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终南山巅刚刚染上一抹淡金,玄机谷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之中。东方墨已悄然离开星枢室,回到了自己位于谷地最高处的“墨渊阁”。阁内陈设简朴,一桌一椅,一榻一柜,墙上悬着一幅未着点墨的空白卷轴,唯有临窗的书案上,摆放着几卷摊开的舆图与笔记,墨迹犹新。
他并未歇息,夜观天象所得的启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需要立刻转化为清晰的行动方略。他执起墨笔,在一张素白宣纸上快速书写着几个关键词:“凤格显耀”、“帝星牵引”、“南海星动”、“契机将至”。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在寂静的晨光中格外清晰。
不多时,青鸾的身影出现在阁外。她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青衣,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神色间带着惯常的清冷,但眼底深处,却比平日多了几分凝重。她显然也一夜未眠,或者,同样感知到了谷中某种无形的变化。
“先生。”她在门外轻唤一声,得到应允后,方推门而入。目光扫过书案上那几张墨迹未干的宣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坐。”东方墨并未抬头,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手中的笔依旧未停,在那“契机将至”四字上,缓缓画了一个圈。
青鸾依言坐下,没有急于开口,只是静静等待着。她知道,东方墨唤她前来,必有要事,而此事,多半与昨夜星枢室的独处有关,更与那个他们共同关注了多年的女子命运相连。
东方墨终于放下笔,将那张宣纸推向青鸾。“昨夜观星,武媚命宫星光骤亮,凤格已显,与帝星勾连渐深。”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她重返宫闱的契机,快则半年,慢则一载,必现。”
青鸾拿起那张纸,目光掠过那几个关键词,尤其是在“凤格显耀”和“帝星牵引”上停留片刻。她回想起当年在宫中见过的那个少女武媚,以及后来在芷兰轩中那个眼神渐冷的才人,再到如今感业寺内那位历经磨难、心志未知的比丘尼……凤格?她心中微震,但并未怀疑东方墨的判断。星象命理,他从未看错。
“如此说来,我们之前的‘潜龙’之策,即将见到成效?”青鸾放下纸张,抬眸问道。
“是成效,亦是新局的开始。”东方墨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山谷中渐起的薄雾,“潜龙勿用,是让她于困境中积蓄力量,磨砺心志。如今凤鸣将至,她若重入宫闱,面临的将是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王皇后根基深厚,萧淑妃宠冠后宫,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她孤身一人,若无外力襄助,即便回去,也恐再步后尘。”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青鸾:“故而,墨羽之策,需随之而变。‘潜龙’计划可告一段落,新的‘凤鸣’计划,当立即启动。”
“凤鸣计划?”青鸾眼神一凝。
“不错。”东方墨走回案前,手指点向舆图上长安城的位置,“其核心,便是在她重返宫廷之前与之后,为她构筑一道无形之网。此网需能助她洞察宫闱暗涌,联络朝堂助力,保全自身,并最终……助她凤鸣九霄。”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然而,此非一日之功,亦非仅靠长安一地所能达成。我观星象,南海星域与其命格亦有呼应,海外之地,或关乎其未来更大之格局。南海之行,时机虽未完全成熟,然已需开始着手准备。此次二期弟子卒业,正是调整布局、储备力量之良机。”
青鸾迅速领会了他的意图:“师兄之意,是我们暂不亲自前往南海,但需挑选精锐,专攻海事,预备将来?同时,加强对长安,尤其是后宫动向的监控,并为武媚日后可能的需要,提前埋下棋子?”
“正是。”东方墨颔首,“南海广袤,物产丰饶,亦多险阻。需派精通航海、水务、外交、乃至异域风情之人先行摸索,建立据点,搜集情报,以待大用。而长安,乃是根本,武媚命运转折之核心所在,必须牢牢盯住,任何风吹草动,皆需第一时间知晓。”
“那二期弟子的分配……”青鸾已然明白了此次密议的核心。
“需重新斟酌。”东方墨目光沉静,“最优者,不再全部外放。当精选一批,九人,留于身边,由你亲自督导,专攻南海事宜,习练水性,研读海图,通晓异域语言律法。另遣得力之人,潜入长安,深入朝堂。此外,科举在即,亦需有人借此光明正大步入仕途……”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长。墨渊阁内,一场关乎未来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部署,在这新旧交替的黎明时分,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所有的谋划,都围绕着那颗即将冲破樊笼、绽放光芒的凤星,以及那片蕴藏着无限可能与挑战的蔚蓝海域。静待的风云,已在这玄机谷的最高处,被悄然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