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慧集》在团队里传开后,各地的奇思妙想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肯尼亚的花农们不仅给光伏板种上了遮阳树丛,还发现这些树丛引来的蜜蜂能给花圃授粉,花期都延长了半个月。他们特意拍了段视频——画面里,光伏板在树荫下稳稳运行,旁边的玫瑰开得比往年更艳,蜜蜂在花丛中嗡嗡作响,像在哼着歌。
越南农户的竹筒防护套也有了新升级。有个老人把竹筒底部钻了个小孔,下雨时积水顺着小孔流进旁边的菜畦,正好给蔬菜浇了水。他在寄给总部的信里画了个简易示意图,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举两得,不浪费水”。
林宇把这些新内容整理进《民间智慧集》,特意在扉页加了句话:“没有笨办法,只有不用心的人”。江诗雅看到时,笑着在后面补了一句:“更没有孤军奋战的路,你帮我搭个棚,我为你引条渠,日子就活了”。
这天,他们收到了阿米娜寄来的包裹——一顶新的草编帽,比校长编的更精致,帽檐上还绣着当地的花纹。里面附了张纸条,是校长的字迹:“这顶给你们,吉隆坡的太阳也很烈吧?”
林宇把草帽挂在办公室的挂钩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草帽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忽然想起刚出发时的忐忑,再看看现在这满是烟火气的智慧集,心里明白:所谓成功,从来不是一个人走得快,而是一群人走得远,还能在途中互相递上一顶挡太阳的草帽。
那顶来自肯尼亚的草编帽成了办公室的新焦点。路过的同事总会忍不住摸一摸帽檐上的花纹,有人发现那些看似随意的图案,其实是当地用来记录收成的符号——一圈代表丰收,两圈代表虫害,交叉的纹路则是祈求雨水。
“原来一顶帽子里藏着这么多故事。”实习生小林捧着草帽,眼睛亮晶晶的,“我老家有种竹编的簸箕,也能通过编法看出来是谁家编的,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同款智慧。”
林宇闻言笑了,指着《民间智慧集》里的新条目说:“你也可以把簸箕的编法加进去啊。上周云南的茶农刚发来他们的竹篓防晒法,说把竹篓罩在茶树苗上,既能挡强光,又能让通风,茶叶的品相好了不少。”
小林立刻来了兴致,拿出手机翻出老家簸箕的照片,一边比划一边讲解:“你看,这种交错编法的特别结实,装重物都不会散;那种带镂空花纹的就适合晒干货,透气快。我奶奶最会编这种,她还说……”
她的话没说完,江诗雅拿着一份快递走进来,拆开一看,是个巴掌大的陶土罐。罐子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来自墨西哥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光伏板底座旁埋了这种陶罐,里面盛着特制的草药,既能驱虫,又能给土壤增肥,是当地印第安部落的古老办法。
“这下《民间智慧集》又能添新页了。”江诗雅把陶罐放在展示架上,那里已经摆了不少“宝贝”:肯尼亚的草编帽、越南的竹筒、云南的竹篓,还有个来自秘鲁的藤编篮,据说挂在果树旁能引来益鸟,减少虫害。
展示架成了团队的“灵感角”,谁遇到难题就来这儿转一转。负责东南亚市场的老张最近在愁雨季设备受潮的问题,盯着越南的竹筒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对啊!可以在设备底座加个竹筒引流装置,让雨水顺着竹筒排到远处,不就不会淹到线路了吗?”
这个想法在老挝的茶园试了试,效果出奇地好。当地茶农还举一反三,用竹筒做成了简易的滴灌系统,接在设备的排水口,刚好给茶树浇水,又省了一笔灌溉费。消息传回来时,老张特意把老挝茶农寄来的茶叶分给大家,茶汤里都带着股清甜。
林宇看着这一切,忽然收到马哈迪的消息。这位尼日利亚的合作伙伴在信里说,他们借鉴了中国的大棚技术,用当地的棕榈叶搭建了遮阳棚,不仅能给光伏板降温,棚下还能种蘑菇,一棚两用,收益翻了倍。他还拍了张照片:棕榈棚下,光伏板整齐排列,阴影里的蘑菇长势喜人,几个孩子正举着《民间智慧集》在棚下认字。
“这才是最好的合作啊。”林宇把照片投影在会议室的屏幕上,“不是我们把技术塞给他们,也不是他们单纯接受,而是像这样,把你的经验、我的智慧、他的传统,搅在一块儿,熬出一锅独有的‘浓汤’。”
江诗雅点头附和:“就像那顶草编帽,肯尼亚的花纹里,说不定早就藏着我们没见过的智慧密码。下次再收到新东西,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能挖出更多惊喜。”
正说着,小林举着手机跑进来,屏幕上是她奶奶发来的视频。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教邻居编那种结实的簸箕,嘴里念叨着:“这法子传给你们,以后装粮食就不怕漏了。对了,让小林问问,他们那儿的设备还需要啥帮忙的不?咱这簸箕要是能用得上,尽管说!”
视频里,夕阳把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围了一群认真学习的村民。会议室里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会心的笑。林宇关掉投影,起身走到展示架前,拿起那顶草编帽戴在头上,帽檐的阴影落在脸上,却挡不住眼里的光。
“下一站,去尼日利亚看看那片棕榈棚吧。”他提议道,“顺便把咱们新改良的引流竹筒带过去,说不定能碰撞出更有意思的点子。”
江诗雅笑着应下,伸手取下展示架上的陶罐:“再带上这个,让马哈迪瞧瞧,墨西哥的草药和非洲的土壤,会不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反应。”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草帽的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像极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智慧火花。它们或许微小,却能彼此照亮,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