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赵家后,玉娘便取了银钱交给虎子,吩咐他这两日去寻个木匠,给铺子安上一扇木门,再买些马钱子,傍晚顺路送到铺子里。
之后几日,她都没再去铺子。
一日里大半的时间都在书房,依着先前好卖的窄袖衣样式,细细描画起来。
先是对襟和立领的各一张,之后又在这基础上琢磨变动,衍生画出好几张新稿。
其实大体形制相差不多,妙处尽在细微之间--
或是衣裳的配色更为清新鲜亮,如初绽的桃红柳绿。
又精心调整上头绣的花样、位置、面积,海棠葳蕤、丁香清雅,各具风致。
再就是衣襟、袖口乃至前后身用作装饰的小巧纽扣,其数量、排列也略有不同,于细微处见心思。
有人偏爱海棠,有人独喜丁香,有人求素雅洁净,也有人好繁花似锦,多备些花样选择,总是不错的。
这窄袖衣果然极受年轻姑娘们的青睐。
其形制窄瘦修身,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女子玲珑的身段,行动间又利落方便。
三月下半旬,玉娘三人紧赶慢赶做出的五身窄袖衣,一挂进铺子,不出两日竟都售出去了。
玉娘和赵攸也各自做了一身合身的窄袖衣穿用。
赵攸穿着一身新做的浅碧色配月白色的窄袖衣同赵母出去买菜,走在巷子里,但凡遇着相识的小姑娘、小娘子,无不驻足多看两眼,纷纷追着问是她自己做的还是外头买的,也想着或仿做或买一身。
赵攸笑着答是自家铺子里绣娘做的,这话倒也不假。她为华章坊做衣裳,自然算得铺子里的绣娘。
她略说了铺子所在,有人记下说改日去瞧,也有手艺灵巧的动了心思要回家自己试着裁一件。
赵攸回到家,就同玉娘笑道:“嫂子,我看这窄袖衣的风头是起来了,年轻女子都稀罕得很。照这样卖法,咱们三人就是日夜不停也赶不及铺子里卖的。”
玉娘深以为然,当下决断:“是该寻个专做衣裳的绣娘了。”
第二日她便让月盈去了一趟绣纺。
月盈依着玉娘的嘱咐,向绣纺掌柜仔细说明了来意,想寻一位手艺精湛、专做女子成衣的绣娘。
掌柜是个厚道人,说绣纺里有几个契约下个月底到期的绣娘,有两个是专门做衣裳的,绣工都很不错。
问了工钱几何后,掌柜说会帮着问那两个绣娘的意思,还有几个五月到期的,她给的价格公道,肯定会有愿意的,请月盈下个月中旬再来,到时可以亲自考较她们的绣工,选一个最合眼缘的。
月盈回来将掌柜的话原原本本告知玉娘。
玉娘听罢,觉得晚上一月也无妨。
出色的绣娘多半被高门大户请了去,有些不愿受太多约束的才留在绣纺接活,想立时三刻寻个十分合意的,确非易事。
四月初一,玉娘去了趟铺子,将三月份的账册从头至尾、仔仔细细地核看了一遍。
看着那最终的数字,她几乎屏住了呼吸--
开张仅二十日,进项竟有三十二两六钱又二十文!
自己设计的衣裳能得人这般喜爱,还能挣来这许多银钱,外界的认可和切切实实的银钱进账,让玉娘欢喜自豪。
当晚,她便将这好消息说与赵惊弦听。
赵惊弦听罢,亦是与有荣焉,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
他伸手将她揽近,笑着打趣道:“娘子如此精明能干,看来为夫日后只得仰仗娘子养家糊口了。”
玉娘倚在他怀中,虽觉得不容易,也还是一本正经地点头应道:“既然夫君委以重任,我更加会努力的。”
话落,两人不由相视而笑。
入了四月,铺子里已经开始挂起夏日的衣裳售卖。
夏裳轻薄,好看的样式更多些。
下午,柳映华照常来赵家做活,往玉娘手里塞了三块碎银子,笑道:“这里约莫有二两八钱,我想着买一身铺子里那窄袖衣穿穿。”
昨日玉娘给她结清了上月做活的工钱。
她想着要照顾玉娘的生意,便将两次结算所得的工钱,自己又添上一些,凑够了买一身成衣的钱。
那窄袖衣她喜欢得紧,玉娘的铺子离得远,从此处直接买,大家都省事。
玉娘知她有照顾她生意的成份在,心中感念,可柳映华日日来此帮工,情分不同,怎能按原价收她的钱?
她将那三块银子拿起,拣了块小些的收下,将其余两块较大的塞回柳映华手中,语气认真:“你自己做一身,我收你些布料钱便是了,哪能按铺子里的原价要你的钱?”
柳映华见她话说得认真,知她并非虚礼客套,便也不再推辞,笑着应承:“那我可就厚着脸皮,选些好料子自己做一身了。”
“这怎么就厚脸皮了?”玉娘嗔笑道,“你又不是白拿我的布料,正经给钱的。”
柳映华选定了心仪颜色的料子,依着身量裁出衣裳的雏形,又用针线简单固定了几处。
她将裁剪剩余的布头留在赵家,把那未完工的衣裳仔细包好,预备带回家中去,利用早晚得空的时辰慢慢缝制。
随后,她便重新坐下,拿起先前未完成的活计,继续专注地做了起来。
玉娘的成衣铺子生意红火,赵惊弦在署衙之中,也迎来了属于他的仕途佳音。
这一日,关于去岁新科进士任职安排的诰词,下达至翰林院。
赵惊弦被分发至户部,任职郎中,官阶擢升为从五品。
虽对此番调动早有预期,但当确切得知自己不仅如愿进入户部,更是从原先的七品升任至从五品之职时,他仍是心潮澎湃,激荡难平。
依照本朝常规,进士入翰林院后,需先经过严格的考课,详查其履历出身、资历深浅、政绩优劣、有无过失等项。
待考课通过,则需静待三年一度的磨勘,由吏部审官院进行考核。
这意味着,赵惊弦原本需在翰林院中待满三年,凭借磨勘结果与上官荐举,吏部方会依据其资历、能力及六部或地方职缺实情,斟酌其去向--
或留任六部,或外放州县。
吏部所拟定的任命方案,还须送交中书省、枢密院层层审批,最终上呈陛下御览钦定。
至此,才算完成转迁,正式赴任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