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浩亲自带着罗勇和陆振军去各自部门报到。
工业厅和公安局都是江城的重要部门,两人的岗位也关乎后续规划,容不得半点马虎——他们将来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得把根基扎稳。
回到办公室,他见二牛还在等着,便问:“二牛,有没有想去的地方?”
二牛挠挠头:“浩哥,说实话没想好。本来罗勇让我跟他,这不您在这儿嘛,我想跟着您。”
“行。”
张浩点头,“我这两天要下去视察,你先跟着我当司机,以后再调整,咋样?”
“听你的!”二牛笑得干脆。
接下来的两天,张浩没急着下基层,一边等贺晴等人,一边熟悉省委的工作流程、直属部门和人员构成。
初来乍到,这些“规矩”不摸清,容易走弯路。
按说该去各领导办公室“拜码头”,他先去了万省长那里,可对方一脸不屑,话里话外透着轻视。
张浩也不热脸贴冷屁股,简单寒暄两句便离开了。
他走后,万省长在办公室里嘀咕:“这么年轻能干成啥?净说些空话大话,不知道上面咋想的。”
这些话,张浩自然听不到,他正忙着梳理手头的资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实绩说话。
没过几天,贺晴、丁一军、彭艳秋终于到了。
张浩先给他们安排好宿舍,让他们熟悉环境。
两天后,他召集三人:“我准备下去视察,谁跟我走一趟?”
贺晴笑道:“还是我陪您吧。”
“把你调过来,我还真有点不忍心。”
张浩打趣道,“猴子那家伙会不会找我拼命?”
贺琴白了他一眼:“您要是不把我调过来,那死猴子才要把我塞回京城呢。”
“咋了?夫妻在一起不好?”
“别提他了,说工作。”贺晴岔开话题。
“行,说工作。”张浩正色道,“小丁、小彭,你们俩留在省里,帮我整理工业、经济、道路、水运还有全省的农业调查报告。我大概一个月回来,你们先着手。”
彭艳秋立刻问:“领导,是分组整理,还是按行业来?”
“你们的眼界得放宽点。”
张浩提醒道,“以前咱们在一个市,现在是全省,得多维度考虑。可以先按行业分类,再横向对比各地差异,重点标注江汉平原、山区、沿江城市的不同特点。”
“明白!”丁一军和彭艳秋齐声应道。
安排妥当,张浩看向贺琴:“那咱们明天出发,先去江城周边的农村,再往江汉平原走。”
贺晴点头,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我查了下天气预报,未来几天有雨,山区路不好走,是不是多准备点干粮。”
“想得周到。”
张浩赞许道,“就这么办。”
团队就位,分工明确,张浩心里踏实了不少。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落在办公桌上的鄂省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名,即将印上他的足迹。
这趟基层之行,他要看到最真实的鄂省,为接下来的规划找到最扎实的根基。
张浩带着贺晴、二牛,还有市委秘书处配的王海军一同下乡。
他没推辞这份“安排”——初来乍到,带个本地干部能少走不少弯路,问路、打听情况都方便。
出了江城,外面的砂石公路还算平整,坑洼不多。
二牛开车稳当,侯军则在另一辆车上跟着。
车窗外,江汉平原的风光一望无际,刚收割过的田野透着几分萧瑟,却也藏着孕育新生的气息。
“停一下。”张浩让二牛靠边,下车走到田埂上。
地里刚收完庄稼,留着短短的稻茬,有些地方还堆着稻草,偶尔能看到焚烧后的焦黑痕迹。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捻了捻,土壤还算肥沃。
“再往前走走。”他拍了拍手上的土,回车里坐下。
车子驶出平原,来到江城最偏远的汉城小镇。
这里紧邻水系,渔业兴盛,尤以“四大家鱼”闻名。巧的是,这天公社正在集体起网,岸边围了不少村民,水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张浩等人挤进去一看,网里的鱼个个膘肥体壮,草鱼竟有十多斤重,在网里翻腾着,溅起阵阵水花。
贺晴看得直乐:“领导,这鱼够大的,一锅怕是炖不下。”
王海军在一旁介绍:“张副省长,这是我们集体养殖的,草鱼、大头鱼、鲫鱼、鲢鱼都有,产能不错,除了供应本地,还能往周边县城送。”
张浩点点头:“去村里看看,找村干部聊聊。”
车子开到村大队部,出来迎接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王海军连忙介绍:“熊书记,这位是省里来的张副省长。”
“张省长好,张省长好!”熊书记连忙握手,手上还沾着鱼塘的泥。
“熊书记客气了,我来看看情况。”
张浩笑着摆手,“今年粮食收成咋样?鱼塘的收益还好吗?”
熊书记领着他们往屋里走,边走边说:“粮食刚打完,亩产比去年高了点,够吃。鱼塘是集体的,年底分鱼分粮,大伙干劲还行……”
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旧木桌,几条长凳。
张浩坐下后,仔细询问起田间管理、鱼塘养殖的细节,从种子来源到销售渠道,连村民的日常开销都问得清清楚楚。
贺晴在一旁飞快记录,二牛则给众人倒了碗粗瓷碗装的茶水。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张浩认真的脸上。
他知道,这些田间地头的琐碎事,才是鄂省发展最实在的根基。
张浩又问道:“那在这个季节还有什么事呢?”
熊书记回答:“这个季节稻谷收成之后,几乎就没什么事了。村里还有一些鱼塘和牛,骡马需要管理。”
张浩接着问:“村里的牛够不够用?”
熊书记说:“牛的话,今年我们没再采购。上面分下来一些拖拉机,工作效率挺高,所以就停了牛和骡马的采买。但完全取消也不行,很多地形拖拉机过不去。”
张浩又了解今年的公分粮和人头粮分配情况,熊书记坦言:“这个还没算出来,具体得问会计。不过我估摸着会比去年稍高一点,人头粮应该能分到550斤,公分粮得看今年的产能。”
张浩继续问:“那你们村的副业呢?村民自留地有没有种甜菜、红薯、土豆之类的?”
熊书记连忙点头:“有有有!红薯产量很高,我们还有几个村办养猪场,都是用红薯、麸糠和稻壳喂猪,村民还会集体去打猪草呢。”
张浩追问:“那这些土豆、甜菜、红薯都是分给村民吗?附近有没有糖厂,能把这些东西卖过去?”
熊书记尴尬地笑了笑:“张副省长,附近没有糖厂呢。”
张浩点头:“好,我知道了。那你们的鱼是怎么处理的?”
熊书记认真回答:“大鱼都会拉到公社,或者送到县镇上的专门收鱼点,那是县渔业部门设的。”
“那小鱼呢?”张浩又问。
“像鲫鱼这些小鱼,大一点的分给村民,小一些的就继续养着。”熊书记补充道。
张浩最后问:“你们这儿田间、河沟里的黄鳝、小鱼小虾多吗?”
熊书记说:“多着呢!不过那玩意没人吃,做起来太费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