩音器一遍遍地播放着\"泰诺速效胶囊可能含有剧毒,请勿服用\"的通告。人们纷纷翻检家中的药箱,寻找是否有泰诺胶囊。

根据当时《时代》杂志的报道,那段时间,芝加哥地区所有医院和警局的电话都响个不停,人人都想知道有毒泰诺是怎么回事,并怀疑自己可能中招。穷于应付的医生和警察只好拜托位于西雅图的美国毒药控制中心发布公告,告诉市民:如果真的误服了有毒胶囊会很快死掉,基本上不会有时间打电话给医院或者警察,所以不要杞人忧天。

然而,这一解释并没有缓解人们的恐慌,反而让更多的人涌入医院,坚称自己头痛恶心,一定是吃药中毒了。更糟糕的是,泰诺投毒案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许多居心不良的人纷纷效仿。在泰诺投毒案发生后的两个月里,美国药品及食物管理局就发现了270起类似的食品、药品污染案,其中有36宗被确认为故意投毒。

这些模仿者中,有些人因为无法获得氰化物,就使用老鼠药或强酸来投毒,造成了更多的恐慌和混乱。这种连锁反应使得原本已经非常复杂的调查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警方不得不分散精力来处理这些模仿案件。

5.2 虚假线索与调查困境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收到了大量的线索和举报,但其中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或无关的。例如,一名私人侦探找到警方,声称他有重要线索,100万悬赏金非他莫属。他告诉警方,当时的一名连环杀手就是真凶,理由是这个连环杀手过去杀的人姓名中都有\"wood\"(木)这个词,而强生的创始人强生兄弟分别叫Robert wood Johnson和James wood Johnson,卖出有毒泰诺的药店则叫做woodfield(伍德菲尔德)。

警方对这一\"线索\"感到哭笑不得,直接将其赶出了警察局。这类毫无根据的猜测不仅浪费了警方的时间和资源,也干扰了真正的调查工作。

此外,警方还收到了许多自称是投毒者的人的来信和电话。这些人中,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为了勒索,有的则是精神有问题。这些虚假的自首使得调查工作更加复杂,也让真正的投毒者有更多的时间隐藏自己的身份。

5.3 强生公司的危机公关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强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首先,公司立即召回了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泰诺胶囊,总计3100万瓶,价值超过1.2亿美元。这一决定虽然代价高昂,但展示了公司对消费者安全的承诺。

其次,强生公司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公司还悬赏10万美元,鼓励公众提供有关投毒者的线索。此外,强生公司还与媒体保持透明的沟通,及时发布最新的调查进展和安全建议。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强生公司的cEo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他坚持认为,公司的首要责任是保护消费者的安全,而不是保护公司的利润。这一决策后来被视为危机公关的典范,为其他公司在面对类似危机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六、深远影响:从悲剧到变革

6.1 药品安全法规的革新

泰诺投毒案成为了美国药品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起悲剧促使美国国会于1983年通过了新的\"泰诺\"法案,规定恶意污染公共消费品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这一法案大大加强了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因此加强了对药品包装的要求,规定所有药品必须采用防篡改包装设计。这些新的安全措施包括:

1. 瓶子的盖子上必须有一次性密封设计,在安全扣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无法自动脱落或被故意打开及取下

2. 在包装封口处采用锡箔或聚合物薄膜封闭封口,除非被暴力破坏,否则无法被打开

3. 在盖子或包装盒外使用聚烯烃、聚乙烯、pVc或其他材料收缩包装,需要将其撕裂或切割才能打开

4. 有可验证的识别标记,可防止产品被替换或复制

这些防篡改设计不仅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性,也让消费者能够更容易地判断药品是否被人动过手脚。如今,这些设计已经成为全球药品包装的标准,保护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

6.2 后续类似事件

尽管有了新的安全法规和防篡改包装,泰诺投毒案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1986年2月,23岁的戴安娜·艾尔斯卓服用了两粒速效泰诺胶囊后不久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其中有两粒被人投了氰化物。

同年6月,40岁的华苏伊·斯诺起床后吃了两粒埃克塞德林速效镇痛胶囊,不久便倒在地板上。验尸结果显示,她死于氰化物中毒。苏伊死后第六天,警方接到电话,有人怀疑自己丈夫也是死于中毒,因为他死前曾服了4粒埃克塞德林速效胶囊。随后的尸检也证实了这一猜测。

这些后续事件表明,即使有了新的安全措施,仍有人试图通过投毒来伤害他人。这也提醒我们,药品安全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关注和改进。

6.3 强生公司的市场复苏

尽管泰诺投毒案给强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公司通过积极的危机管理和产品创新,逐渐恢复了市场份额。在召回所有泰诺胶囊后,强生公司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增加了多层安全防护,并重新向市场推出了改进后的泰诺产品。

强生公司还实施了一系列促销策略,如提供折扣和优惠券,以鼓励消费者重新购买泰诺。这些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短短五个月内,泰诺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5%。到1983年底,泰诺的市场份额已经恢复到接近案发前的水平。

强生公司在泰诺危机中的应对措施,被广泛认为是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公司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安全,也成功地挽救了品牌声誉,为其他公司在面对类似危机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七、未解之谜:四十年后的真相追寻

7.1 调查的终结与重启

随着时间的推移,泰诺投毒案的调查逐渐减少了力度。警方虽然收集了超过1000条线索,但始终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确定真正的投毒者。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动用了100名联邦调查局人员,伊利诺斯州的调查人员也找到了2000多条线索,写了51卷调查报告,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真凶。

2009年,FbI曾突然重启对此案的调查,但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27年。由于缺乏新的证据和线索,这次调查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警方一直保留着当时的毒胶囊,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提取到dNA做比对,但这一希望至今仍未实现。

随着主要嫌疑人的去世和证据的逐渐消失,找到真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然而,这起案件仍然时不时地被提起,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七位无辜的受害者,以及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药品安全进步。

7.2 犯罪心理分析

尽管案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犯罪心理学家们仍然对这起案件的动机和心理背景感兴趣。他们分析,投毒者可能是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人,通过随机杀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挫折感。

另一种可能性是,投毒者可能有某种个人动机,比如对强生公司或某个特定的人的怨恨,但选择了随机的受害者来掩盖真正的目标。也有可能,投毒者只是想制造混乱和恐慌,享受看着社会陷入混乱的快感。

犯罪心理学家还指出,投毒者很可能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能够获取并正确使用氰化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警方最初怀疑那名化学爱好者码头工人。

7.3 永远的悬案

时至今日,泰诺投毒案的真凶仍然逍遥法外。这起案件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经常被各种媒体报道和分析。尽管有各种猜测和理论,但没有一个能够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

2022年,在案件发生40周年之际,芝加哥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个特别展览,回顾这起改变了美国药品安全的悲剧事件。展览中展示了当时的证据、照片和新闻报道,让新一代的美国人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真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然而,这起案件留下的遗产——更安全的药品包装和更严格的监管法规——将永远提醒人们,即使是最普通的产品也可能成为致命的武器,而保护公众安全是一项持续的责任。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青娘的商业智慧带着仓库穿年代,作精媳妇被娇宠一不留神就穿越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灵气复苏:我以傩面杀穿一切诸神之礼战魂噬命穿书七零隐藏大佬竟暗恋她你们真的是民兵?剑吞混沌鼎我靠剧情角色开发万界副本灵异短篇故事集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食仙之骨末世回溯:时间边缘的守望者清纯圣女很可爱,心思却坏坏开局军功被顶替,小学生扛枪出征凡人打渔我修仙,太平洋是我渔场葬天碑主外卖骑手陈默的末世日志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青霄孤鸿录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末眼保洁混元证道:从科研狗到天道拆解者绝区零:穿越大魔法师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双女王:豪门盛宠先天之体是体,先天废体不是体?四合院到港综打开系统的正确姿势惊悚灵异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时腐龙,亿万次回溯只为渎神综漫:悲剧粉碎拳!儒林外史大白话逆天改命:我的美女上司仙子啊她被炸飞啦活佛济公第四部我只练三剑,剑出即无敌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乾坤轮锁幽镜原神,我才不是什么神明代言人腹黑青梅秒变温柔女友?!!仙门的摆烂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