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局安稳之际,三阿哥胤祉突然被人诬陷“私藏禁书、意图非议朝政”——有人在他府中搜出标注“禁书”的手稿,还指证他曾与文人私下议论“康熙晚年施政得失”。消息传开,朝堂震动,胤祉百口莫辩,只能入宫请康熙主持公道。
康熙看着证据,却并未立刻下旨查办,反而让人将弘历抱到殿中,笑着对满朝文武说:“朕的皇孙弘历近日学了不少断案故事,不如让他试试,看看这案子究竟是真是假。”众人皆惊,连胤禛与英台也面露诧异,唯有康熙神色笃定,将标注“禁书”的手稿递给弘历。
双鱼玉佩的蓝光映出大殿场景——弘历捧着比自己还高的手稿,踮起脚尖翻了几页,突然指着手稿上的印章说:“皇爷爷,这个章章和三伯伯书房里的不一样!三伯伯的章章是方的,这个是圆的!”
康熙眼中闪过赞许,让宫人取来胤祉常用的印章对比,果然一个方、一个圆,且伪造印章的刻痕粗糙,与胤祉的印章相差甚远。弘历又指着指证者说:“昨天我在御花园看到他,他和十四伯伯的人说话,还收了东西!”
这句话瞬间点醒众人,康熙立刻命人传讯指证者,在证据与弘历的“证词”面前,指证者终是招认——是被十四阿哥的旧部收买,伪造禁书手稿与印章,意图诬陷胤祉,搅乱朝堂。真相大白,胤祉得以洗清冤屈,而诬陷者则被依法惩处。
满朝文武无不惊叹,纷纷称赞弘历“聪慧过人、有断案之才”。康熙抱着弘历,笑道:“朕的皇孙虽小,却能看出关键破绽,这便是‘不被表象迷惑、只看真实’的道理。往后你们断案、理政,都要学他这般,守住本心,看清真相。”
胤禛与英台看着被众人称赞的弘历,心中满是骄傲——英台轻声对胤禛说:“弘历这孩子,不仅继承了你的沉稳,还多了份纯粹的敏锐,难怪皇阿玛如此看重他。”胤禛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退朝后,胤祉特意走到弘历面前,笑着递给他一把精致的小扇子:“多谢我的好侄儿,帮三伯伯洗清了冤屈。”弘历接过扇子,奶声奶气地说:“三伯伯是好人,坏人要被抓起来!”
虫洞的光芒渐渐明亮,像是在为这份“稚子断案、慧眼识真”的场景,送上最热烈的喝彩——弘历的断案,不仅洗清了胤祉的冤屈,更向朝野证明了他的聪慧与潜力,让康熙“隔代传位”的心思愈发明显。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稚子断案”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大殿断案、印章对比的场景,并展示了伪造手稿的复刻品。游客们看到弘历凭借细节识破诬陷,纷纷感叹:“最纯粹的眼光,往往能看穿最复杂的阴谋。弘历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难怪会被康熙当作未来的继承人培养,这也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埋下了伏笔。”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上弘历指认印章、众人惊叹的画面印记就会微微发亮,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童真与智慧背后的往事——真正的智慧,从不是复杂的算计,而是对细节的敏锐感知与对真相的执着坚守;一个孩子的纯粹判断,有时比成年人的精密分析,更能直击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