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的生活,如同一台精密仪器,每一个齿轮都在付闻樱的规划下严丝合缝地运转。孟雅若很快便适应了这种节奏,或者说,她强迫自己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其中。
私立学校的课程对她而言并不困难,成年人的思维和理解力让她在学业上游刃有余,很快便稳居年级前列。但这仅仅是基础。付闻樱为她安排的课余课程,才是真正的考验。
礼仪课上,她挺直背脊,一遍遍练习最标准的坐姿、站姿、用餐礼仪,直到肌肉形成记忆。钢琴老师严格挑剔,她便将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到枯燥的指法练习中,指尖磨出薄茧,也绝不喊累。绘画、马术、高尔夫……这些她前世从未接触过的、属于“上流社会”的技能,她都以一种近乎贪婪的态度吸收学习。
她知道,这些不仅是技能,更是盔甲和通行证。付闻樱在透过这些课程,打磨她,检验她。
最让她投入的,是商业启蒙和珠宝鉴赏课程。前者是她规划的未来之路,后者则是深埋于灵魂的热爱与前世的执念。她在这些课程上展现出的专注度和领悟力,连授课的老师都感到惊讶。
付闻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的满意日渐加深。这个养女,比她预想的还要出色。她不像普通孩子需要督促,反而主动索要更多的学习资料,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她的眼神里,燃烧着清晰的野心和目的性,这让付闻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而孟家另一个成员,孟宴臣,则始终像一道安静的影子。
他同样优秀,甚至更为出色。他的成绩单永远完美,钢琴弹得极具专业水准,言谈举止无可挑剔。但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清冷和疏离,却仿佛一道无形的墙,将所有人隔在外面,包括这个新来的“妹妹”。
两人同在屋檐下,作息时间被严格规划,交集并不多。餐桌上,依旧是孟怀瑾主导话题,付闻偶尔询问,孟雅若谨慎回答,孟宴臣沉默用餐。偶尔在走廊遇见,也只是点头之交。
直到一个周末的下午。
孟雅若在书房里查找一份关于矿物硬度分级的数据,为即将到来的珠宝鉴赏课小论文做准备。书房很大,藏书丰富,她踮着脚在高层书架上寻找时,一本厚重的《系统宝石学》因为她的动作不稳,猛地滑落下来。
她下意识地闭眼,预想中的沉重撞击却没有到来。
一只修长、骨节分明的手稳稳地接住了那本厚书。
孟雅若睁开眼,看到孟宴臣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旁,他比她高出一个头还多,清冷的目光落在她有些惊愕的脸上。
“谢谢……哥哥。”她反应过来,低声道谢。
孟宴臣将书递还给她,目光扫过书的封面,又看了看她手边摊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和草图。
“你在看这个?”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带着淡淡的凉意,没有什么情绪起伏。
“嗯,鉴赏课需要写一篇关于刚玉族宝石的小论文。”孟雅若接过书,抱在怀里。面对这个沉默的“哥哥”,她总是格外谨慎。前世与仲天骐、仲天骏兄弟的纠缠,让她对“兄弟”这种关系潜意识里带着一丝警惕和疏远。
孟宴臣没再说什么,只是走到另一排书架前,取下一本更薄一些但更为精专的英文原版《corundum: beyond Ruby and Sapphire》,递给她。
“这本可能更有帮助,是mIt出版社的,数据更前沿。”他的语气依旧平淡,仿佛只是随手之举。
孟雅若有些惊讶地接过书。她没想到孟宴臣会对这个领域也有了解,更没想到他会主动帮她。
“谢谢。”她再次道谢,这次带了几分真心。
孟宴臣点了点头,没再停留,转身离开了书房。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孟雅若摩挲着手中那本英文专着的书皮,冰凉的触感让她心绪微动。孟宴臣的这份顺手而为的“帮助”,不带任何热络,更像是一种基于“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基本礼貌,或者,是对她这种“努力学习”状态的某种……默认?
她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无论孟宴臣是出于何种原因,她现在最重要的,是抓住一切资源,快速成长。
她翻开那本英文专着,沉浸其中。里面的专业术语和前沿研究让她如获至宝。她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付闻樱提供的平台,才能更快地拥有立足的资本。
几天后的珠宝鉴赏课上,孟雅若凭借那本专着和自己的深入研究,提交的小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扎实,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赞扬,甚至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展示。
付闻樱得知后,在晚餐时难得地当着孟怀瑾和孟宴臣的面,淡淡地夸奖了一句:“不错,知道深入钻研,没有浮于表面。”
孟怀瑾笑着附和:“雅若确实很用功,宴臣,你做哥哥的,也要多帮帮妹妹。”
孟宴臣抬起眼,看了一眼对面安静用餐的孟雅若,她正微微低着头,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中的情绪。他想起那天在书房里,她踮着脚找书的专注侧影,以及接过他递去的书时,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和……某种类似于决心的光芒。
“嗯。”他低低地应了一声,算是回应了父亲的话。
这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依旧保持着距离。但某些细微的变化,还是在悄然发生。
比如,孟宴臣会发现孟雅若在练习一首难度很高的钢琴曲时,某个段落总是卡顿,他会在她练习结束后,看似无意地在她面前流畅地弹奏一遍那个段落,然后起身离开。
比如,孟雅若会在商业案例分析课上遇到困惑时,发现孟宴臣的书房里,恰好摆着几本相关的、她正在寻找的参考书,而他并未表示异议她借阅。
他们之间没有多余的交谈,没有兄妹间的亲昵,更像是在一条并行向上的跑道上,各自努力奔跑的两个人,偶尔,会沉默地递给对方一瓶水,或者指明一个方向。
这种默契的、无声的“互助”,建立在彼此对“优秀”的共同追求之上,建立在对付闻樱严格标准的共同理解(或者说承受)之上。它淡薄,却稳固。
孟雅若逐渐明白,孟宴臣的内心并非全然冰冷,只是他的世界被规则和责任包裹得太紧,不善于,或许也不愿意轻易表达。而她自己,背负着前世的沉重,亦无法轻易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这样的距离,对目前的他们而言,刚刚好。
在付闻樱不动声色的注视下,在孟怀瑾温和的支持下,在孟宴臣沉默的“默认”下,孟雅若如同一株得到了充足阳光和养分的植物,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抽枝发芽,隐现锋芒。她知道,属于孟雅若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