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威尔逊坐在纽约公寓的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新闻标题像潮水般涌来。作为在社交平台拥有两百万粉丝的旅游博主,他的日常就是在全球各地寻找新奇目的地,用镜头记录那些被主流视野忽略的风景。
但今天,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却让他停下了滑动的手指——《非洲卡隆国宣布“穹顶三号”卫星入轨,核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卡隆国?”杰克皱起眉头,在脑海里搜索这个名字。他去过非洲十多个国家,从肯尼亚的草原到非南的海滨,却从未听说过这个位于非洲的小国。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一个连地图上都容易被忽略的国家,竟然同时掌握了航天与核技术?屏幕上的配图里,深灰色的蘑菇云消散在沙漠上空,旁边的卫星发射塔架还残留着火箭升空后的烟痕,画面里的卡隆国士兵身着整洁军装,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
“这肯定是噱头吧?”杰克对着屏幕自言自语。他点开评论区,发现大部分网友和他持同样态度——有人说这是卡隆国为了吸引外援编造的谎言,有人调侃“或许他们的‘卫星’是用气球绑着相机做的”,还有灯塔国网友直言“非洲国家连温饱都没解决,谈航天核技术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当他翻到卡隆国官方旅游局发布的公告时,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为促进国际交流,卡隆国即日起简化签证流程,对持旅游签证入境者免签停留30天,还推出了“文化探索+航天科普”主题旅游线路。
“管他是真是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杰克骨子里的冒险欲被彻底点燃。他立刻打开机票预订网站,发现从纽约飞往卡隆国首都科里尔的航班需要经迪拜转机,全程近24小时。没有丝毫犹豫,他支付了机票费用,又花了两个小时收拾行李——除了常用的摄影设备,他还特意带上了无人机和便携三脚架,准备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神秘国度”的真实面貌。
当飞机降落在科里尔国际机场时,杰克的第一反应是“走错地方了”。停机坪上,崭新的航站楼通体由白色玻璃幕墙构成,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面,映出整齐排列的棕榈树影子。入境大厅里,工作人员穿着蓝色制服,面带微笑地引导游客办理入境手续,电子显示屏上用英、法、夏三种语言滚动播放着“欢迎来到卡隆国”的标语。排队时,杰克身边站着一位来自高卢国的游客,对方笑着说:“我是看到新闻来的,原本以为会看到一片混乱,没想到这里比我去过的很多欧洲城市都整洁。”
走出机场,杰克更惊讶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栽满了开着紫色花朵的凤凰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大多是夏国品牌的车型,看不到常见的破旧二手车。路边的公交站台上,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公交车到站时间,几位穿着校服的学生正有序排队,背着印有“卡隆国航天小学”字样的书包,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昨天的航天科普课。
“这真的是非洲吗?”杰克举起相机,快速按下快门。他原本准备好拍摄“贫困、混乱、落后”的素材,此刻却发现镜头里的一切都超出了预期。他按照攻略上的地址,打车前往预订的民宿。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名叫卡里姆的年轻人,得知杰克是来自灯塔国的旅游博主,热情地向他介绍:“三年前,科里尔还没有这么多高楼,路边全是土路。
后来来了一群东方的投资者,我们慢慢变好了些。
自从福克兰总统上台后,我们更是建了新的公路、学校和医院,现在连农村都通了网络呢!”
民宿位于科里尔老城区,是一座改造过的殖民时期建筑,外墙刷着明亮的黄色,院子里种着芒果树和三角梅。民宿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妻子阿米娜为杰克端来冰镇的芒果汁,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游客来,上个月还有一群来自夏国的工程师,他们是来帮我们建港口的。”杰克接过果汁,目光落在客厅墙上的照片上——照片里,阿米娜的儿子穿着蓝色工装,站在一座巨大的卫星模型旁,背景是卡隆国航天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我儿子在航天中心工作,他说下次发射卫星时,会邀请我们去现场观看。”阿米娜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接下来的几天,杰克开始了他的“卡隆国探索之旅”。他先去了科里尔市中心的中央广场,这里是卡隆国的标志性地点。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20米的纪念碑,顶部是卫星与原子符号的结合雕塑,底座上刻着“卡隆国的新生”。广场周围,商铺林立,有卖当地手工艺品的小店,也有连锁咖啡店和书店。杰克走进一家书店,发现书架上不仅有国际名着,还有很多关于航天、核物理的科普书籍,甚至有专门的“卡隆国航天发展史”专区。书店老板告诉杰克:“现在政府鼓励民众读书,尤其是科技类书籍,很多学校都有免费的图书馆。”
最让杰克震惊的是科里尔郊外的工业园区。他乘坐公交车前往园区,沿途看到大片正在建设的工厂,塔吊林立,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戴着安全帽,有条不紊地工作。园区门口的公告栏上,贴着各个工厂的介绍:有的是夏国援建的光伏组件厂,有的是欧洲企业投资的矿产加工厂,还有卡隆国自主建设的航天零部件厂。杰克在园区的参观中心遇到了负责人穆罕默德,对方带着他参观了光伏组件厂的生产线:“这座工厂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国内的用电需求,还能出口到周边国家。我们再也不用依赖进口的石油和煤炭了。”
在参观过程中,杰克遇到了一群来自日落国的工程师,他们是来帮助卡隆国建设建筑监理系统的。其中一位名叫戴维的工程师对杰克说:“以前我们国家的媒体总说卡隆国‘不遵守国际规则’,但来了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建筑设施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国家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质量安检。这里的人对技术的渴望,比我想象中强烈得多。”
杰克还去了卡隆国的旅游胜地——蓝湾海滩。这里的海水清澈见底,沙滩上没有垃圾,只有几艘白色的游船停泊在岸边。海滩上,有当地居民在晒太阳,也有外国游客在潜水。杰克和一位正在潜水的灯塔国游客聊了起来,对方说:“我是看到新闻才想着来看看的,原本以为这里是‘危险之地’,没想到这里的治安比纽约还好,晚上在海滩散步都很安全。”
每天晚上,杰克都会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拍摄的视频。第一条视频的标题是《我在卡隆国:一个颠覆你对非洲认知的国家》,视频里,他从机场开始,记录下科里尔的街道、广场、工业园区和海滩,配上自己的旁白:“以前我总被媒体告知,非洲是贫困和混乱的代名词,但卡隆国让我明白,偏见有多可怕。这里有整洁的街道、先进的工厂、热情的人民,还有对科技的无限求。”
这条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短短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了5000万,评论超过10万条。很多灯塔国网友留言:“这真的是非洲吗?我一直以为非洲只有草原和贫民窟。”“以前媒体总说卡隆国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但从视频里看,这是一个正在努力发展的国家。”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我也要去卡隆国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
随着杰克的视频不断更新,“卡隆国旅游”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卡隆国的签证申请量在一周内增长了300%,从夏国、灯塔国、日落国、高卢国前往卡隆国的航班预订量也大幅上升。甚至有灯塔国的旅行社专门推出了“跟着杰克游卡隆国”的主题旅游线路,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在卡隆国的最后一天,杰克去了北部的矿区。这里曾经是卡隆国最贫困的地区,如今却建起了新的矿工社区。社区里有学校、医院和超市,矿工们住在整齐的公寓楼里,家里配备了空调和热水器。杰克遇到了一位名叫奥马尔的老矿工,对方握着他的手说:“以前我挖了一辈子矿,还是住茅草屋,孩子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好了,我每个月的工资能养活全家,孙子还能去城里上大学。谢谢你把卡隆国的变化告诉全世界,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是‘落后的非洲国家’。”
离开卡隆国那天,杰克站在机场的登机口,回头望着远处的城市。他想起这几天的经历,突然明白:媒体的偏见往往会掩盖真相,只有亲自去感受,才能看到一个国家的真实面貌。他拿出手机,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标题是《再见卡隆国: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之国》。视频的最后,他对着镜头说:“卡隆国让我明白,无论一个国家的起点有多低,只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团结的人民,就一定能创造奇迹。我相信,未来的卡隆国,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飞机起飞后,杰克看着窗外逐渐变小的科里尔,心里默默想着:他一定会再来这里,看看这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国家,会有怎样更精彩的未来。而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卡隆国热”还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这个曾经被忽视的非洲小国,也开始反思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这或许,就是杰克此次卡隆国之行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