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金光。伴随着太和殿前厚重的钟声,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笏板,井然有序地步入殿内。就在此时,一道风尘仆仆的身影快步从殿外走来——九阿哥胤禟身着深蓝色朝服,衣摆上还沾着些许未拂去的海沙,眼底虽带着连日赶路的疲惫,却难掩一股抑制不住的振奋,与殿内朝臣的沉稳形成了鲜明对比。
昨日黄昏,他才从琉球搭乘快船抵达京城,连府门都未来得及踏入,便径直带着琉球王室的归附文书赶往皇宫,一夜未眠整理出使细节,只为在今日朝会上第一时间禀报喜讯。“儿臣胤禟,参见父皇!”胤禟走到殿中,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卷明黄色的文书,那文书用精致的锦缎包裹着,顶端还缀着一枚小巧的玉扣,正是琉球王室亲笔签署的归附文书。
“儿臣幸不辱命,此番出使琉球,已促成琉球国王正式同意归附大清!这便是琉球王室加盖玺印的归附文书,恳请父皇过目!”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空旷的太和殿内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康熙坐在龙椅上,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当即示意内侍接过文书。他轻轻展开,指尖拂过上面工整的汉字与鲜红的琉球王室玺印——文书中不仅明确表示愿意归附大清,成为大清的藩属,还承诺开放琉球所有港口供大清水师停靠,协助朝廷围剿倭寇,字里行间满是对大清的敬重与对安稳的渴求。
“好!好!”康熙连说两个“好”字,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琉球归附,东南海防便有了屏障,实乃我大清之幸,百姓之幸!”殿内朝臣见状,纷纷上前一步,手持笏板拱手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琉球归附,海疆安稳,此乃千古功业!”
康熙笑着摆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再次落在胤禟身上:“起来吧,详细说说琉球王室的态度,此次出使可有什么波折?”胤禟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朝服,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自豪:“回父皇,琉球国王对大清向来心存敬重,多年来一直坚持朝贡,从未有过二心。此次儿臣带着使团抵达琉球后,先是向国王阐明了朝廷愿护琉球百姓周全的诚意,又拿出了红花会提前探明的证据——那些倭寇不仅长期在琉球海域劫掠商船,还曾多次袭扰琉球村落,抢走粮食、掳走村民,琉球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国王见证据确凿,又感念朝廷的庇护之意,当即决定签署归附文书,还特意嘱咐臣向父皇转达:愿永世归附大清,绝无二心。”
就在殿内气氛一片欢腾之时,兵部尚书突然从朝臣队列中走出,面色凝重地手持奏折,躬身说道:“陛下,臣有紧急军情禀报!方才朝会开始前,臣收到福建水师八百里加急奏报——近期倭寇在琉球海域活动异常频繁,行径愈发猖獗!”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殿内的喜悦氛围。康熙的笑容渐渐收敛,沉声道:“详细说来。”兵部尚书继续说道:“据奏报,倭寇不仅多次拦截琉球运往大清的贡品船,还派遣大量细作潜入琉球各岛屿,散布谣言,称‘大清收归琉球并非为了护佑百姓,而是为了掠夺琉球的资源与港口’,刻意挑拨琉球百姓与朝廷的关系。更甚者,昨日凌晨,有十余艘倭寇战船突袭琉球北部的那霸港,烧毁了三艘停靠在港口的琉球商船,还伤及了十余名无辜百姓,如今那霸港的百姓已心生恐慌,不少人都被谣言蛊惑,对朝廷产生了疑虑。”
“岂有此理!”胤禟脸色骤变,忍不住上前一步,语气中满是愤怒,“儿臣在琉球时,便听闻倭寇时常骚扰沿海村落,却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猖獗,公然与朝廷作对,还妄图破坏琉球归附事宜!”
康熙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发出“笃笃”的声响,殿内瞬间鸦雀无声。他沉思片刻,目光扫过殿内朝臣,最终落在了胤禛身上:“胤禛,你与英台此前一直筹划收服琉球之事,想必早已料到倭寇会有异动,对此可有应对之策?”
胤禛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沉稳而坚定:“回父皇,儿臣与英台早已预判到倭寇可能会从中作梗,故此前已做好万全准备。其一,鳌无情等老将军已从京西夜市护卫中挑选了百名精干之士,与福建水师的新兵一同完成了为期半个月的集训,不仅熟悉了海战战术,还掌握了改良后枪械与火炮的用法,如今已整装待发,随时可前往琉球海域驻守;其二,红花会在探路期间,已摸清了倭寇在琉球的三个主要据点——分别位于琉球东部的久米岛、南部的宫古岛以及北部的奄美岛,每个据点都有倭寇战船与粮草储备,只需一声令下,红花会弟兄便可与水师配合,对据点发起突袭;其三,儿臣已让人在江南筹备了充足的粮草、药品与御寒衣物,待军队出发后,便会通过漕运与海运运往琉球,一方面可安抚因倭寇袭击而受灾的百姓,另一方面也能彰显朝廷的诚意,粉碎倭寇的谣言,让琉球百姓明白,朝廷是真心护佑他们。”
此时的四爷府中,英台虽未上朝,却早已通过暗卫传回的消息知晓了朝会的动向。她正坐在书房内,手持毛笔,快速给陈家洛书写书信——信中详细叮嘱红花会弟兄,需密切关注倭寇的动向,若发现其再次散布谣言或挑拨百姓,便立刻拿出此前收集的倭寇劫掠琉球村落的证据,在琉球各岛屿的集市上当众展示,揭穿倭寇的阴谋;同时,还要协助琉球王室安抚百姓,为即将抵达的清军与水师提供向导,确保军队能顺利进驻港口。
朝会上,康熙听完胤禛的谋划,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即朗声下令:“好!就按你说的办!传朕旨意:命鳌无情率领老将军与护卫队即刻启程,协同福建水师进驻琉球各主要港口,加强海防,若遇倭寇袭击,可直接反击;胤禟仍负责与琉球王室对接,一方面协助王室安抚百姓,粉碎谣言,另一方面与王室商议后续的海防部署,确保琉球归附事宜顺利推进;兵部即刻调运江南筹备的粮草、药品与物资,由漕运总督亲自督办,务必在三日内启程运往琉球;此外,传朕旨意至琉球:凡协助朝廷围剿倭寇、安抚百姓的琉球百姓,皆赏白银五十两,若有生擒倭寇者,赏白银二百两,以示朝廷嘉奖!”
旨意下达后,京城瞬间陷入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之中。当日午后,鳌无情便带着五十位老将军与百名护卫队,身披锃亮的铠甲,手持改良后的步枪,在京城南门外集结。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送行,有的提着刚做好的馒头,有的拿着御寒的棉衣,还有的举着写有“荡平倭寇,护我海疆”的木牌,高声为将士们呐喊助威。
鳌无情站在队伍最前方,望着眼前热情的百姓,心中热血沸腾,他高声喊道:“诸位乡亲放心!我等定不负朝廷所托,不负百姓期望,荡平倭寇,守护东南海疆,让琉球百姓与大清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将士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天动地,在京城上空久久回荡。
与此同时,胤禟也已整理好行装,带着使团再次前往琉球;胤禛则留在京城,统筹物资调配与后方协调,确保前线的一切需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整个大清上下,都为守护琉球归附成果、围剿倭寇而行动起来,一股凝聚的力量,正在朝野之间归附形成。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太和殿内,康熙正与朝臣商议围剿倭寇的细节,神色威严而坚定;京城南门外,老将军们率领将士们整装待发,百姓们挥手送行,场面热烈而感人;琉球那霸港的集市上,陈家洛正带着红花会弟兄,向围观的百姓展示倭寇劫掠的证据,百姓们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眼中露出对倭寇的愤怒与对朝廷的信任。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明亮而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朝野同心、共破阴谋”的决心与担当,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的流转中消散,只留下对海疆太平的坚定坚守。琉球的归附,是民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而倭寇的挑拨与破坏,不过是螳臂当车,终究无法阻挡大清守护海疆、安定百姓的决心。从朝堂上的运筹帷幄到百姓的热情支持,从老将军们的热血出征到红花会的侠义相助,大清上下正以凝聚的力量,一步步粉碎倭寇的阴谋,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归附成果。东南海疆的安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期许,而是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中,逐渐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着属于大清盛世的海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