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开始前的休息区,屈正阳坐在折叠椅上,右腿伸直,左手轻轻按揉右膝内侧——首局高强度的侧闪步让旧伤负荷升至82%,肌效贴边缘已经被汗水浸得发皱。刚揉了两下,一瓶冰镇水就递到了面前,抬头一看,是方博。
“还疼呢?”方博挨着他坐下,自己也拧开一瓶水,“集训时你这膝盖就矫情,我教你的‘冰敷后贴肌效贴’没忘吧?等会儿局间我帮你找队医拿冰袋。”
屈正阳接过水,心里一暖——去年集训营,两人住隔壁床,他膝盖疼得睡不着,还是方博陪着去医务室,教他怎么固定旧伤。秦志戬教练这时走过来,蹲在两人旁边,战术板上的红笔直接圈向“持久战”三个字:“你俩集训时磨过几十场,方博就怕多回合消耗,他的体能临界点比别人早2分钟,这局就跟他磨,每球至少5回合,他撑不住。”
方博笑着摆手:“秦指导你这是帮亲不帮理啊,专揭我老底!”屈正阳也跟着笑,指尖在战术板上划了划:“他反手快撕后左脚会顿0.02秒,集训时我就抓过这个,现在应该还没改。”
秦教练点头:“就按这个来!你用八卦‘游身步’抢上步,搓回他反手短区,那是他集训时的老弱点。”屈正阳悄悄开启系统,【检测到方博实时体能75%(较集训时下降快5%),正手暴冲剩余可用次数2次,建议消耗50点经验值开启“体能消耗模拟”,结合集训记忆预判他的体能拐点】。当前经验值590\/1500,减去50点还剩540点,足够应对。“开启。”视网膜上的淡蓝色体能条里,方博的数值旁还标注着“集训时同类强度下,68%体能会出现失误”,老熟人的数据让预判更有底。
“比赛开始!”裁判抛币,方博果然换了发球策略——不再发侧旋长球,而是把球轻轻搓向屈正阳的反手短区,球擦着球台白边落地,旋转比首局弱了10转\/秒。
屈正阳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他集训时常用的‘贴网短球’,想逼我挑打后侧身暴冲。”他按计划提前启动八卦“游身步”:左脚先垫步,右脚向球台边缘滑半步——这个步法还是集训时方博帮他纠正的,说“你上步总偏左,容易漏右路”,现在刚好用来抢节奏。
球拍轻触球的瞬间,屈正阳用太极“松沉”劲加了点侧旋,球顺着台面拐向方博的反手短区——那里是方博集训时的“死穴”,当时两人对练,这个落点他失误率能到35%。
方博果然慌了,想反手快撕却没对上点,球在拍面上弹了一下,高高挑起来。屈正阳腰腹一拧,崩拳劲顺着手臂透到球拍上——这股劲的发力方式,还是去年集训看方博打正手暴冲学的,只是换成了反手反击。“啪!”球擦着边线落地,方博扑救时重心晃了晃,球拍只够到空气。“1-0!”
“可以啊!”方博站在对面笑了,“你这劲比集训时稳多了,没白练!”场边观众席也响起笑声,熟人们都知道,这俩是集训营出来的“老战友”,连对抗都带着点默契。
第二球,方博再发台内短球,这次加了点侧旋。屈正阳还是用游身步抢上,搓球时故意加了点力度,球弹起的高度比刚才低了2厘米——他记得集训时方博接低球总爱“勾球出界”。
方博想侧身正手挑打,可球太贴网,只能勉强勾回,球直奔屈正阳中路。屈正阳早有准备,太极卸力轻轻一挡,球变线飞向方博的反手死角。“2-0!”
【方博体能降至72%,反手快撕力量下降5%,台内小球控制率从85%跌至78%(与集训时体能70%数据吻合)】系统提示弹出。屈正阳心里清楚,老熟人的体能弱点还是没变,接下来就是磨到他垮。
第四球,两人陷入拉锯战。方博反手快撕后想侧身,左脚果然顿了0.02秒——跟集训时一模一样。屈正阳没急着打,反而把球搓回他的中路追身,逼他再动一步。方博只能退台,正手快带时手臂晃了晃——这是他体能下降的信号,集训时两人磨到10回合以上,他就会这样。
一来一回磨了12个回合,方博的呼吸变得急促,胸口随着每一次挥拍起伏。“3-1!”屈正阳得分后,特意看了眼体能条——方博的数值跌到68%,刚好到了集训时的“失误临界点”。
第五球,方博果然急了,冒险用了最后一次正手暴冲。球速172km\/h,比首局慢了8km\/h,旋转也弱了7转\/秒——这是他体能不够的典型表现,集训时暴冲速度低于175km\/h,就容易被防住。
屈正阳用形意“三体式”扎稳下盘——这个姿势是集训时方博教他的,说“你膝盖不好,别总弓着,三体式能省劲”,膝盖微屈不超过脚尖,腰腹下沉10%借劲,太极卸力的幅度比之前大了点,球顺着旋转拐向方博的反手短区。方博的反手快撕出现失误,球擦着拍边下网。“4-1!”
【方博正手暴冲可用次数:0次,体能降至62%,手臂肌肉疲劳度75%】系统提示弹出。没有了暴冲的威胁,方博的战术彻底没了威慑力——他反手快撕的力量越来越弱,台内小球也频频失误,像极了集训时体能透支的样子。
比分一路被拉开到8-3,方博的教练在场边急得大喊:“加快节奏!别跟他磨!”可方博根本没力气——每次快速移动后,他都要扶着膝盖喘口气,汗水顺着下巴滴在球台上,形成小小的水渍。屈正阳看在眼里,心里想:“他集训时拼急了就会这样,搏杀撑不了三分钟,再等两球他就没力了。”
第九球,方博反手快撕后脚步没跟上,屈正阳正手进攻得分。“9-3!”第十球,方博发球失误,球直接出界。“10-3!”赛点!
屈正阳深吸一口气,发球时用了八卦掌的“转劲”——这个发球是去年集训时,两人一起琢磨出来的,当时方博还说“这球旋转太怪,我接十次漏三次”。球在拍面上轻轻转了半圈,带着微弱的侧旋直奔方博的反手短区。方博搓球时没控制好力度,球下网了。“11-3!”第二局结束,大比分扳成1-1!
休息时,方博坐在椅子上,拿起运动饮料猛灌了几口,毛巾擦过额头,留下一大片湿痕。他抬头看向屈正阳,笑着摇头:“你这战术调整得也太快了,跟集训时一样,专抓我弱点打!尤其是那游身步,比当时稳多了。”
屈正阳递过一瓶没开封的水,悄悄按了按右膝:“还不是你集训时教我的,说‘打不过就磨,磨到他没力’。你这正手暴冲还是厉害,我刚才卸力手腕都酸了。”
第三局开始,方博突然变了打法——不再被动磨回合,而是用“搏杀式”进攻,每一个球都拼尽全力。屈正阳心里一点不慌:“他集训时输急了就会这样,正手猛冲,但落点就那几个,容易预判。”
第一球,方博反手快撕后强行侧身,正手进攻直奔屈正阳的正手大角。球速170km\/h,比上一局快了点,显然是拼了全力。屈正阳用侧闪步避开,可右膝突然传来一阵刺痛(负荷升至84%),回球时力度没控制好,球有点高。方博抓住机会,正手快带得分。“1-0!”
【右膝旧伤负荷84%,体能剩余65%,对手搏杀强度提升15%(集训时同类搏杀持续≤3分钟),建议减少侧闪步,改用太极“松沉侧移”】系统提示弹出。屈正阳按提示调整,心里数着时间:“再撑一分钟,他体能就垮了。”
第三球,两人又磨了15个回合。方博的手臂开始发抖,正手进攻的力量明显下降,球速从170km\/h跌到165km\/h——跟集训时的表现一模一样。屈正阳抓住他反手快撕后的顿点,反手快撕得分。“1-1!”这一分落地后,方博扶着球台,大口喘了半分钟,连裁判都提醒他“注意比赛节奏”,屈正阳在心里笑:“果然撑不过三分钟。”
接下来的比赛,方博的搏杀战术渐渐失效——体能透支让他的进攻越来越偏,要么出界要么下网。屈正阳则稳扎稳打:用游身步应对台内小球,用崩拳劲反击,用三体式稳住下盘,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集训时的基础。比分从1-1变成3-1,5-2,7-3,方博的教练在场边无奈地摇头,手里的战术板早就没了动静——他大概也没想到,这俩老熟人的对抗,会是“知根知底”的碾压。
第九球,方博反手快撕时球拍没握稳,球直接飞出台外。“8-3!”第十球,屈正阳正手进攻,球擦着球台白边落地。“9-3!”第十一球,方博发球下网,“10-3!”赛点!
最后一球,方博打了个反手快撕,球直奔屈正阳的反手位。屈正阳用太极卸力轻轻一挡,球变线回中路追身——这是集训时方博最怕的“追身球”。方博想扑救,可脚步像灌了铅,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11-3!”第三局结束,大比分2-1,屈正阳赢了!
比赛结束的瞬间,屈正阳忍不住挥了挥球拍,白色的训练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右膝的刺痛还在,可心里的喜悦里多了几分“赢了老战友”的畅快。方博第一时间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不服输的劲:“行啊你,集训时没白教你!下次咱们再磨,我肯定赢回来——对了,记得贴我教你的肌效贴,别让膝盖再加重了。”
“下次集训咱们天天磨!”屈正阳笑着回应,秦教练也跑过来,抱住他时特意避开右膝:“太好了!你俩这老熟人的对抗,比我预想中还精彩,尤其是你抓他体能弱点的节奏,跟集训时的对练一模一样!”
场边的观众席欢呼声震耳欲聋,几个二队队友举着“国术乒乓牛逼”的纸条,还喊着“集训再约”,气氛哪像刚结束一场激烈的淘汰赛,更像一场热闹的老友对练。
回到休息区,屈正阳打开系统界面: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经验值:660\/1500
【技能:
- 形意五拳·正手体系(专家,LV.4):熟练度100%(刚劲多变,进攻变化+40%,崩拳劲反击命中率提升12%,达95%)
- 八卦走转·移动步(专家,LV.4):熟练度100%(动态平衡,稳定性+20%,游身步台内上步效率提升15%,达90%)
- 太极松沉·攻防转换(精通,LV.3):熟练度98%(动态卸力+借力打力,防御效率提升至83%,应对成功率提升8%)
- 反手快拨·钻拳(熟练,LV.2):熟练度85%(螺旋劲,防御成功率+15%,反手快撕应对效率提升8%,达82%)】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完成率:100%(新增“旧识战术适配”效果,可基于老熟人的习惯快速切换攻防,效率提升15%)】
【当前体能续航:60分钟(三局消耗,赛后冷敷+方博教的肌效贴固定,预计2小时后回升至70%)】
【右膝旧伤恢复进度:80%(局间冷敷+老方法固定,无新增损伤,需休息12小时)】
【新增状态:“熟人间抗压”加成(心理韧性+15%,因了解对手习惯,落后时战术调整效率提升20%,减少陌生对抗的压力)】
窗外的上海阳光正好,透过休息区的窗户洒在球台上,屈正阳揉了揉膝盖,想起方博刚才说的“集训再约”,心里满是期待——赢了老战友,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对两人集训时共同努力的最好证明。接下来的八强赛,对手会更强,但他不怕——连最熟悉的“暴力正手”都赢了,他有信心带着国术乒乓的信念,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