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远怀着几分忐忑,也带着一丝解决难题后的轻松,敲开了韩俊峰省长办公室的门。左呈秘书长刚刚离开,办公室里只剩下韩俊峰一人,正伏案批阅文件。
“省长。”何明远轻声唤道。
韩俊峰没有抬头,只是用鼻音“嗯”了一声,手中的笔并未停下。
何明远走到办公桌前约一米五左右的标准位置站定,这是司理之前交代过的,既不影响省长办公,又能清晰听到吩咐的距离。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汇报上午与三位厅长会议的情况。他从蒋枬厅长提出的教育培养计划和12亿经费需求,到李正阳厅长的人才引进方案和7亿预算,再到宫侬才厅长坦言财政困难只能挤出5个亿的窘境,都清晰、客观地做了陈述。
当汇报到自己如何灵机一动,想到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并当场打电话给褚世安和徐禹杭时,何明远注意到,韩俊峰批阅文件的动作微微顿了一下,但依旧没有抬头。
何明远继续说到褚世安爽快答应出资10亿,徐禹杭同样跟投10亿,并有意向来边西设立电机产业创投基金,最后,他略一犹豫,还是将徐禹杭希望调动徐若杭工作的事情也一并做了汇报,没有任何隐瞒。
整个汇报过程,何明远语气平稳,力求客观,不掺杂个人情绪,但他内心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一件不太符合常规,但确实高效解决了问题的事情。
汇报完毕,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韩俊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何明远自己几乎能听到的心跳声。他垂手站立,不敢打扰,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许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何明远感觉后背似乎有细密的汗珠渗出。他意识到,气氛不对。省长没有对他“化缘”成功的“功绩”表示任何赞许,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终于,韩俊峰放下了手中的笔,缓缓抬起头。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何明远的心猛地一紧。
韩俊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何明远,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他,看清他内心所有的想法。
何明远被这目光看得有些发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更加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喘。他感觉自己就像个等待审判的学生,而法官正权衡着如何量刑。
过了足有一两分钟,韩俊峰脸上的线条才稍稍柔和了一些,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并不严厉,却字字千钧:
“明远啊,”他缓缓开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何明远心头一震,这句古语他当然懂,但此刻从韩俊峰口中说出,带着别样的深意。
“解决问题是好事,有想法,有闯劲,也是好事。”韩俊峰继续道,目光依旧锁定在何明远脸上,“但是,你要记住,在体制内,尤其是在你现在这个位置,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轻易把你的底牌亮出来。更不要,当众亮出来。”
何明远听着,感觉像是懂了,又像是没完全懂。他纯粹是想解决问题,财政没钱,他恰好有这方面的资源,于是就用了。他并没有想到“底牌”,也没想过“当众”有何不妥,在他看来,那只是在一个必要的工作会议上,采取了最高效的手段。
看着何明远眼中一闪而过的困惑,韩俊峰知道这个年轻人还需要更多的磨练。他点到为止,没有继续深入解释官场上“藏拙”、“平衡”与“分寸”的微妙艺术,有些东西,需要自己去悟。
他话锋一转,回到了徐若杭的问题上:“你刚才说,徐总希望把他妹妹调到省里来?”
“是的,省长。”何明远连忙收敛心神,恭敬回答。
“这个徐若杭,具体情况怎么样?”韩俊峰问道,语气听不出喜怒。
何明远不敢怠慢,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如实汇报:“徐若杭同志最初是从杭城市公安局调到我们边西的援边干部。她在王门镇工作期间,是推动王门镇红色教育基地项目落地,以及发展村公集体经济企业的核心骨干和得力干将,成绩非常突出。我最早在黑水项目部工作时就与她有工作往来。客观地说,虽然她是典型的富二代,家庭背景显赫,哥哥徐禹杭是掌控千亿资本的西湖私募牵头人,但徐若杭同志本人工作作风非常扎实,能吃苦,有想法,执行力强,在基层口碑很好。”
韩俊峰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等何明远说完,他忽然问了一句,语气平淡,却精准得让何明远瞬间冷汗都下来了:
“徐总的意思,恐怕不只是想把妹妹调到省里那么简单吧?更主要的,是想把妹妹调到你身边,近一点,方便照顾,也方便……‘加深感情’?”
何明远被这精准无比、直指核心的分析惊得目瞪口呆,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感觉自己所有的心思和处境,在韩俊峰面前都如同透明的一般,无所遁形。徐禹杭那点借着妹妹来加强联系、甚至某种程度上“绑定”他的心思,被韩俊峰一语道破。
看着何明远窘迫的样子,韩俊峰没有继续追问,也不再深究徐若杭调动的事,仿佛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他按下了桌上的通话键:“左秘书长,请你过来一下。”
左呈很快走了进来。
“左呈,下午你安排一下,把交通厅、财政厅过来,专题研究东江市三环高速项目。”韩俊峰吩咐道,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果断,“我的要求是,2年内,这条高速必须建成通车。你主持一下,带何明远一起参加。”
“好的,省长,我马上安排。”左呈应道,目光不易察觉地扫过一旁略显紧张的何明远。
下午两点半,省政府办公厅小会议室。何明远跟着左呈秘书长提前五分钟到达。很快,与会人员陆续抵达。
财政厅长宫侬才第二个到,他一进门就看到何明远,脸上立刻堆起笑容,主动走过来握手:“何秘书,我们又见面了。”态度比上午开会时更加热络了几分。何明远连忙谦逊地回应。
随后,交通厅长李明、发改委主任刘宏文、自然资源厅长廖志辉、东江市市长陈东也相继到来。这几位都是边西省掌握着实权的重要人物,他们对何明远这个生面孔投来好奇的目光。左呈见状,便作为会议召集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何明远:“各位领导,这位是韩省长的专职秘书,何明远同志。”
此言一出,几位厅级领导的眼神立刻发生了变化,从好奇变成了友善和重视,纷纷主动与何明远握手寒暄,交换着“年少有为”、“以后多联系”之类的客气话。何明远依旧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姿态,一一礼貌回应,他知道,这些善意更多是冲着他身后的韩俊峰和他所处的岗位。
众人落座后,左呈直接切入主题,没有任何铺垫:“今天请各位来,就一件事。省领导下了决心,东江市三环高速项目,必须在2年内建成通车。大家商议一下,这事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现在提出来。等会儿韩省长可能会过来听一下汇报。”
“2年内?”交通厅长李明微微蹙眉,但立刻表态,“既然省里定了调子,我们交通厅坚决执行!这条设计里程86公里的高速,项目总预算大约是170亿元。技术上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资金和土地。”
自然资源厅长廖志辉跟着表态:“我们自然资源厅将全力指导、协调东江市自然资源局,做好土地征收、储备和报批工作,确保项目用地。”
发改委主任刘宏文也接口道:“发改委这边,我们会开启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项目的立项、可研审批等所有前期程序。”
东江市市长陈东,一个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男子,面色则有些凝重,他说道:“我们东江市坚决拥护省里的决策,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沿线征地拆迁工作。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了宫侬才,“宫厅长,这170亿的资金,省里能不能分担一部分?不瞒各位,我们东江市目前的财政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峻,民生支出增速远远超过财政收入增速,早已是入不敷出,压力巨大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宫侬才身上。然而,这次宫侬才却没有像上午那样“哭穷”,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地说道:“陈市长,东江三环高速建成后,将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四个新的发展门户,这相当于给东江市增加了四个经济引擎啊。这笔投资,对你们来说是稳赚不赔,这点本钱还是很划算的。”
他巧妙地避开了省财政直接出资的话题,继续说道:“资金问题,我们财政厅可以指导东江市财政局,联合发改、交通部门,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来解决。这是目前最合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接着,他把球踢给了自然资源厅,“今天廖厅长也在,让他给你们东江市多倾斜一些用地指标,这就算是省里对你们的最大支持了。”
廖志辉闻言,立刻摆手笑道:“宫厅长,你这可是将我的军啊。用地指标是有严格规划和规定的,必须全省一盘棋考虑。而且,修建这条三环高速,本身就要占用和调整不少耕地,指标可不是说给就能给的。当然,东江市作为省会城市,我们自然资源厅一向是给予倾斜支持的,这一点请陈市长放心。”
眼看两人就要打起太极,左呈秘书长开口了,他一锤定音:“陈市长,资金问题,就按宫厅长的意见,主要由你们东江市牵头发行专项债解决。如果后续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时候也可以用沿线一定区域的土地开发权去进行平衡。省里新的电机产业发展战略,大部分产业布局都会放在东江市的盘子里,这可是未来万亿级别的产业规模,带来的税收、就业和城市能级提升,远不是一条高速的投资能比的。你们要把眼光放长远。”
左呈的话,陈东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东江市委书记郭成胜是省委常委,想必已经就电机产业落地的事与他做过沟通。东江市作为省会,必须全力争取这个万亿级产业,因为经济实力紧随其后的清江市,同样具备争夺的资本和条件。陈东借着左呈的话,立刻表态:
“左秘书长,请您务必向韩省长汇报,我们东江市一定克服万难,保障三环高速的资金落实!同时,我们也已经在规划,在三环沿线,特别是东区和北区,预留出足够的、成熟的发展区域,专门用于承接电机产业的落地!我们绝对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承载工作!”
左呈满意地点点头:“好,陈市长,你的态度和规划,我一定向省长汇报。既然东江市承担了主要责任,那这条高速,我看就叫‘东江三环’,名正言顺。”
在座众人闻言,都会意地笑了起来。这个名字,既明确了责任主体,也给了东江市一个实实在在的“名分”。
陈东却似乎意犹未尽,他指着摊开在桌上的地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左秘书长,各位领导,你们看啊,这条所谓的‘东江三环’,它东边离随南市边界只有15公里,北边离安州市界才5公里。从地图上看,它更像是一条连接随南、东江、安州三市的‘东北区域快线’嘛。真要较起真来,咱们是不是应该把规划稍微扩大一点,直接把线路延伸到随南和安州的地界上,然后让他们两市也按照受益里程,分摊一部分建设资金?这样才更合理,也更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战略嘛。”
何明远在一旁听着,忍不住也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地图。果然如陈东所说,这条高速的走向,确实更像是一条区域联络线,而非纯粹服务于东江市内部的环线。他瞬间明白了东江市一开始为何对全额出资如此抵触,也理解了陈东此刻的“讨价还价”。如果真有电机产业落地东江,陈东必然会引导产业向东区和北区发展,而这两个方向,正好被这条三环高速圈定在内。这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左呈摆了摆手,打断了陈东的“发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好了,陈市长,你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区域协同是后话,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先把路修通!事情就这样定了。晚一点,办公厅会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各位。这项任务,我就正式转交督察处跟进督办了。”
在座的各位领导见大局已定,便不再多言,纷纷点头表示认可,准备起身散会。
这时,陈东市长却叫住了正准备收拾笔记本的何明远:“何秘书,请留步,咱们交换个联系方式,以后工作上好及时沟通。”
他这一带头,其他几位厅长也仿佛才想起来似的,纷纷停下脚步,围了过来,热情地与何明远交换手机号码和微信。何明远再次体验到了这个位置所带来的特殊“礼遇”,他依旧保持着谦和,一一应对。
左呈秘书长则拿着会议文件,拍了拍陈东市长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便先行离开了。
陈东看着左呈的背影,半真半假地高声说道:“左秘书长!你这上下嘴皮一碰,我们东江市就背上了一百多亿的债!这事完了,你不得好好请我喝顿酒,补偿一下啊?”
只听走廊里传来左呈头也没回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等你把路修通了,电机产业搞起来了,我请你喝庆功酒!”
陈东无奈地摇了摇头,转回身,对何明远露出了一个更显真诚的笑容:“何秘书,年轻有为啊!以后在东江有什么事,随时找我。”
何明远连忙道谢。他看着陈东离去的背影,又回想今天韩省长的敲打和下午这场高效的会议,心中对“权力”、“规则”和“平衡”有了更深一层的,模糊却又真切的体会。他知道,自己在这条全新的征途上,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