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四爷府书房的烛火仍亮着。英台靠在胤禛身侧,指尖轻轻划过他刚批完的奏折,轻声感叹:“今日与八弟议完发明部,倒想起藏边异族、海外藩属的往来还缺个专门机构打理,总临时抽调官员,难免手忙脚乱。”
胤禛握住她的手,眼中闪过赞许:“你说得极是。如今互市开通、异族求和,日后与异邦的交涉只会更多,是该建个‘外交部’专门负责——制定外交章程、接待使节、统筹贸易,方能周全。”
“我倒有个人选。”英台眼底含笑,“十三弟性情爽朗,又懂军务与人心,让他兼任外交部总管再合适不过;乌先生心思缜密、熟悉典章,可让他协助拟定章程,二人搭配,定能稳妥。”胤禛当即点头:“此二人确是最佳人选,明日我便入宫奏请父皇。”
次日,康熙听了胤禛的奏请,当即准奏,命人传十三阿哥胤祥与乌思道入宫。胤祥接到旨意赶来,听闻是英台与胤禛夫妇提议让自己兼任外交部总管,忍不住笑出声:“四哥四嫂这夫妻同心,连朝堂差事都能想得这般周全,倒让我这做弟弟的都要佩服了!放心,有乌先生协助,我定把这外交部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让异邦与大清生半分嫌隙。”
乌思道也躬身应道:“臣定全力协助十三阿哥,制定清晰的外交礼仪与贸易规则,让外交部成为大清与异邦和睦相处的桥梁。”
几日后,外交部正式成立。胤祥与乌思道迅速着手工作:划定使节接待流程,规范互市贸易税则,甚至为出使异邦的官员编写了“风土手册”,避免因习俗差异产生误会。藏边异族使节再次来访时,见接待有序、章程分明,对大清的治理能力更添敬佩,双方的合作也愈发顺畅。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外交部内,胤祥正与乌思道核对贸易章程,几名官员围在旁记录;殿外,异族使节捧着贡品,与接待官员友好交谈。玉佩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为这份“夫妻谋政、贤臣任事”的局面,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外交部的烛火交融,温暖而坚定——英台与胤禛在温情中定下建部之策,既填补了外交治理的空白,也让贤才得以施展所长。从夫妻同心到君臣协力,大清的治理愈发完善,“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盛世图景,也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谋建外交部与任贤”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胤祥与乌思道议事、使节来访的场景,并陈列了外交部制定的“外交礼仪手册”复刻本。游客们看到夫妻同心谋政、贤臣协力办事的画面,纷纷感叹:“真正的治世,既需心怀全局的远见,也需知人善任的智慧。英台与胤禛的默契,十三阿哥与乌思道的尽责,共同织就了大清外交的安稳网,这便是家国治理的典范。”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外交部内忙碌有序的画面,与礼仪手册复刻本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家国的对外交往,从来都需章法与诚意;每一次制度的完善,每一份贤才的付出,都在为家国的和平与繁荣,筑牢最坚实的外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