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是被一阵轻微的震动晃醒的。他飘在休息区的隔间里,睡袋蹭着舱壁来回晃荡。外面传来系统自检的提示音,滴滴两声,像是谁在敲键盘。
他揉了揉眼睛,没急着动,先看了眼腕表。离他躺下不到三小时。按理说不该这么快醒来。
但他知道为什么。
那信号还在响。
他记得睡前说过的话——要是它突然唱起歌来,一定要叫醒他。现在他不确定是不是真听到了歌声,但身体已经醒了,脑子也跟着转了起来。
他解开睡袋搭扣,慢慢飘出去,顺着扶手往主控舱挪。走廊灯是暗的,只有应急条带发出微弱蓝光,照出前方控制台的一角。
娜娜站在那里,背对着门,手指在面板上滑动。屏幕亮着,波形图一跳一跳,节奏比之前稳定,但频率变了。不是大幅波动,是那种细小的、几乎察觉不到的调整,像有人悄悄改了闹钟时间。
陈浩靠在门口说:“它又变了?”
娜娜回头看了他一眼。“你醒了。”
“废话,我能睡得着吗?”他蹭到操作台前,盯着那根上下跳的线,“这玩意儿刚才是不是停了一次?”
“第四十七次脉冲延迟了1.2秒。”她说,“第五十一次恢复原周期,五十三次再次缩短0.7秒。非随机波动概率为93.6%。”
“也就是说……”陈浩咧嘴,“它不是抽风,是在说话?”
“不能确定是否为语言行为。”她顿了顿,“但可以确认,它的输出模式正在响应某种外部变量。”
“比如我们?”
“可能性存在。”
陈浩摸了摸下巴,忽然笑了一声。“我就知道它在等我。”
“你没有做任何事让它改变。”娜娜说。
“但我在这儿。”他拍了下椅子,“只要我听着,它就知道有人在听。这就够了。”
他坐下来,拉过一块副屏开始调数据流。燃料余量、航线偏移值、空间曲率读数,一行行扫过去。卡尔之前留下的飞行日志也在里面,最后一条记录写着:**引力扰动风险等级b-3,建议规避半径不低于八万公里**。
“看来得绕点路。”他说。
“你想靠近?”娜娜问。
“当然。”他抬头,“你不觉得现在放弃太可惜了?它都开始变调了,再不动手,下次说不定直接关机。”
“靠近意味着进入未测绘区。”她说,“自动导航失效,人工修正难度增加。卡尔评估过,这种区域一旦出现湍流,船体应力可能超过安全阈值。”
“那就别全速冲。”陈浩点了点屏幕,“咱们一步步来。先偏个零点五度,走十万公里停下检查一遍。没问题再走下一段。跟打游戏似的,一个副本一个副本清。”
娜娜沉默了几秒。“该方案风险可控性提升41%,资源损耗低于阈值,符合谨慎探索原则。”
“那你还不去叫卡尔?”他笑,“让他掌舵,你负责盯数据,我负责提意见。完美组合。”
“他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卡尔从侧通道飘进来,手里还拿着半块压缩饼干。他咬了一口,咽下去才开口:“你们打算动手了?”
“只是试探。”陈浩说,“不搞大动作,就一点点挪。”
卡尔走到驾驶位,把食物收进口袋,系好安全带。“我开手动模式。自动系统在这种地方反应太慢。”
“你不怕出事?”陈浩问。
“怕。”他启动引擎预热程序,“但我更怕你哪天趁我睡觉自己乱改航线。”
“我有那么冲动吗?”
“有。”娜娜和卡尔同时说。
三人对视一眼,都没笑,但气氛松了些。
飞船缓缓转向。推进器喷口微调角度,机身轻轻震了一下,像是深呼吸后迈出第一步。主屏幕上的航迹线开始弯曲,脱离原定轨道,朝着信号源方向延伸出一条新路径。
“进入第一段逼近区间。”娜娜报,“距离信号源剩余0.28光年,预计耗时四小时十二分钟。”
“每十万公里暂停一次。”陈浩说,“检查环境参数、船体状态、信号强度变化。”
“已设定自动提醒。”她说,“同时启用备用传感器阵列,扫描范围扩大至周边三十万公里。”
卡尔的手一直放在操纵杆上,眼睛盯着前方星域。那里什么也看不见,黑得像墙。但他知道有些东西雷达看不到,只能靠经验判断。他曾在一颗死星附近飞过,那时候也是这样安静,结果差点被隐形引力井扯碎。
“注意右舷三点方向。”他说,“有点不对劲。”
娜娜立刻调出局部扫描图。空间曲率数据显示,那一片区域有轻微扭曲,像是水底下的暗流。
“微引力畸变。”她说,“强度不高,但持续存在。可能是残余塌缩物质。”
“绕开。”卡尔说,“别贴太近。”
陈浩看着航线重新规划,绕出一个弧形。“咱们现在像个老头走路,一步三看。”
“老头能活久。”卡尔说,“年轻人死得快。”
飞船继续前进。他们穿过第一个检查点,一切正常。第二个点时,背景辐射值上升了0.4个单位,不算危险,但娜娜提高了警戒等级。第三个点,信号强度增强了百分之七,脉冲节奏依旧不稳定,但规律性更强了。
“它在回应。”陈浩低声说。
“也可能只是巧合。”娜娜说。
“你非得把浪漫都掐死啊。”
“我只是陈述事实。”
“事实也可以温柔点讲。”
她没接话,转而打开深层数据库比对程序。几千种通信协议在后台滚动匹配,进度条缓慢爬升。目前无一命中。
第四个检查点前,他们遇到了一片尘埃云。不厚,但密度高,光学镜头几乎失效。卡尔切换成红外追踪,靠惯性导航往前滑。
“能见度归零。”他说,“全靠仪表。”
“推进器降功率。”娜娜说,“避免激起静电干扰。”
陈浩趴在窗边看。外面像蒙了层灰布,星星都糊成光斑。他忽然觉得这地方有点眼熟。
“咱们是不是来过这儿?”
“没有。”娜娜说,“这片星域从未被记录。”
“可我怎么感觉……”他摇头,“算了,可能做梦梦到过。”
他们顺利穿过了尘埃区。出来时,飞船轻微抖了一下,像是撞上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警报没响,但动力系统短暂掉线两秒。
“怎么回事?”陈浩问。
“不明阻力源。”娜娜检查日志,“类似磁场拖拽,但特征不符任何已知类型。”
“再来一次我们就得回头。”卡尔说。
“不会再来。”陈浩盯着屏幕,“我们快到了。”
信号强度已经翻倍。波形不再是单调的嗡鸣,出现了细微分层,像是多个人同时低语。娜娜把音频转成可视化频谱,发现其中藏着一组重复序列。
“这个模式……”她放大图像,“每隔九次脉冲,会出现一次叠加谐波。”
“九次?”陈浩皱眉,“不是七分四十三秒那个周期?”
“两个机制并存。”她说,“基础脉冲维持不变,附加信号嵌套其上。像是……加密层。”
“那就是真有人在发消息。”陈浩笑了,“还是个讲究人,怕别人听懂。”
“也可能是故障设备的自我修复尝试。”娜娜说,“某些老式中继站会用多重信号增强传输稳定性。”
“你就不能信一次奇迹?”
“我不负责相信。”她说,“我只负责记录。”
他们抵达第五个检查点。距离信号源还有不到十万公里。飞船停下,所有系统进入静默扫描状态。娜娜开启全频段监听,卡尔关闭非必要电源,连照明都调到了最低。
控制室内只剩屏幕的光。
信号来了。
这次不一样。
它没有按照之前的节奏响起,而是提前了整整二十秒。而且声音变了,不再是低沉嗡鸣,而是带着一种金属质感的颤音,像是风吹过铁皮屋顶。
陈浩坐直了。
娜娜立即捕捉到异常。“信号方位角偏移0.3度。源位置可能发生微移动。”
“移动?”他瞪眼,“它不是固定装置?”
“或者被外力影响。”
“比如……我们?”
她没回答。
卡尔忽然抬手。“等等。”
他指着右侧监控画面。边缘区域有个模糊光点,一闪即逝。
“回放。”他说。
娜娜调出录像。慢放三倍速。那个光点确实存在,出现在飞船右后方约五万公里处,持续不到一秒,然后消失。
“不是恒星反射。”她说,“温度特征不符合。”
“也不是流星。”卡尔说,“轨迹太直。”
陈浩看着那帧画面,忽然觉得后背有点凉。
“咱们……是不是被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