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与苏州两地的收网行动几乎同时完成,战果迅速传回金陵。
朱元璋闻报,龙颜大悦,下旨重赏有功人员。同时严令:对擒获的苏州通判王元亮严加审讯,务必将江南幕后之人挖出!对山西涉案商人及票号,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朝野为之震动。朝廷以如此迅雷之势斩断走私链条、擒获关键人物,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此前还在朝堂上纠缠清丈细节的保守派官员们,顿时收敛了许多。粮库亏空、勾结北元、走私军资,任何一条都是足以抄家灭族的大罪。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没人愿意引火烧身。
应天三县的清丈工作,因此无形中减少了许多阻力,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然而,审讯王元亮的过程,却遇到了预料之中的困难。**
王元亮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反而横下一条心。他对亏空粮库、走私军资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一口咬定所有事情都是他一人所为,是为了弥补生意亏空和赌债,攀咬不出任何同党。
至于那些搜出的密信账册,他只说是自己伪造出来,准备日后敲诈勒索用的。
毛骧向朱标和林奇汇报时,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用刑也只能到此为止,再加重,人便撑不住了。他这是铁了心要独自扛下所有。”
朱标皱起眉头:“竟如此顽固?莫非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人手中?”
林奇相对冷静:“殿下所料恐怕不差。王元亮死扛,正说明幕后之人的能量巨大,让他觉得即便死了,也能保全家人或其他利益。我们撬不开他的嘴,不代表没有别的办法。”
“先生有何对策?”
“两条路。”林奇分析,“其一,王元亮虽死扛,但我们已掌握的资金流水、货物清单是铁证。可以从山西那边入手,深挖票号与江南的具体资金往来对象,总能查到源头。其二,王元亮如此死心塌地,必有极大牵挂。查他的家眷近况,或许能有发现。”
毛骧接口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已查过,王元亮的妻儿老小,在其潜逃后便不知所踪。据邻舍说,是被一伙自称其远亲的人接走了。现在看来,恐怕是被幕后之人控制起来,作为人质了。”
这就解释了王元亮宁死不招的原因。
“找!”朱标决然道,“调动一切力量,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的家眷安全找出来!这不仅是为了取证,更是救人!”
**就在朝廷全力深挖江南逆案,却苦于关键证人闭口不言之时,一个意外的助力从北方而来。**
不是来自锦衣卫的深入调查,而是来自燕王朱棣的一封例行军报。
在汇报完北疆日常防务后,朱棣在军报末尾附加了一段,语气带着几分恰逢其会的感慨:“……近日巡边,偶闻山西商人有贩运违禁之物出塞者,虽已遣人查探,然边线漫长,恐力有未逮。若朝廷得闻相关线索,望能示下,弟必全力协查,以靖边陲。”
朱标看到这段,心中一动,立刻召来林奇。
“四弟这份军报,倒是巧了。”朱标将军报递给林奇,“他提及山西违禁之事,正与我们此次行动吻合。或许他在北疆,确实听到些风声。”
林奇仔细看完,沉吟道:“燕王殿下镇守北疆,对边境商贸异动有所察觉,也在情理之中。殿下或可回信,感谢燕王殿下关切,并可酌情告知山西一案已由朝廷接手查办,部分案犯已落网,正深挖余党。如此,既全了兄弟情谊,彰显朝廷效率,亦可看看燕王殿下是否还有后续消息。”
朱标点头称善:“先生所言甚是。四弟常年戍边,于此类事务上,或真有独到消息来源。若能得他助力,自是好事。”
朱标对朱棣的能力素有所知,并未作他想,只觉得是兄弟间的一次寻常信息沟通。他亲自执笔,给朱棣回了一封语气亲切的私信,大致说明了朝廷已在行动,并感谢其忠勇体国。
**数日后,朱棣的回信竟来得飞快。**
信中,朱棣首先对朝廷雷厉风行破案表示钦佩,随后话锋一转,提到一桩“巧合”:其麾下巡边小队日前在追剿一伙马贼时,意外截获了对方丢弃的一些物资,其中除赃物外,竟还有一批未来得及运出的精铁,以及几件带有江南徽记的丝绸包裹。他本以为是寻常赃物,忽想起皇兄信中提及之事,故特将证物封存,随信送至,请朝廷查验是否与山西案有关。
证物很快被送到金陵。经毛骧和专门人员查验,那批精铁的质地和规格,与山西查获的走私品极其相似!而那几件江南丝绸,虽然徽记常见,但其中一件的暗纹织法,却与苏州“广丰粮行”东家生前常用的一款信笺底纹有微妙关联!
这是一个重大的、意想不到的突破!
这些证物,直接将江南与北疆的走私链条,在物证层面上联系了起来!虽然依旧无法指向最核心的幕后主使,但无疑为审讯王元亮、深入调查广丰粮行及其关联势力,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炮弹!
朱标大喜,对林奇道:“没想到四弟这边竟真有收获!这些证物来得太及时了!”
林奇仔细查看了证物报告,心中虽觉此事巧合得有些过于恰到好处,但证物本身确凿无误。他顺着朱标的话道:“燕王殿下戍边辛苦,且心思缜密,此次确实立下一功。殿下或可奏明陛下,对燕王殿下予以嘉奖,以示朝廷赏罚分明,亦能鼓励边将用心王事。”
“正当如此!”朱标欣然同意。
朱元璋得知后,也对朱棣的表现颇为满意,特意下旨褒奖了朱棣“忠勤体国,心细如发”,并赏赐了一批宫廷御酒绸缎送往北平。
**北疆来的证物,立刻被用于对王元亮的审讯。**
当那些带有江南徽记的丝绸实物摆放在王元亮面前,尤其是点出那特殊织法与广丰粮行的关联时,王元亮一直强装的镇定终于出现了裂痕。他虽然依旧没有开口招供,但眼神中的绝望和挣扎却明显加剧了。
审讯专家抓住这个机会,加强心理攻势,一方面继续施压,另一方面则暗示其家眷或许已被朝廷找到(实际上仍在搜寻),朝廷有能力保护他们,只要他肯合作。
王元亮的心理防线,正在一点点被侵蚀。
与此同时,根据新线索,对广丰粮行及其关联网络的调查也进一步收紧。更多隐藏在幕后的江南士绅名字开始浮出水面,虽然尚无直接铁证,但调查的范围和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朝堂之上,气氛愈发微妙。那些与名单上名字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变得格外沉默和谨慎。
朱标和林奇都清楚,他们正在接近风暴的中心。王元亮是撬开这一切的关键,而北疆来的意外证物,加速了这个过程。
然而,他们都明白,即便撬开王元亮的嘴,也仅仅是开始。隐藏在江南温柔富贵乡下的庞大势力,其根基之深、关系网之复杂,超乎想象。接下来的较量,将是权力、智慧、意志的全面碰撞。
北疆的线索像一把意外的钥匙,插入了一把复杂的锁中。锁芯正在转动,但门后等待着的是什么,无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