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的工作室藏在一条爬满青藤的老巷里,推开斑驳的木门,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交错的空间。墙上挂满了泛黄的设计手稿,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老式绣线和布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墨水味。
“顾老,我们来了。”陆时砚的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里间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一个穿着深蓝色对襟褂子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看透人心。正是国内服装设计界的泰斗——顾老。
“来了。”顾老的目光落在苏晚身上,带着审视,却并不让人反感,“你就是苏晚?”
“是的,顾老,您好。”苏晚有些紧张地问好,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眼前的老人是她一直敬仰的前辈,能得到他的指点是她梦寐以求的事。
“坐吧。”顾老指了指旁边的藤椅,自己则在太师椅上坐下,“听说你想成立工作室,还要做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
“是的。”苏晚挺直脊背,眼神坚定,“我觉得传统工艺不应该只停留在博物馆里,它们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顾老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弯:“有点意思。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急着追潮流,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研究这些老东西了。”他看向陆时砚,“你倒是会选人。”
陆时砚站在苏晚身后,语气谦逊:“是苏晚自己有才华,我只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支持。”
“支持也分很多种。”顾老哼了一声,目光又回到苏晚身上,“把你的作品给我看看。”
苏晚连忙拿出准备好的设计稿和几件样衣,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有“锦绣新章”系列的锡绣旗袍,也有她新设计的几款融合了云锦元素的现代服饰。
顾老戴上老花镜,拿起一件月白色的连衣裙仔细看着。裙子的领口和袖口用云锦织出细密的云纹,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出不同的光泽。
“嗯,不错。”顾老的手指轻轻拂过云锦面料,眼神里带着欣赏,“没有为了炫技而堆砌元素,把云锦的华贵藏得恰到好处,这很难得。”
苏晚的心里松了口气,像个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嘴角忍不住上扬。
顾老又拿起一幅设计稿,是苏晚为工作室规划的新系列,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将不同节气的传统纹样用现代剪裁呈现出来。
“这个想法很大胆。”顾老的眉头微微蹙起,“二十四节气的纹样各有讲究,要做出新意又不失韵味,不容易。”
“我知道很难,”苏晚连忙解释,“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已经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还去拜访了几位老艺人……”
她说起自己的构思和准备,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完全忘记了紧张。从如何将立春的柳枝纹转化为现代服装的褶皱设计,到如何用秋分的桂花元素点缀领口,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
顾老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眼神里的审视渐渐变成了赞许。
陆时砚站在一旁,看着苏晚侃侃而谈的样子,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这个平时有些内敛的女孩,在谈到自己热爱的设计时,总是那么耀眼。
“看来你确实下了不少功夫。”顾老放下设计稿,摘下老花镜,“有野心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分寸。传统不是包袱,也不是噱头,要用得巧,用得妙。”
“我明白您的意思。”苏晚认真地点头,“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辜负这些珍贵的传统工艺。”
顾老满意地点点头,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字。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苏晚和陆时砚都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
写完后,顾老放下毛笔,将信纸仔细吹干,折叠好放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递给苏晚:“这是我的推荐信,给几个老朋友的。他们手里有不少好资源,能不能拿到,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苏晚双手接过信封,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她能感觉到信封的厚度,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推荐信,更是一位前辈对后辈的期许和支持。
“谢谢您,顾老!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苏晚深深地鞠了一躬,眼眶有些发热。
“别忙着谢我。”顾老摆摆手,“我帮你,不是因为陆时砚的面子,也不是可怜你,是因为你的设计里有东西。有那种……能让老手艺活过来的灵气。”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但你要记住,这条路不好走。会有质疑,有困难,甚至会有人想偷你的东西。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知道。”苏晚的眼神坚定,“从我决定做这一行开始,就没怕过。”
顾老看着她,忽然笑了:“有点我年轻时候的倔劲儿。行了,你们走吧,我这老头子要休息了。”
“谢谢您,顾老。”陆时砚也上前道谢,“改天再来看您。”
“别来了,忙着呢。”顾老挥挥手,转身走进里间,留下一个挺直的背影。
走出老巷,阳光正好。苏晚紧紧攥着那个牛皮纸信封,感觉像是握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开心吗?”陆时砚看着她泛红的眼眶,语气温柔。
苏晚用力点头,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嗯!太开心了!顾老居然说我的设计有灵气……”
看着她语无伦次的样子,陆时砚忍不住笑了:“我早就说过,你很有才华。”
“不一样的。”苏晚摇摇头,眼神明亮,“这是顾老的认可啊!他可是顾老!”
陆时砚看着她雀跃的样子,心里也跟着温暖起来。他伸手,想像揉小动物一样揉揉她的头发,手伸到一半却又停住,转而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走吧,去看场地。”
“好!”苏晚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
坐在车里,苏晚还是忍不住拿出信封,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褶皱。顾老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风骨,让她心里充满了力量。
“顾老好像很看好你。”陆时砚一边开车,一边说。
“嗯。”苏晚点点头,“他还提醒我,以后会遇到很多困难。”
“那是肯定的。”陆时砚的语气很平静,“但我相信你能克服。而且,”他看了苏晚一眼,眼神坚定,“你不是一个人。”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侧头看向窗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她此刻纷乱却温暖的心情。
她知道,成立工作室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她。但有身边这个男人的支持,有顾老的认可,还有自己对设计的热爱,她有信心走好每一步。
“对了,”苏晚忽然想起什么,“顾老说推荐信是给几个老朋友的,他们是谁啊?”
“都是些在传统工艺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人。”陆时砚说,“有做面料研究的,有搞非遗保护的,还有几个老绣娘合作社的负责人。有了顾老的推荐信,你能少走很多弯路。”
苏晚的心里又是一暖。陆时砚不仅给了她资金支持,还帮她考虑到了这么多细节,甚至提前联系好了顾老。他做的,远比他说的要多得多。
“陆时砚,”苏晚看着他,认真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陆时砚转过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我说过,等你工作室盈利了,用设计稿抵账。”
苏晚笑了,心里的感激和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交织在一起,让她觉得无比踏实。
“怎么样?”陆时砚问。
苏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热闹的创意市集,眼神里充满了向往:“这里……好像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里摆满设计稿和面料的样子,看到了绣娘们坐在窗边刺绣的场景,看到了自己的设计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顾老的推荐信还在包里发烫,仿佛在催促着她,踏上这段崭新的旅程。
苏晚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看向陆时砚,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期待:“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场地吧,货比三家总是好的。”
陆时砚看着她眼里的光芒,笑着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