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清晨,北京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中央训练馆里,气氛比平时严肃了许多。20名集训队员穿着统一的红色训练服,站成两排,面前的公告栏上贴着“技术考核流程”:上午9点-11点单打模拟对抗,下午2点-4点双打配合,晚上6点-7点体能测试。考核成绩将按“单打40%+双打30%+体能30%”计算总分,排名前四的队员将获得世锦赛单打主力候选资格。
屈正阳站在队伍里,手里握着红双喜定制球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胶皮——昨天晚上,他用系统模拟了10次考核场景,对手分别是“波尔+丹羽孝希”的组合,胜率稳定在92%,但【马踏飞燕】的救球成功率还有提升空间,只有82%。
“考核开始!第一组:屈正阳 VS 陪练员A(模拟波尔)、陪练员b(模拟丹羽孝希),采用11分制,三局两胜,每局休息2分钟!”裁判的声音打破了馆内的安静,屈正阳和两位陪练员走到1号球台,球台旁架着三台摄像机,分别拍摄正手、反手、步法,旁边还有测速仪和体能监测仪,全程记录数据。
秦教练站在观众席第一排,手里拿着笔记本,旁边坐着国家队的几位资深教练,每个人都拿着评分表——单打考核不仅看输赢,还要看技术应用、战术选择、应变能力三项指标,每项满分10分。
上午9点05分,第一局开始,陪练员A(模拟波尔)发球,侧旋长球压屈正阳中路,同时手肘抬1厘米——反手变线信号!屈正阳启动【玉女穿梭 98\/100】步法,向反手移位,同时用【如封似闭 87\/100】卸力,球拍后引0.25厘米,球擦着陪练员A的反手边线落地,“1-0!”
“技术应用9分!卸力角度精准,步法启动及时!”旁边的教练在评分表上记录,“战术选择9分,准确捕捉对手变线信号!”
第二球,陪练员b(模拟丹羽孝希)发球,侧旋短球压屈正阳反手小三角,同时手腕做变线假动作——这是丹羽孝希的招牌技巧,真变线时腰腹会微收,假动作不会。屈正阳盯着陪练员b的腰腹,发现没有微收,立刻用【横拳】侧旋搓球回防,“2-0!”
“应变能力10分!假动作识别准确,回球落点刁钻!”评分教练的声音带着赞许,“这孩子对细节的把控,比同龄队员强太多了!”
接下来的比分,屈正阳完全掌控节奏。他用侧旋短球限制陪练员A的反手变线,用中远台相持消耗陪练员b的体能,很快以10-3拿到局点!陪练员A拼尽全力正手爆冲,192km\/h!屈正阳启动【预判+太极刺客】必杀技,提前0.01秒捕捉到击球轨迹,用【劈拳+炮拳】组合技爆冲陪练员A的正手空当,“11-3!”第一局赢了!
“第一局技术应用9.5分,战术选择9.5分,应变能力10分,总分29分!”裁判宣布成绩,观众席上传来掌声,樊振东喊着“好球”,比自己赢了还激动。
第二局开始,两位陪练员调整战术,陪练员A增加正手爆冲频率,陪练员b增加反手变线假动作。比分胶着到8-8,第九球,陪练员b突然用真变线——腰腹微收+手腕翻转!屈正阳提前向正手移位,用【十字手】拧拉回防,“9-8!”第十球,陪练员A正手爆冲失误,“10-8!”局点!陪练员b发球,屈正阳用【钻拳】上旋发球得分,“11-8!”第二局赢了,大比分2-0!
“第二局总分28.5分,两局平均28.75分,目前排名第一!”裁判宣布,秦教练脸上露出笑容,笔记本上写着“技术无明显短板,必杀技使用时机精准”。
上午11点,单打考核结束,屈正阳以两局全胜、总分28.75分的成绩暂列第一,马龙以27.5分排名第二,张继科27分第三,樊振东26.5分第四。
下午的双打考核,屈正阳和樊振东搭档,对阵模拟韩国李尚洙\/郑荣植的组合。两人的配合格外默契,樊振东反手快撕189km\/h,屈正阳衔接爆冲192km\/h,第一局11-5赢了,第二局11-7赢了,总分28分,排名第一!
晚上的体能测试,3000米跑屈正阳以10分05秒的成绩排第一,平板支撑4分20秒排第二,体能总分29分,综合排名第一!
考核结束后,秦教练拿着成绩表找到屈正阳:“你的表现很稳定,单打和双打的技术应用都没问题,但体能测试暴露了一个问题——3000米跑后,你的【马踏飞燕】救球成功率下降了5%,说明高强度运动后的体能分配还需要优化。”
屈正阳点头,打开系统面板——经验值6020\/(考核胜利+60),【马踏飞燕】的熟练度从82\/100涨到83\/100,系统弹出提示:
【检测到宿主高强度运动后应急步成功率下降,生成“体能分配优化方案”:1. 3000米跑采用“前2000米匀速+后1000米加速”策略,节省15%体能;2. 单打对抗中,每局第8分后开启“10分钟续航加成”,降低体能消耗;3. 应急步训练增加“疲劳状态模拟”,提升高强度下的稳定性。】
他正看着,领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世锦赛名单初步方案”:“教练组初步决定,你和马龙、张继科、樊振东参加单打,你和樊振东参加双打,混双再等后续通知。但最终名单还要看接下来一周的针对性训练效果,尤其是你的体能分配问题,必须在出发前解决。”
屈正阳接过方案,心里满是激动——这意味着他离世锦赛的舞台又近了一步。但他也清楚,体能分配的问题不解决,世锦赛上遇到高强度对抗,很可能会影响发挥。
【本章悬念:体能分配的短板该如何快速优化?系统生成的方案能否在一周内见效?同时,屈正阳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内容是“世锦赛见,期待你的国术乒乓”,发件人备注是“L”,这个“L”会是谁?敬请关注第304章《考核后的针对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