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离了长安,一路西行。初时,尚在大唐国境之内,沿途有官府照应,百姓听闻是奉旨取经的圣僧,无不恭敬供养,路途倒也平顺。主仆三人,晓行夜宿,不觉已过巩州城,临近河州卫,此乃大唐边界之地。只见山势渐险,人烟稀少,风物与中原大不相同,透着一股荒凉之气。
这一日,行至一处山岭,但见双峰对峙,形如叉子,怪石嶙峋,枯藤缠绕,阴风阵阵,正是那双叉岭。此时天色将晚,玄奘心中正自踌躇,寻思何处安身。忽然间,一阵腥风扑面而来,只听得一声锣响,山坡后转出三五十个獐头鼠目、手持兵刃的妖魔来,为首三个,一个熊罴精,一个野牛精,一个特处士(虎精),俱是些不成气候的山精野怪,却因地处偏远,无人管束,在此剪径为生。
“呔!那和尚,留下马匹行李,饶你性命!”熊罴精瓮声瓮气地喝道。
玄奘哪曾见过这等阵仗,吓得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两名从者更是战战兢兢,瘫软在地。眼看妖魔便要一拥而上,将主仆三人拿去做点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天际骤然一亮,一道凛然正气伴随清越之声响起:“尔等孽畜,安敢在此阻挠取经圣僧,逆天行事?!”
话音未落,一位身穿金甲、手持金鞭、面如重枣的神将虚影,自云端显现,神威凛凛,正是奉了天庭密令,早已在此潜伏多时的双叉岭当值功曹!他虽非真身降临,仅是一缕神识显化,但那源自天庭正神的威压,对于这些底层小妖而言,已是如同泰山压顶!
“啊!是……是天庭的神仙!”众小妖一见功曹法相,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那熊罴精、野牛精、特处士也是心惊胆战,他们平日里欺压凡人尚可,哪敢与天庭正神对抗?发一声喊,丢下兵器,化作一阵妖风,四散奔逃,顷刻间逃得无影无踪。
功曹虚影落下,对惊魂未定的玄奘打了个稽首,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圣僧莫怕。吾乃此地当值功曹,奉玉帝敕旨,巡查三界,护持正道。见此间妖氛骤起,特来驱散。圣僧乃天命取经人,自有百灵护佑,然前路艰险,还须谨慎。” 言罢,不待玄奘多问,虚影便化作点点金光,消散于空中。
玄奘慌忙拜谢,心中又惊又喜,暗道:“果然是皇兄洪福齐天,佛祖菩萨保佑,更有天庭神灵护持!” 此一番遭遇,虽受惊吓,却更坚定了其西行信念。主仆三人不敢久留,连夜寻路,匆匆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万界时空聊天群】内,此幕被巡天镜实时转播,引发讨论。
【群公告】:事件更新!取经人玄奘于双叉岭遭遇初劫,天庭当值功曹依预案显圣驱妖,化解危机。取经人信念得以巩固。
【洪武】朱元璋:“干得漂亮!这开场戏演得好!既显了咱们天庭的威风,又没抢佛门风头,还让那和尚记了咱们一份情!这功曹会办事!”
【祖龙】嬴政:“…善。首战告捷,分寸拿捏得当。既展现实力,又未过度干预,符合‘护持’而非‘主导’之定位。此例一开,后续介入便顺理成章。”
【真武】张三丰:“无量天尊…解厄扶危,本是善举。然此劫过于轻描淡写,恐未能磨砺其心志。后续劫难,当渐次加深,方合修行之理。”
【不摇碧莲】张楚岚:“新手村任务完成!经验值+100,天庭声望+50!老大,这波运营可以啊!既展示了Npc(功曹)的存在感,又让玩家(玄奘)对游戏世界(天庭护持)有了初步认知!”
【妖姬】绾绾:“哎呀呀,英雄救美……啊不,是神救僧呢~这出场时机,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陛下,您说那和尚,此刻心里是更念着佛祖,还是更想着天庭呢?”
浩天(昊天上帝):“@全体成员,首难预案执行顺利,初步目标达成。然,此仅为开端。真正关键,仍在五行山。各部司,按计划推进,重心转移。”
通明殿内,浩天对双叉岭的结果并不意外。 这本身就在预案之中,旨在“小试牛刀,树立形象”。他的目光,早已越过千山万水,牢牢锁定在那座镇压着心猿的五指山上。光屏数据显示,自玄奘遇险、功曹显圣的消息(通过值守仙官“闲聊”透露)传入五行山后,孙悟空的神识活动再次出现了剧烈的、充满躁动与不屑的波动。
* “哼!几个不成器的小妖,也敢拦路?若是俺老孙在,一棒子便打杀了,何须劳什子功曹显摆!”(流露出对弱小对手的鄙夷和自身力量的怀念)
* “天庭的走狗,倒是会挑时候卖好!那和尚经此一吓,怕是更要死心塌地念着佛祖、想着天庭了!”(敏锐地察觉到天庭行为的潜在目的,并表现出对“被安排”的讽刺)
* “取经……护持……嘿嘿,有意思。俺老孙倒要看看,这路上还有多少牛鬼蛇神,这天庭又要演多少场戏!”(一种旁观者般的、带着戏谑和探究欲望的心态)
这些反应,表明孙悟空虽仍被压在山下,但其注意力已完全被西行路上的动态所吸引,并且开始以一种更复杂、更抽离的视角审视各方势力的行为。这正是浩天所期望看到的——让孙悟空的心态从单纯的“我要出去”,逐渐转变为“出去后,我要如何看待和参与这场戏”。
据此,浩天下达了针对五行山的新指令:
1. 信息投喂升级:允许值守仙官在“闲聊”中,适度增加对西行路已发生事件的“点评式”叙述,而非单纯告知。例如,在提及双叉岭事件时,可以加上一句:“说来也怪,那三个妖首,平日里也算有些本事,此番见了功曹法相,竟吓得屁滚尿流,可见天庭律令之威,对下界妖邪确有震慑。” 旨在潜移默化地强化“秩序”与“规则”的有效性。
2. 激发“比较心理”:在适当的时机,“无意”中透露一些佛门应对类似事件的方式(如高僧以佛法感化),并与天庭的“直接显圣驱散”进行模糊对比,引发孙悟空思考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逻辑与优劣。
3. 铺垫“选择空间”:开始极其隐晦地传递一种信息:天地广阔,行事并非只有一种方法(如佛门的度化、天庭的秩序、妖族的强权),关键在于自身的意志与选择。为未来接触时,给予孙悟空“看似自主”的选择权做铺垫。
与此同时,灵山与妖族方面,也对双叉岭事件做出了反应。
观音菩萨在云端观此一幕,微微蹙眉,对随行的惠岸行者道:“天庭出手,倒是迅捷。然,此劫过易,未磨心性。后续劫难,需更显佛法之精微方可。” 佛门意识到天庭的介入效率,开始调整后续“磨难”的设计,更侧重于考验心性与展示佛法玄妙,以区别于天庭的“武力护持”。
北俱芦洲的九头虫得知消息,暴跳如雷:“没用的废物!连个和尚都拿不住!传令给寅将军、熊山君它们,下次出手,都给本王狠一点!别让天庭的走狗那么容易就得手!”
而玄奘一行,在经历了双叉岭初劫后,继续西行。
心境已与离开长安时不同,少了几分单纯的憧憬,多了几分对前路艰险的实感,以及对“神灵护佑”的切实体会。这为他未来的成长,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开始聚焦于下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那座巍峨的五行山,以及山下那只压抑了五百年、即将迎来命运转折点的石猴。
山雨欲来风满楼。五行山下的平静,已然到了极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