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被嬴政那句突如其来的问话抽干了,所有的目光——惊愕的、探究的、怀疑的、甚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如同无数无形的针,密密麻麻地钉在林昊身上。
冷汗瞬间从林昊的额角渗出,沿着鬓角滑落。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的声音,血液冲上头顶,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
匈奴?!
他一个现代社畜,对匈奴的所有认知加起来,恐怕还不如在座任何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皮毛!什么骑兵战术、草原习性、边境地理…他完全是一窍不通!
说不知道?立刻就会让“忘语道人”博古通今、游历四海的人设崩塌,之前积累的所有信任和重视都可能大打折扣!
胡说八道?这是军国大事,关乎边境安危和无数将士百姓的生命!一旦他信口开河导致决策失误,那下场绝对比卢生侯生还要惨烈百倍!
进退维谷!真正的进退维谷!
【危机预感铃铛】依旧没有震动,说明嬴政此刻并没有杀意,更多的是一种病急乱投医式的、带着强烈期待的试探。但这种期待本身,就是最致命的压力!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林昊能感觉到嬴政的目光越来越锐利,李斯在一旁若有所思地捋着胡须,赵高则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必须说点什么!必须立刻回答!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昊的大脑在极度紧张下反而进入了一种空明状态。前世零星看过的纪录片、小说片段、甚至玩过的策略游戏内容,如同碎片般飞速闪过…
不能谈具体的战术!那绝对露馅!
要从更高的层面…从信息…从后勤…从…对!从“知己知彼”和“扬长避短”的角度去忽悠!
他猛地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所有的慌乱,脸上努力挤出一副“陷入沉思回忆”的表情,缓缓开口,声音因为紧张而略带沙哑,却反而增添了几分凝重的味道:
“回陛下…前辈云游四海,确曾远涉北方苦寒之地,于漠北草原之外,甚至更遥远的冰原山林之间,皆有其足迹…”他先铺垫“忘语道人”的足迹确实覆盖过北方,增加可信度。
“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前辈提及匈奴,多感慨其乃‘疥癣之疾,却难根除’。”
“哦?为何难根除?”嬴政立刻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盖因匈奴之根本,非在于其王庭金帐,非在于其控弦之士数十万…”林昊缓缓道,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高深莫测,“而在于其…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嬴政皱眉,这个角度很新奇。
“正是!”林昊点头,“匈奴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其民自幼生长于马背,骁勇善战,来去如风。抢掠边郡,于其而言,非仅为财富,更是其补充物资、熬过严冬之一种…一种生存方式!击败其一部,其主力可远遁千里,避我锋芒。待我大军粮尽退去,其又可卷土重来。此乃草原游牧与中原农耕之根本差异,非一时一战可决。”
他这番话,其实是将后世对游牧民族的一些总结用古朴的语言说了出来,听起来很有道理,点明了匈奴难缠的核心。
嬴政、李斯,乃至殿内一些知晓兵事的官员,闻言都露出了思索之色。这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大秦数次北伐,都面临类似困境。
“然,难道就任由其劫掠,无可奈何?”嬴政的语气带着不甘。
“非也!”林昊立刻否定,他知道必须给出建设性意见,“前辈曾言,对付此等对手,需扬长避短,多管齐下,徐徐图之,方可见效。”
“何为扬长避短?何为多管齐下?”嬴政的兴趣被彻底勾了起来。
林昊精神一振,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开始抛出他绞尽脑汁想到的、相对靠谱且不易证伪的策略:
“其一,曰‘筑城缓推’。”林昊伸出第一根手指,“陛下已命蒙恬将军修筑长城,此乃固守之上策。然长城之外,并非无可作为。或可于水草丰美、地势险要之处,修筑小型坚城堡垒,屯田驻军,步步为营,如同楔子,逐步挤压匈奴之活动空间,使其不敢轻易靠近,即便靠近,亦难久留。此乃以我之‘固’,克彼之‘移’。”
这其实就是后世汉武帝和很多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策略之一,堡垒推进。嬴政修筑长城本身也是这种思路的体现,林昊只是将其具体化和提前说出来。
嬴政眼中精光一闪,微微颔首。李斯也若有所思。
“其二,曰‘情报为先’。”林昊伸出第二根手指,“匈奴部众分散,动向难测。然其大规模集结南下,必有其征兆。或可派遣精干斥候,深入草原,或重金收买草原部落之不得志者、与匈奴有仇怨者,以为耳目。甚至…可尝试派遣商队,以贸易为名,行探查之实。知己知彼,方能料敌先机,不至被动挨打。此乃以我之‘智’,克彼之‘匿’。”
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古今通用。这一点也无可指摘。
“其三…”林昊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抛出那个可能会改变历史,但确实能极大提升秦军战斗力的东西——“改良军备,尤其是…弩!”
“弩?”嬴政一怔。秦弩之利,天下闻名,乃是秦军横扫六合的重要依仗,还有什么可改良的?
“正是!”林昊肯定道,“前辈曾于极西之地,见过一种结构更为精巧之弩。其弩臂更短,弩机更为省力,上弦速度更快,且威力不减反增!若能仿制成功,装备军士,则我军士卒可在匈奴骑兵冲入射程之前,倾泻更多箭矢,形成更大杀伤!若骑兵能配备更易马上使用的强弩,则…”
他描述的是后世弩机(比如诸葛连弩的某些思路,但进行模糊处理)的一些发展方向,对于还处于青铜弩机阶段的秦军来说,无疑是降维打击的构想!
嬴政听得呼吸都急促起来!作为军事家,他太清楚一支射速更快、威力更强的弩兵意味着什么了!那将是匈奴骑兵的噩梦!
“此弩…爱卿可知其具体制法?!”嬴政急切地问道。
林昊心中叫苦,他知道个屁的具体制法!但他早有准备,再次露出“惭愧”之色:“陛下,此等军国利器,构造精密,前辈只是让微臣观摩过其威力,并未传授具体制作图纸…然,其大致原理,或可描述一二,或许…或许少府工匠中的能工巧匠,可依此尝试仿制改良?”
他再次甩锅给“前辈没教全”,只提供思路,具体实现交给专业人士,这样既显得真实,又避免了立刻被拆穿的风险。
嬴政虽然失望,但也能理解,如此利器,岂能轻易得之?有思路方向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他立刻对少府令下令:“听到没有?集中所有最好的工匠,给朕全力研究弩机改良之事!林爱卿,稍后你将所知原理,详细告知少府工匠!”
“微臣遵旨!”林昊和少府令同时应下。
“其四…”林昊感觉差不多了,见好就收,“或可效仿‘仙粮’之事。前辈曾言,草原之外,亦有广阔天地,或有耐寒抗旱之高产牧草,若能引入,或可于边境屯田区种植,既能增强我军军马耐力,或亦可…尝试与草原部落交易,以柔化刚?此乃长远之策,需从长计议。”
最后一点,他说的比较模糊,主要是为了显示“忘语道人”的见识广博,顺便为以后可能拿出新作物做铺垫。
一番话说完,林昊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他偷偷观察着嬴政的反应。
嬴政站在原地,眉头紧锁,目光闪烁,显然在飞速消化着林昊提出的这四条策略。筑城、情报、军备、长远布局…每一条都切中要害,每一条都看似可行,尤其是那“改良弩机”的设想,让他心潮澎湃!
虽然没有任何一条能立刻解决眼前的匈奴劫掠,但却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系统、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蓝图!这远比那些方士空泛的“仙术”要实在和有用的多!
【来自秦始皇嬴政的震惊值+1200!!(因获得系统化应对匈奴策略而震撼)】
【来自李斯的震惊值+500!(因策略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来自少府令的震惊值+300!(尤其关注弩机改良)】
【来自郎卫将领的震惊值+200+200+…!】
系统的提示音如同最美妙的乐章,在林昊脑海中响起。
良久,嬴政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的怒意和焦躁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和决断。
“好!好一个‘筑城缓推’!好一个‘情报为先’!好一个‘改良军备’!”嬴政连声赞叹,看向林昊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了!
之前是“长生顾问”、“农业专家”,现在,又多了一个“战略奇才”的标签!
“爱卿真乃朕之福将!不仅通晓仙道农事,竟连军国大略亦有如此真知灼见!那位‘忘语道人’前辈,真乃神人也!”嬴政毫不吝啬地夸奖。
“陛下谬赞,微臣只是转述前辈所见所思,不敢居功。”林昊赶紧谦虚低头,心里却乐开了花。又混过去一关!而且似乎逼格还提升了!
“此四策,深得朕心!”嬴政大手一挥,“李斯!”
“臣在!”
“即刻拟旨:命蒙恬,除固守长城外,择要害之地,修筑堡垒,步步为营,挤压匈奴空间!增派斥候,深入草原,打探匈奴各部动向,朕要知晓那左贤王为何突然南下!重赏能提供匈奴情报者,无论秦人胡人!”
“臣遵旨!”
“少府令!”
“臣在!”
“集中工匠,全力研究弩机改良之事!一应所需,优先供给!若有进展,立刻报朕!”
“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迅速发出,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因为林昊的一番话,开始朝着一个更加精细和战略化的方向调整。
殿内的气氛彻底扭转,从之前的凝重压抑,变成了一种积极备战的昂扬。
嬴政处理完紧急军务,心情大好,再次看向林昊,越看越满意。
“林爱卿,你今日又立大功!想要何赏赐?”嬴政笑着问道。
林昊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再次躬身,语气诚恳:“陛下,微臣别无所求。唯愿能继续为陛下分忧。若陛下允准,微臣希望能更深入地参与弩机改良之事。微臣虽不懂具体制作,然或可从前辈所描述之原理方向,为工匠们提供些许思路参考。”
他主动要求参与“项目”,既能更好地监控进度(免得工匠瞎搞),也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
“准!”嬴政毫不犹豫,“即日起,爱卿可自由出入少府工坊,参与弩机改良事宜!一应工匠,皆需配合!”
“谢陛下!”
林昊再次谢恩。他知道,自己在这大秦的权力核心,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退下之时,他看似无意地低声对嬴政说了一句:“陛下,北疆之事,虽需长远谋划,然此次左贤王南下,百姓遭劫,亦需雷霆手段,以儆效尤,彰显天威,安抚民心。”
这话是在提醒嬴政,长远策略要搞,但眼前的报复和立威也不能少,否则无法向国内交代。
嬴政目光一闪,深深看了林昊一眼,点了点头:“爱卿所言甚是。朕,知道了。”
林昊这才躬身退下。
走出大殿,阳光刺眼。林昊感觉自己的腿有些发软,那是极度紧张后的虚脱。
他知道,刚才那番话,看似解决了危机,赢得了赏识,但也将他更深地卷入了帝国最高层的军事决策之中。
福兮?祸兮?
他抬头望向北方,仿佛能看到那片广袤而残酷的草原。
历史的车轮,似乎真的因为他这只小小的蝴蝶,而开始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