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们这些小家电会慢慢升级,还要做更智能的产品。电视机、空调、电冰箱、洗衣机……这些我们都要做。”
张浩语气笃定,眼中透着对未来的规划。
话音刚落,农业部门又有一名工作人员开口问道:“张省长,您刚才说怕形成内耗、变成死循环,可在我看来,好像是你们省一家独大,对此你怎么解释?”
张浩笑了笑,耐心回应:“您好,我并不是反对其他地方搞这些产业。我的意思是,发改委、农业部门这些牵头单位,应该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去发展,而不是盲目跟风。大家都可以搞,每个省都能搞,关键是看怎么搞。”
他顿了顿,举例说道:“就拿我们鄂省现有的化工基地来说——”
话没说完,贺副部长便盯着他,语气带着几分审视:“你小子想说什么?”
张浩连忙笑道:“贺副部长,我没别的意思,您稍安勿躁。我们那个化工基地,当初申请化工部入驻,是因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缺乏这类布局。”
“可入驻之后我发现,不管是我们本地的企业,还是化工部下属各地的企业,产品都高度同质化,一直在低水平竞争,这哪里谈得上真正的竞争呢?”
“我想说的很简单,”他继续道,“比如我们可以搞水果罐头、牛肉罐头、鱼罐头,其他地方完全可以发展自己的特色啊。巴蜀盛产李子,是不是可以酿李子酒、做李子罐头?”
“我绝不反对各地搞产业,但搞之前得做专门的市场调查研究。如果对外部市场不了解,可以多向外交部、对外贸易部这些部门请教,多找些资料看看。我希望大家搞产业,都不是盲目的。”
周主任听着,赞同地点了点头:“张浩同志,你这话非常中肯。不是反对搞,而是反对盲目地搞。”
“是的,周主任,我就是这个意思。”张浩应道。
“那你再说说,国家现在千头万绪,有哪些事情是可以重点去搞的?我们现在好多事都理不出头绪。”有人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让张浩犯了难,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他沉吟片刻,忽然想到后世那些普及的深加工产品,比如火腿肠。
随即话锋一转:“我就拿我在河北保定的时候,做过的那些芦苇编织工艺品来说吧……”
“这都是完全依托当地特色来做的。”张浩解释道,“当时我在河北保定,发现当地有小型雕刻、芦苇编织这些手艺,都是地方上慢慢形成的特色。”
“我试着把这些东西推广出去,没想到很受欢迎,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往外卖。虽说算不上多挣钱、创了多少外汇,但起码有稳定进项,能帮着解决些生计问题。”
他话锋转回之前的疑问:“刚才这位领导说我们一家独大,其实真不是我们想这样,全是依着鄂省的特色来布局。”
顿了顿,他回应周主任的问题:“您问我有什么好建议,我琢磨着,养殖业里,生猪是个重点。”
“一来国内本身就缺猪肉,二来可以搞猪肉深加工,研究出像香肠这类的产品,加工后再卖出去。”
“我听说小本子那边已经有类似的火腿肠了,具体情况你们可以问问外交部的同志,他们可能更清楚。”
“还有北方地区,老百姓爱吃面食,而全球以面食为主食的国家也不少。”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面食深加工上多下功夫?比如面条、便捷式方便面,这些在国外好像已有先例。”
“当然还有其他方向,但这些都需要专门的调查研究,我没深入了解过,不好妄言。”
郭厅长闻言点了点头,赞许道:“很好,你小子这点做得不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踏实。”
接着又问,“那你们省接下来有什么具体打算?能不能详细说说?”
张浩沉默片刻,理清思路后缓缓开口:“接下来,我们不打算盲目扩张,重点是整合现有企业,同时保持农业稳步发展。这里面有几个要点:”
“第一,每个公社现在都有大大小小的地方小企业,这些厂子之前多是为了满足群众穿衣吃饭的基本需求,接下来我想推动它们升级,达到现有规模厂子的水平。”
“第二,现有的一些骨干企业也要升级。比如制衣厂,不能再只满足于本地的穿衣需求,以后这类基础需求可以交给公社企业来承担。”
“我们要让这些骨干企业做品牌、做出口、做高端商品。就像刚才提到的电器厂,以后也要朝着更高的目标走……”
“但有些领域我们肯定要加大投入,比如化肥产业,这直接关系到民生根本;”
“还有拖拉机厂、化工企业这些,都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这些我们会持续助推。”
张浩语气坚定,“另外像汽车厂、船厂这类中大型企业,发展它们也是必然趋势,对拉动地方经济、提升工业水平至关重要。”
周主任赞许点头:“很好,张浩同志,你的构思和布局很周全,既不盲目求大,又稳稳抓住了民生根本,这种做法我们非常认同。”
“你刚才提到的因地制宜解决问题,正是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思路。不过啊,现实困难确实不少,你看那些大山里,明明有好东西却运不出来,这一直是让我们头疼的事。”
“周主任,这一点我明白,其实核心就六个字。”张浩话锋一转。
“哦?”众人目光齐刷刷聚过来,连周主任也追问,“哪六个字?”
张浩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道:“要致富,先修路。”
他加重语气,“哪怕咬着牙,也得先把路修起来。不说多宽多好,起码得让车能开进去,主干道得通起来。”
“这理念其实不是我提的,很早之前中央就有领导强调过,只是怎么落到实处,还得靠在座各位一起发力。”
“是啊,前些年就有领导提过,可惜国家底子薄,一直没能好好落实。”
有人感慨,会议室里随即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大家都在琢磨这话的分量。
张浩也趁这间隙稍作喘息,端起水杯喝了两口。
这时周主任开口:“那就暂时休会吧,大家先商量一下,看看还有哪些事需要共同商议。”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更响了。张浩起身走出会议室,给自己点了支烟,刚抽没两口,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
他转身一看,笑道:“妈,您也出来了?咱们去外面说说话。”
“好。”周母应着,和张浩一起来到二楼的阳台。
站在阳台上,周母看着他,欣慰地笑了:“说得不错,规划思路都很清晰,既没刻意打压别人,又懂得适时让步,分寸拿捏得好。”
“妈,不是我懂得让步,”张浩摇摇头,“民生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些事上争强好胜,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攻击,那可就影响大局了。”
“你小子心里有数就好。”周母点点头,话锋一转,“对了,我看你在会上提到汽车厂,这是怎么回事?能跟我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