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科技总裁办公室所在的楼层,总是弥漫着一种有别于其他办公区的、过于刻意的安静。地毯厚实得吸走了所有杂音,连空气净化器都运行得悄无声息。王总,这位公司的最高掌权者,此刻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车水马龙的城市脉络。他的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对光泽温润的文玩核桃,这是他思考时惯有的动作,只是今天,那核桃转动的节奏,比平时要快上几分,也杂乱几分。
他的目光并没有聚焦在远处的风景,而是穿透了层层阻隔,仿佛落在了楼下那个挂着“林眠总监”铭牌的独立办公室。那里,是他近期喜悦与烦恼的共同源头。
喜悦是实实在在,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
自从林眠在那场关乎公司命运的“磐石项目”汇报会上,以那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力挽狂澜,不仅拿下了超级大单,更让鼎盛科技在业界声名大噪,连带着股价都上扬了几个百分点。后续,林眠独立带领的团队,更是以一种近乎“邪门”的高效率,接连完成了几个难度不低但利润可观的项目,出错率低得令人发指,人力成本(尤其是加班费)更是得到了有效控制。财务报表上,林眠所负责的业务线数据漂亮得让人无法忽视。
他就是一棵活生生的、会走路的、能量产奇迹的“摇钱树”。王总毫不怀疑,只要林眠愿意,他就能从这棵树上摇下更多的金子。甚至有几次在集团高层会议上,总部的大老板都特意点名表扬了鼎盛科技“敢于创新,人才辈出”,话里话外,林眠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不低。这带给王总的,是实实在在的面上有光和资源倾斜。
可这棵“摇钱树”偏偏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园丁规划好的地方生长。
他不加班。不是偶尔,是几乎从不。一到下班时间,除非是天塌下来的急事(并且在他看来是真的“急”),否则谁也留不住他。他那间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家具,不是办公桌,而是那张看起来就舒服得过分的懒人沙发。他甚至在团队内部推行什么“睡眠令”,鼓励下属保证休息,反对无效内耗。
这些行为,像一根根不大不小却精准无比的刺,扎在鼎盛科技赖以生存的“奋斗者文化”的根基上。
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狼性”,就是“奉献”,就是“把公司当成家”的集体主义精神。虽然王总自己也清楚,这其中有多少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内卷,有多少是无效的耗时间表演,但这套文化体系,是维持公司这架庞大机器运转的润滑剂,或者说,是管理层最容易理解和掌控的管理抓手。
可现在,林眠出现了。
他用自己的存在,无声却有力地证明了一件事:高效率和高产出,未必需要以牺牲个人时间和健康为代价。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加班背后的荒诞和无奈。更让王总感到不安的是,这种“异端”思想,正在公司内部悄无声息地蔓延。
他开始听到一些风声。有员工在私下议论,“你看林总监那边,从来不加班,项目照样完成得漂亮,奖金拿得也不少。” 有中层管理在汇报工作时,会小心翼翼地引用林眠团队的数据,试图为自己部门争取更合理的项目周期。甚至连人力资源部都递交过报告,提到近期应聘者中,询问“公司是否倡导林眠总监那种工作模式”的比例有所上升。
这是一种无声的挑战,是对他权威和管理理念的颠覆。
王总想起前几天,他有意无意地在一次高管周会上,提到了“保持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目光扫过林眠时,那年轻人只是平静地回视,眼神里没有挑衅,也没有畏惧,只有一种近乎纯粹的坦然。那种坦然,反而让王总后续准备的一番慷慨陈词哽在了喉咙里,最终草草收场。
他依赖林眠创造的价值,享受着这棵“摇钱树”带来的丰厚回报。可他又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棵树本身,就是他精心维护的这片“奋斗”土壤里最大的“捣蛋鬼”。他怕这棵树长得太高,最终会冲破他设定的天花板;更怕这棵树的生长方式,会引得园子里其他的树木纷纷效仿,那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这片森林,岂不是要乱了套?
“笃笃笃。” 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王总的思绪。
他收敛了脸上过于外露的情绪,恢复成那个沉稳威严的掌舵者姿态,沉声道:“进。”
秘书推门进来,送来了下一季度的预算草案。王总接过文件,目光在触及“项目七部(林眠团队)”的预算申请时,再次停顿了一下。申请金额合理,甚至略显保守,但后面附着的业绩预测,却一如既往的亮眼。
他拿起笔,在那份预算申请上,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签下了“同意”两个字。笔迹有力,果断。
放下笔,他端起桌上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滋味有些苦涩。
他需要这棵摇钱树,至少在找到下一棵,或者找到能彻底掌控这棵树的方法之前,他必须容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纵容这个“捣蛋鬼”的存在。这是一种精妙的平衡,一种在短期利益与长期控制之间的走钢丝。他得小心地看着,谨慎地扶着,既不能让树倒了,也不能让树长得太野。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王总光滑的脑门上反射出一小片亮光。他轻轻吁出一口气,那气息在安静得过分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悠长而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