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杭定睛一看,那个扮鬼脸的人竟然是唐牧野!他穿着得体的行政夹克,混在市县干部的队伍里,要不是这个调皮的动作,还真看不出他就是那个纨绔子弟。
徐若杭强忍住笑意,装作没看见,但心里却在嘀咕:这个唐牧野,居然混进了彭市长的随行队伍,看来他说的\"上级领导\"不是开玩笑的。
彭向前似乎注意到了这个小插曲,目光在徐若杭和唐牧野之间转了一圈,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那就按彭市长的指示,我们先去王门村。\"马志刚立即调整安排,\"若杭,你联系村里做好准备。\"
\"好的,马书记。\"徐若杭立即拿出手机开始联系。
一场原本计划在会议室进行的汇报会,就这样变成了现场调研。徐若杭知道,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在现场,更能直观地展示项目的价值和前景。
彭向前一行人的车队在老街路口停下后,开始步行进入老街。徐若杭负责介绍工作,她试了试事先准备的小蜜蜂扩音器,开始介绍王门村的人口、经济、历史沿革等情况。
\"各位领导,王门村是以往乡公所、王门公社的驻地。改革开放后,王门镇政府没有拆除旧址重建,而是迁到了现在的金水街道。目前老街和新的场镇发展相得益彰。王门村人口5100人,经济以水稻、玉米、茶叶和经济林木为主......\"
\"马书记。\"队伍中,蒋召福走到马志刚身边,轻轻碰了他一下。
马志刚见状放慢脚步,与彭向前拉开一点距离,但也不太远。
\"这是我们孙局长。\"蒋召福介绍了一旁的市文旅局局长孙伟民。
\"孙局,您好。\"马志刚和孙伟民握手。
\"志刚书记,这些年市里财政困难,我们市文旅局的工作也难有起色。你能够另辟蹊径搞到钱,没有等靠要,很了不起啊。我们市局可是需要你这样的干部。\"孙伟民毫不吝啬地夸奖马志刚。
\"都是运气好,碰巧罢了。\"马志刚心里清楚,这个项目完全是一场机缘巧合。
\"一是,我们市文旅局还有一个副局长的职数空缺。我看马书记年富力强,提四级调研员的年限也够了,能不能到我们市文旅局发挥一下作用?你要是愿意,我等会找机会跟彭市长提要人。\"孙伟民语气和蔼地说,\"二嘛,市文旅局很需要参与到这个项目中。这不是从文旅局的政绩考虑,而是我们很需要这么一个机会锻炼干部队伍,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全市文旅工作的发展。\"
马志刚感受到了孙伟民那股要干事业的劲头。清江市地处边西省偏远地区,属于\"老少边穷\",但旅游资源不少。无奈在全国内卷文旅城市的浪潮下,清江的工作显得极为无力。这也是徐若杭在提出工作建议时,压根没想过要获得上级文旅局的支持,而是跑到千里外的桂林去找专业的设计院。
\"孙局打算怎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马志刚心动了。于公于私,孙伟民提的条件都非常合情合理,非常诱人。但他不敢自作主张把项目拱手相让,因为蒋召福上次要的是项目主导权。
\"你提出需要市文旅局的支持,依然由县里和镇里主导,我们协助。我们把你调到市局后,你分管这个项目。\"孙伟民说。
\"孙局,我没意见。有市局的参与,这个项目会建设得更好。\"马志刚说,\"只不过您能否跟岑县长也沟通一下?\"他知道,没有沈书记和岑县长的支持,县里不放人,他也调不上去。
\"那是自然。\"孙伟民说完做了一个继续往前走的动作,大家便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带我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去看看。\"彭向前兴致盎然地听着徐若杭的介绍,提出到田里看看。
顺着老街走到街尾,一片片整齐的菜园映入眼帘,一条弯曲的河流在菜园中间穿过。
\"这是咱们王门镇少见的平坦地势,水资源丰富。这些年镇里给村里投入资金修建了灌溉引水渠,村民就在这一片地种植淮山、芹菜。收获季节,不少外地客商来王门镇收购这里的新鲜蔬菜。\"徐若杭继续介绍,\"旁边的这条河是金水河支流,我们的红色故事可少不了这条河。艰难时期,这条河的鱼从来没有辜负过群众,丰富的鱼群让两岸群众度过了艰难岁月。这里的鱼可是救过咱们西矿集团技术专家的命哩!\"
徐若杭说完看向褚世安,彭向前也顺着她的话看向了一旁的褚世安。
\"我们省公司有个领导,年轻的时候到王门镇找矿受伤。那时候没有吃的,就是群众用这河里的鱼给他补充营养。\"褚世安简单地说道。
\"人杰地灵,这地灵就体现出来了。\"彭向前颇有兴致地问,\"小徐书记,那有没有人杰的故事呢?\"
\"当年红军虽然是路过这里,但是撒下的革命火种染红了这片热土。\"徐若杭熟稔地介绍,\"这里有一位被大家尊称为八婆婆的老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巨富,在省城都有生意。他倾尽身家支持革命,在一场掩护红军主力的战斗中,她的父亲、丈夫都牺牲了。而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整个王门镇还有很多。\"
\"我们现在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脱贫的壮举,我们还要把乡村振兴的工作做好,才不愧于我们的先辈,也不愧于子孙啊。\"彭向前感慨地说。
\"岑县长,褚总,你们看远处的青山,眼前的绿水,把它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金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啊。\"彭向前继续说道。
\"是啊,以前矿区无序开采,污水横流,老百姓都说这是穷山恶水,守着金山也得去要饭。\"岑竞流答道。
\"好吧,我们回去研究一下方案。\"彭向前说完示意徐若杭带路。
往回走的路上,彭向前跟褚世安交流西矿集团在清江投资的情况,孙伟民则跟岑竞流并排走。
\"老岑,这个项目我下决心要全力支持,把我市文旅局的家底都掏干净,也要搞成全国红色乡村文旅示范基地。\"孙伟民说。
岑竞流诧异地看着孙伟民:\"老孙,你这衙门还有家底?\"
\"这些年我可攒了一些,就是要等一个好的项目,集中资源做成一个示范。\"孙伟民给岑竞流一个得意的神情。
\"多少?\"岑竞流有点意外,文旅局能有什么让孙伟民得意的家底。
\"600万!我可以全部给这个项目。\"孙伟神秘地说。
岑竞流也被这600万震惊了,不过他震惊的是堂堂一个市局有这600万就能这么得意了?!\"看来老孙你是真的难,以后我回市里,我就是去政协我也不去文旅局。\"
\"不过你这600万我要了,我也穷!\"说完两人憋不住笑。
\"你要是把这个项目搞成全国示范,我个人请你喝酒,敞开喝那种。\"岑竞流对全国示范这块牌子满怀期待。
\"酒就算了,咱们要响应中央号召。\"孙伟民说,\"你把马志刚给我。\"
\"你要他干什么?他可是我们县里的重点培养干部,还是重点乡镇的书记,跑去你文旅局干什么?你打什么算盘?\"岑竞流瞪着眼睛连珠炮似的问孙伟民。
孙伟民笑了笑,压低声音说:\"老岑啊,你想想,马志刚在乡镇干了这么多年,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我们文旅局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样懂基层、能干实事的干部。而且......\"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这个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如果有马志刚在市局帮忙协调,对铜山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毕竟,他在王门镇的工作你们都看在眼里,项目的来龙去脉他最清楚。\"
岑竞流沉吟片刻,没有立即回答。他明白孙伟民的话中之意,但也舍不得放走马志刚这样得力的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