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矿集团总部大楼巍然矗立。何明远、陆云深、王根生三人跟随清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穗宁,步入了这艘央企巨轮的核心腹地。这是何明远出院后,集团总部立即安排先进事迹报告宣讲团进京。
集团的会客室并非极尽奢华,却处处彰显着中央企业的庄重与底蕴。宽大的空间以沉稳的深色调为主,厚重的实木会议桌光可鉴人,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祖国山河画卷和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内容多是“产业报国”、“砥砺前行”之类的格言。柔软的羊毛地毯吸走了所有杂音,使得整个环境格外肃静。穿着得体、举止干练的工作人员悄无声息地端上茶水,一切井然有序,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规格与分量。
稍事休息后,会客室的门被推开。在西矿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楼听松的陪同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值深步履稳健地走了进来。他身材不高,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目光锐利而充满智慧。
林穗宁立刻带领三人起身。卢值深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逐一与报告团成员握手。轮到何明远时,他特意多停留了片刻,仔细端详了一下何明远仍略显清瘦的脸庞和依稀可见的伤痕。
“明远同志,辛苦了!身体恢复得怎么样?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卢值深的问候十分具体,带着真诚的关切。
“谢谢卢书记关心,恢复得很好,没有大碍了。”何明远恭敬地回答,内心有些激动。
“那就好,那就好!”卢值深欣慰地点点头,目光扫过清江公司的几位代表,“你们清江公司这次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在特大暴雨灾害面前,反应迅速,决策果断,调动大量资源协助地方政府成功转移群众,避免了重大伤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西矿集团作为中央企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代表集团党组,对你们提出表扬!你们的事迹,要在全集团广泛宣传,要让大家学习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
卢值深的肯定铿锵有力,让林穗宁等人倍感鼓舞。他又简单询问了一下清江公司近期的生产经营情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便因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而先行离开。楼听松主任留下来,具体对接报告会的事宜。
晚上,楼听松代表集团领导,在一家颇具特色的餐厅宴请清江公司报告团一行。席间氛围融洽,楼听松举止得体,既表达了集团的重视,又没有过多官架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何明远觉得是个机会,便向楼听松提到了王门镇政企共建红色教育基地项目面临的资金困难。
“楼主任,这个项目是之前褚世安总在的时候就和地方上定下来的,意义很大。既能改善当地教育设施,也能深化企地融合,更是对我们企业形象的一种正面宣传。只是现在项目到了建设阶段,资金上确实存在不小的缺口。”何明远斟酌着词句汇报。
楼听松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嗯,这个事情我了解。你们这次抢险救灾的事迹,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发生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我看,完全可以把这个内容,融入到红色教育基地的展示中去嘛!让它不仅讲述历史,也彰显我们当代央企人的担当和精神风貌。至于资金问题,”他略一沉吟,“我会专门向卢书记汇报一下这个情况,争取集团层面的支持。这么好的项目,又有这么好的结合点,应该推动下去。”
得到这个答复,何明远和林穗宁都松了一口气。
晚餐结束后,林穗宁并未直接回酒店,而是对何明远说:“明远,时间还早,跟我去个地方吧,我爷爷想见见你。”
何明远有些意外,但没有多问,点头答应。
车子穿过繁华的都市,驶入一条静谧的胡同,最终在一座古朴雅致的四合院前停下。朱门灰墙,门槛历经风雨,透露出岁月的沉淀。
走进院内,别有洞天。庭院中央种着石榴树和海棠,树下放着藤椅茶几。一位精神矍铄、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在灯下看报,正是林穗宁的爷爷。边上一位身着军色t恤的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和一位穿着时尚、眼神灵动、充满书卷气的年轻女孩也在院里。
“爷爷,哥,沪宁,我把我们公司的英雄给带来了。”林穗宁笑着介绍。
林爷爷放下报纸,目光慈祥而锐利地看向何明远,笑着招手:“快来坐,小伙子!穗宁说这次回京是参加先进事迹宣讲团,我们家可是很想见见你这年轻的英雄啊!”
中年男子也站起身,与何明远握了握手,他的手掌宽厚有力,话语简洁:“你好,何明远同志,我是林鄂宁。穗宁的哥哥,在军事科研院工作。”一股子军人的作风一览无余。
另一个女孩则好奇地打量着何明远,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林沪宁,穗宁姐的妹妹。我准备研究生毕业了,也想到西部地区的最基层去锻炼。听姐姐说了你的事,真厉害!”她的眼神清澈,带着对英雄的天然好感。
大家围坐在庭院里,喝着清茶,气氛轻松下来。林爷爷谈兴很浓,指着几个小辈笑道:“你看我给这几个孩子起的名字,穗宁,鄂宁,沪宁。他们在哪儿出生的,就取那个地方的一个字,后面都跟一个‘宁’字。我就希望啊,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记住根,也希望咱们国家每一个地方,都能和平安宁。”
何明远听得入神,感受到一种朴素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聊着聊着,林爷爷的话题转向了更深的层次,他看向何明远,目光中带着探究:“明远啊,我老头子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年轻人。像你们现在,生活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不像我们当年,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不被欺负,就得拼命干。那现在,你们年轻人,尤其是像你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继续为国家、为事业奋斗拼搏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有分量。院子里安静下来,大家都想听听何明远的看法。
何明远沉思片刻,放下茶杯,神情变得郑重而真诚:“林爷爷,您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确实,现在很少再有为基本生存而挣扎的压力了。但我觉得,正因为物质条件好了,我们反而更应该去思考超越物质层面的东西。”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我认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源于对这片土地、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切的热爱。这是一种烙印在骨子里的情感。但光有爱是不够的,它需要找到现实的落脚点。”
“我的理解是,要不断地在国家与民族设定的宏大未来蓝图里,去寻找和锚定自己的位置。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能够实现。国家要科技强国,那就去搞科研;要振兴乡村,那就去基层奋斗;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那就在企业里精益求精。就像我们西矿集团,肩负着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使命,我作为其中一员,做好本职工作,解决技术难题,应对突发情况,就是在为这个宏大目标贡献一份极其微薄、但确实存在的力量。”
“这个过程,需要有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这种信念,可能是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纯粹愿望,可能是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执着,也可能是像您希望的那样,为了更多的‘安宁’与和平。它会让你在遇到困难、挫折,或者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保持初心,能够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是连接着一个更大、更崇高的目标的。”
“对我来说,在企业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带领团队完成一个项目,甚至在危急关头能保护同事和群众的安全,这种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这种融入洪流、参与创造的感觉,就是非常实实在在的动力源泉。它比单纯的物质回报,更能给我带来持续和深层次的满足。”
何明远的回答不疾不徐,条理清晰,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说得真切而朴实。
林爷爷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说得好啊!找准位置,融入大业,超越小我……说得实在!比那些空话套话强多了!穗宁啊,你们公司这个年轻人,了不得!有思想,有格局!”
林鄂宁也投来赞许的目光,军人欣赏这种有信念、有思考的人。
而坐在一旁的林沪宁,则完全被何明远吸引了。她原本只是好奇姐姐口中的“英雄”,此刻却发现,这个男人不仅勇敢,更有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家国情怀。他说话时眼神里的光芒,那种认真和诚恳,与她平时接触到的同龄人或追求者截然不同。一种混合着崇拜、好奇和好感的情绪,在她心中悄然滋生。她托着腮,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何明远,听得格外入神。
夜色渐深,四合院里的谈话却意犹未尽。何明远并不知道,这次偶然的家宴,不仅让他收获了前辈的认可,或许,也悄然拨动了另一颗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