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酒吧的喧嚣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那几个时髦女子刺耳的哄笑声在何明远平静却深邃的目光注视下,竟不由自主地弱了下去。她们习惯了用刻薄言语和外在标签划分阶层、取乐他人,何明远这种不怒不躁、仿佛在看跳梁小丑般的沉静,反而让她们感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压力和不自在。
林沪宁胸中的怒火已燃至顶点,她正欲开口厉声斥责,一只温暖而略带粗糙的大手轻轻按在了她微凉的手背上。何明远向前微踏半步,将她护在身后侧,目光依旧平静地落在那几个女子身上,嘴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淡淡怜悯的笑意。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背景音乐,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几位女士的玩笑,颇有意思。《庄子》云‘夏虫不可语冰’。诸位以衣冠断人,与以价签论物,倒是异曲同工。只可惜,人的价值,从不贴在衣服上,而是刻在涵养里。心若浅薄,纵有华服浓妆,亦难掩其陋。”何明远轻松的话已经说明他具有极强的文学修养。
他的话语,没有一句脏字,甚至没有提高声调,却句句引经据典,言简意赅,像无形的针,精准地刺破了对方浅薄的优越感,将“以貌取人”、“内在空洞”批判得淋漓尽致。那种源自深厚底蕴的从容自信,与他身上朴素的衣着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反而散发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周围几桌原本看热闹的客人,此时也纷纷投来惊讶和赞赏的目光。他们本以为会看到一场俗套的争吵,却没料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男人,竟有如此内蕴和口才,谈笑间便将一场低层次的挑衅化解于无形。
林沪宁原本的愤怒早已化为巨大的惊喜和自豪。她看着何明远挺拔的背影,听着他斯文却力重千钧的回击,只觉得心跳如鼓,一股难以言喻的欢欣与倾慕涌上心头。她几乎是下意识地,上前一步,紧紧地挽住了何明远的胳膊,将自己温软的身躯贴近他,仰起脸看着他侧脸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与骄傲。
何明远正全神贯注于应对,手臂突然被一片温软紧紧抱住,少女身上清雅的淡香和透过薄薄衣料传来的体温,让他浑身猛地一僵。方才应对自如的冷静瞬间消失,一股热血“噌”地涌上脸颊,耳根瞬间红透,心跳骤然失序。他甚至能感觉到林沪宁发丝轻轻蹭过他的手臂,那微痒的触感直抵心尖,让他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那几个挑衅的女子,见何明远不仅没被激怒,反而用一番她们半懂不懂却分明感到羞辱的话赢得了旁观者的侧目,更让林沪宁表现出如此亲昵崇拜的姿态,自己反倒成了可笑的小丑,顿时气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那粉发女子最终只能恨恨地一跺脚,撂下一句“装什么文化人!晦气!”,便拉着同伴灰溜溜地快速离开了,背影狼狈。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何明远稍稍松了口气,却仍因手臂上持续的温热触感而心神不宁。正待开口,旁边传来一个温和带笑的声音:
“好一个‘心若浅薄,纵有华服浓妆,亦难掩其陋。’!小兄弟刚才一番话,听得痛快!”
何明远与林沪宁循声望去,只见邻近卡座的一对气质不俗的中年男女走了过来。男子约莫四十出头,穿着合身的深色休闲夹克,戴着无框眼镜,目光睿智温和,脸上带着真诚的赞赏。他身旁的女子气质婉约,穿着素雅的改良旗袍外套,笑容亲切,眼神明亮,也正含笑看着他们。
何明远迅速整理心神,恢复谦和,微微颔首:“您过奖了,一时有感而发,见笑了。小弟何明远。”他自然地侧身,也介绍了身边的同伴,“这位是林沪宁。”
林沪宁也落落大方地微笑着向对方点头致意,稍稍放松了挽着何明远的手臂,但依旧站得很近。
那男子主动伸出手:“小何,小林,你们好。我是厉竞潮,这位是我老婆,佟秋晚。我们方才就在旁边,无意听到几位之间的言语往来,冒昧打扰,实在是小兄弟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他的握手温暖有力,态度坦诚而不冒犯。
佟秋晚也温柔地补充道:“确实如此。在这般场合,能听到这样引据经典又不失风度的回应,实在难得。二位不要怪我们唐突才好。”她的语气让人如沐春风。
何明远感受到对方的善意与礼貌,忙道:“二位谬赞,愧不敢当。不过是几句闲聊,能入耳便好。”
厉竞潮笑道:“小何过谦了。这哪是闲聊,分明是微言大义。看得出你是真正有底蕴的人。不知二位是否也是来用餐?若不介意,我们那桌视野尚可,一起小坐,喝一杯如何?也算是不打不相识的缘分。”他发出邀请的姿态很自然,带着一种知识分子式的真诚,毫无纨绔之气。
何明远与林沪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可。何明远便爽快答应:“厉大哥盛情,却之不恭。那就叨扰了。”
四人落座后,厉竞潮熟练地点了几道招牌菜:蟹粉菊花豆腐、青柠薄荷焗小排、山家三脆、鸡头米糖粥。菜品不追求珍稀食材,却极重时令与匠心。
\"这吃饭啊,要得其味、知其韵。\"厉竞潮为大家斟上温热的黄酒,侃侃而谈,\"比如这道蟹粉菊花豆腐,豆腐细切千丝而不散,在清鸡汤中如菊绽放,考验的是极致刀工与火候把握。青柠薄荷焗小排,选用精肋排,用青柠汁和新鲜薄荷腌制烤制,酸甜清爽,解腻开胃。吃饭的乐趣,就在这细细品味之中。\"
何明远深有感触:\"厉大哥对美食的见解令人佩服。这让我想起了在西南山区工作时尝到的山野之味。那里的美味,是山水的馈赠,是时令的恩典。\"
他眼神温暖,娓娓道来:\"譬如酸汤鱼,酸汤是山野毛辣角自然发酵的醇厚,鱼儿是清冽山泉滋养出的鲜活,佐以木姜子等香草奇料,共冶一炉,便成了金红透亮、酸香扑鼻的勾魂滋味。鱼肉入汤一氽,嫩滑如脂,那酸爽鲜香能瞬间唤醒所有味蕾。\"
\"还有雷公山春雨后的鲜笋,破土而出,带着露水清香。或与农家腊肉同炒,咸香与清脆交织;或简单凉拌,只凸显其本真的鲜甜脆嫩,一口下去,满是大山春天的气息。侗家的腌鱼、火塘边的烤香猪……无一不是顺应天时、取材自然的本真之味,纯粹而热烈,是那片土地独有的风味诗篇。
厉竞潮听得悠然神往:\"听小何这一描述,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山野之味磅礴生动,是真正'道法自然'的美食境界,让人心驰神往。\"
佟秋晚也颔首微笑:\"是啊,那种味道,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那片土地的风物、气候和人情。若有如此酸汤鱼和山野鲜笋,真愿亲往一尝。
林沪宁紧紧抱着何明远的胳膊,眼中满是憧憬:\"明远哥,你说的这些太诱人了!我一定要去亲口尝一尝!
何明远看着她孩子般的期待,心中柔软:\"求之不得。届时一定带你去吃最地道的味道,看最真实的风景。\"
交谈中得知,厉竞潮在国家能源局工作,佟秋晚则在中宣部文艺局工作。两人言谈举止间透露着深厚的学养和低调的品味。
“小何刚才提到‘价值刻在涵养里’,深得我心。”厉竞潮举杯示意,“如今社会有时过于浮躁,能静下心来读书明理的人越发难得。看明远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解,不知在哪方面高就?”
何明远与他轻碰一下杯沿,谦逊道:“厉大哥叫我明远就好。我在西矿集团清江公司工作,主要负责一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常年在基层跑,谈不上高就。只是平时喜欢胡乱看些杂书,让厉大哥见笑了。”
“西矿集团?那可是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骨干企业。”厉竞潮眼中闪过更浓的兴趣,“在基层做项目,那是真刀真枪干事业的地方,最是锻炼人。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还能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明远你这就更不容易了。”
佟秋晚也微笑着对林沪宁说:“小林的气质也很特别,沉静又灵动,与明远站在一起,很是般配。”她话语温和,带着善意的欣赏。
林沪宁脸颊微红,大方回应:“佟姐。我叫沪宁就好。我还在读书,平时喜欢艺术和人文历史之类的东西。今天也是带明远哥来这边看看夜景,没想到遇到刚才那出,更没想到能结识厉大哥和佟姐这样的朋友。”她的话既说明了情况,也拉近了距离。
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文化艺术、各地风物。何明远虽自谦“看杂书”,但言谈间展现出的视野和积淀,让厉竞潮夫妇频频点头。
晚宴在极其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四人从美食谈到风物,从传统文化聊到当代艺术,又从基层见闻探讨到宏观发展。何明远的见识阅历、朴实真诚和引经据典的才学,与厉竞潮的宏观视野、佟秋晚的艺术见解相得益彰,林沪宁则不时提出灵动的观点,笑声不断,真正是宾主尽欢,虽是初识,却如老友重逢。
临别时,厉竞潮与何明远交换了联系方式,诚挚地说:“明远,今天能结识你与沪宁,非常高兴。你让我看到了基层年轻干部的格局与才华。以后来北京,务必联系,咱们再聚。若有机会,我也真想去你说的那片山水走一走,看看那孕育了如此美食和像你这样干部的热土。”
佟秋晚也笑着对林沪宁说:“沪宁,下次和明远一起来,我们再好好聊聊艺术。”
夜色已深,何明远与林沪宁送别厉竞潮夫妇。回程的车内,林沪宁依旧兴奋地回味着今晚的种种,尤其是何明远那番精彩的回击和之后关于美食的生动描述。
她侧着头,看着何明远专注开车的侧脸,轻声说:“明远哥,你知道吗?今天晚上,我特别开心,也特别……自豪。”
何明远心中微暖,唇角上扬:“是因为我把她们说得无地自容?”
“不止是那样,”林沪宁摇摇头,眼神温柔而认真,“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闪闪发光的你。不仅仅是有才华、有担当,还有那种源自内心的、不被外物所动的强大和从容。还有……你描述那片山水时的那种热爱和眼里的光,让我真的,好想去看看你奋斗的地方。”
何明远心中一动,一股暖流伴随着淡淡的甜意悄然蔓延。他感觉到,一条无形的、温暖的线,正将遥远的清江山野与眼前繁华的京城,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而这条线的一端,牢牢系在他的心上,另一端,则系在了身旁那双充满向往的明眸之中。京华之夜,因一场意外的风波和一场酣畅的知音之宴,而变得格外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