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部的白板上,苏晚用红色马克笔圈出了三个名字:小林、李娜、老郑。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名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给这行字镀上了一层金边。
“苏设计师,真要选我们三个?”李娜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紧张,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就在昨天,她还在犹豫要不要向苏晚递交一份关于伴手礼工艺的改进建议,担心自己“前嫌未清”被拒之门外。
苏晚放下马克笔,转过身来,目光扫过面前的三人:“老郑师傅对复合面料的处理经验,整个设计部没人比得上;李娜你上周提交的烫金工艺优化方案,帮印刷厂节省了30%的损耗;小林虽然资历浅,但对恒通文化墙的纹样拆解是最透彻的。”
她顿了顿,语气诚恳:“这个项目需要的不是资历,是对细节的较真和对设计的敬畏。如果你们愿意加入,我很欢迎。”
老郑最先点头,手里的卷尺在指尖转了个圈:“我没意见。跟着能沉下心做事的人,总比混日子强。”他瞥了一眼不远处交头接耳的几个设计师,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嘲讽。
小林兴奋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我愿意!苏设计师,我保证……”
“不用保证。”苏晚笑着打断她,“用结果说话就好。”
李娜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也加入。之前……对不起。”她低下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愧疚——那些跟着王姐嘲讽苏晚的话,此刻回想起来格外刺耳。
苏晚摇摇头:“过去的事不用提。我们现在是团队,目标只有一个:把恒通的项目做好。”
就在这时,张总监带着一个中年设计师走了过来。那是设计部的老员工老周,以“资历深”自居,前几天还在茶水间说苏晚“毛丫头一个,镇不住场子”。
“苏晚,老周经验丰富,恒通项目前期他也参与过,我把他调进你的团队,能帮你分担不少压力。”张总监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熟络,仿佛这只是个顺理成章的安排。
老周立刻摆出前辈的姿态,拍了拍苏晚的肩:“小苏放心,有我在,保准出不了岔子。你年纪轻,有些弯弯绕绕的事,还得我们这些老人多提点。”
他的手刚碰到苏晚的肩膀,就被苏晚不动声色地避开了。
“张总监,谢谢您的好意。”苏晚的语气平静却坚定,“但团队目前的配置已经足够了。老周师傅擅长的是轻奢风格,恒通需要的是沉稳大气的质感,风格不太契合。”
她翻开手里的工艺册,指着其中一页:“而且老周师傅上周提交的员工制服设计,用了缎面拼接,虽然亮眼,但不符合恒通‘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我已经让小林做了全哑光方案,效果更好。”
老周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指着苏晚的手都在发抖:“你……你这是看不起老同志?我在风尚待了十二年,什么样的项目没做过?用得着你一个刚转行的小姑娘指手画脚?”
“我只是就事论事。”苏晚没有退让,目光清亮地迎上他的视线,“团队组建是为了项目服务,不是论资排辈。如果老周师傅觉得我的方案有问题,可以拿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我们一起讨论。但如果只是凭资历要位置,抱歉,这个团队容不下。”
设计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上。连一直低着头假装整理文件的王姐,都忍不住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苏晚。
张总监的脸色有些尴尬,他没想到苏晚会这么不给面子。但看着苏晚手里那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工艺册,再想想cEo特意交代的“全力支持苏晚”,终究还是叹了口气:“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按你的意思来。老周,你先回原岗位吧。”
老周还想说什么,被张总监一个眼神制止了。他狠狠瞪了苏晚一眼,悻悻地转身离开,路过工位时,故意撞翻了小林放在桌上的面料样本。
“没关系。”苏晚按住正要理论的小林,弯腰捡起样本,“我们去会议室开个短会,明确一下分工。”
会议室的门关上后,李娜才松了口气,拍着胸口说:“刚才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张总监会逼你接受呢。”
“职场里的‘人情’,从来都抵不过‘结果’。”苏晚在白板上写下“礼服、制服、伴手礼”三个关键词,“老郑师傅负责所有样衣的工艺把控,尤其是礼服腰部的隐形锁边,每天跟工厂对接进度;李娜盯伴手礼的印刷质量,特别是哑光金的色号,必须跟礼服面料的鎏金线条一致;小林整理恒通高管的体型数据,结合老郑师傅的建议,做三套不同体型的制服样板。”
老郑翻看着清单,眼里的欣赏越来越浓:“你连工厂可能出现的面料缩水率都算进去了?”
“恒通的文化墙用了三年都没变形,我们的设计也不能掉链子。”苏晚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三天后我们碰一次进度,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
散会时,小林忽然说:“苏设计师,刚才王姐收拾东西走了,hR已经来办离职手续了。”
苏晚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知道了。”她没有追问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职场本就是不断筛选同路人的过程。
回到工位,苏晚发现桌上多了一杯热咖啡,是李娜悄悄放的。旁边还压着一张便签,是老郑的字迹:“下午带你去见个老伙计,他做传统盘扣的手艺,能给伴手礼添点东西。”
阳光正好落在便签上,把“添点东西”四个字照得格外温暖。苏晚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甜度刚刚好——李娜记得她不爱喝太甜的。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恒通周启年的特助发来的消息:“周总监看了你们新提交的团队名单,说‘很懂行’。另外,周年庆发布会想加一个‘传统工艺展示’环节,希望你们团队能负责。”
设计部的灯光渐渐亮起,苏晚的工位前,团队成员正在各自忙碌,偶尔抬头交流几句,默契无声。白板上的三个名字旁边,又多了几行工作计划,红色的马克笔痕迹在灯光下,像跳动的火焰,温暖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