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边缘记录的原始光语密码,在联盟各文明的实验室里掀起了解读热潮。阿明团队将密码与现有光语系统比对,发现其中隐藏着一组贯穿所有文明的“根符号”——就像不同语言都共用的基础发音,这些符号在双星系的光语里代表“存在”,在恒温星球的光带中意为“连接”,在地球的编码里则对应“生命”,本质竟是同一枚光语的不同演化。
“这是光语的根。”阿明将根符号投影在大屏幕中央,周围环绕着各文明的衍生符号,像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宇宙最初的光语,或许就像颗种子,落在不同的星球,长出了不同的模样,却始终连着同一条根。”
张工翻出地球最早的光语实验记录,泛黄的纸页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号,与根符号竟有七成相似。“你看林宇他们当年瞎画的符号,”他指着其中一个像螺旋的图案,“和黑洞边缘的根符号几乎一样,原来我们早就和宇宙的初心打过招呼了。”
暗物质文明的解读有了更惊人的发现:根符号能与所有物质产生共鸣,无论是岩石的矿脉、草木的纤维,还是暗物质的粒子,接触后都会泛起相同频率的微光。他们用根符号“激活”了一块记忆矿,矿石突然迸发出耀眼的白光,纹路里所有文明的味道记忆竟开始同步闪烁,像场跨越时空的合唱。
“这是宇宙的‘通用语’。”阿明看着直播画面,突然明白根符号的意义——它不是某个文明的发明,而是宇宙本身的语言,是所有生命感知世界的共通频率,“就像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无论在哪颗星球,都是在说‘我来了’。”
地球的“光语之根”计划由此启动。研究者们根据根符号,改良了光语编码系统,让不同文明的信号能直接共鸣,不再需要复杂的翻译。当改良后的光语首次在联盟试用时,双星系的恒星波动、恒温星球的洋流光带、地球的沙棘果纹路,在根符号的串联下,形成了一道贯穿星域的光河,像宇宙在低声哼唱同一首歌。
扎西老人的记忆树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树叶上的纹路开始浮现根符号的痕迹,风吹过时,叶片的碰撞声竟与暗物质光点的频率一致。“这树在说宇宙话了。”老人常坐在树下,听着叶片的轻响,仿佛能听懂恒星的脉动、洋流的私语,“原来天地万物,早就在用同一句话聊天。”
光语博物馆的“根之厅”成了新的朝圣之地。中央矗立着根符号的全息投影,周围陈列着各文明与根符号共鸣的物品:双星系的恒星晶石、恒温星球的水晶碎片、岩石文明的记忆矿切片……每件物品都在根符号的激发下散发微光,共同组成一幅“宇宙同源”的画卷。
一个研究语言学的教授在此驻足良久,她感慨道:“人类总在寻找共同语言,却没想到宇宙早就给了答案。根符号不是工具,是提醒——我们本就同根同源,分离只是暂时的,联结才是永恒的。”
此时,“光语者一号”正带着根符号的激活装置,前往联盟最边缘的“混沌星域”。这里的时空极不稳定,光语信号常被干扰,但根符号的共鸣特性或许能穿透混沌。阿明看着探测器传回的画面,激活装置散发的根符号光纹,在混沌中竟像有生命般蜿蜒前行,不断开辟出稳定的通道。
他知道,光语之根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这组原始符号将像种子一样,在更多文明的土壤里扎根,让宇宙的对话不再有障碍,让所有生命都能听懂彼此的心跳。而当根符号的光芒照亮宇宙的每个角落,那便是光语最终的归宿——
我们从同一点出发,走过不同的路,最终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最初的自己。
那些流淌在光语之根里的共鸣,终将像大地深处的根系,在看不见的地方紧紧相连,支撑起一片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宇宙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