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涟漪交汇”的想法像颗种子,在团队里发了芽。晓雯第一个带着方案找到林宇:“甘肃的牧民想把沙棘果加工成保健品,但缺技术。我查了资料,墨西哥的仙人掌果加工工艺和沙棘很像,能不能牵个线,让他们互相学学?”
林宇当即让她联系墨西哥的农场主。三天后,两国的农户就开了场视频交流会。墨西哥的农场主对着镜头,一步步演示仙人掌果的去皮、榨汁、浓缩技巧,还特意放慢动作,让翻译把关键步骤记下来;甘肃的牧民则拿着沙棘果,请教如何去除酸涩味,屏幕上不时闪过双方画的简易流程图,一个用西班牙语标注,一个用中文注释,却意外地能看懂彼此的意思。
“他们说愿意把配方分享给我们!”晓雯在会后兴奋地汇报,“还说等沙棘保健品做出来,想在墨西哥的超市上架,让当地人也尝尝戈壁的味道。”
涟漪交汇的惊喜不止这一处。马哈迪的可可巧克力刚试生产,卡伦就发来消息:“我的玫瑰精油快提炼好了,能不能试试在巧克力里加一滴?玫瑰的香混着可可的苦,说不定是种新味道。”
马哈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了批样品,寄给各地的伙伴。林宇尝了一块,玫瑰的清甜像晨露般裹着可可的醇厚,在舌尖层层化开。“这哪是巧克力,”他忍不住赞叹,“是非洲的阳光和肯尼亚的花香在跳舞。”
卡伦收到反馈后,又有了新主意:“我打算在玫瑰园旁种几棵可可树,说不定能长出带着玫瑰香的可可豆。”她发来的照片里,玫瑰丛边已经挖好了树坑,光伏板在旁边安静地立着,像个守护的哨兵。
技术部的小张也没闲着。他把墨西哥农场主提供的仙人掌储水数据,和甘肃的沙棘灌溉系统做了对比,研发出一款“智能储水装置”——白天用光伏电把多余的雨水抽到储水箱,晚上根据土壤湿度自动灌溉,既省水又省电。装置的外壳特意做成了仙人掌的形状,在戈壁上远远望去,像一片站着的绿色卫士。
“你看这个纹路,”小张指着外壳上的凸起,“是模仿仙人掌的棱,既能散热,又能反射强光,灵感来自卡伦的玫瑰花瓣——她观察到花瓣上的绒毛能挡紫外线。”
这些跨越地域的碰撞,让《民间智慧集》变得越来越厚。最新的一页上,贴着张拼贴画:左边是甘肃的沙棘果,右边是墨西哥的仙人掌果,中间用红线连着,旁边写着“酸甜的相遇”;另一页则画着玫瑰与可可树的合影,标注着“花香与阳光的联姻”。
林宇把这本智慧集放在会议室最显眼的地方,每次开会前都要翻一翻。“我们总说要创新,”他指着拼贴画对团队说,“其实最好的创新,就是让不同的涟漪撞在一起——戈壁的风遇见沙漠的阳光,玫瑰的香缠上可可的苦,然后看着它们生出谁也预料不到的新东西。”
这天傍晚,江诗雅收到个快递,是马哈迪寄来的新款巧克力,包装上印着卡伦设计的玫瑰图案。她拆开一块递给林宇,夕阳的光透过巧克力,在桌上投下琥珀色的光斑。
“尝尝,”江诗雅眼里带着笑意,“这是涟漪交汇的味道。”
巧克力在嘴里融化时,林宇仿佛看到甘肃的沙棘在戈壁上结果,墨西哥的仙人掌在沙漠里储水,肯尼亚的玫瑰与可可在同一片阳光下生长。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因为光的联结,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温柔的印记。
他忽然明白,所谓远方,从来不是隔绝的理由。当涟漪开始交汇,当不同的智慧开始拥抱,每一寸土地都会变成孕育惊喜的土壤,而光,就是让这一切发生的最初的那阵微风。
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天空,像一块融化的巧克力,又像一片盛开的玫瑰。林宇知道,明天醒来,又会有新的涟漪在某个角落相遇,碰撞出更动人的故事——关于光,关于联结,关于这个被温柔对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