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组选拔赛的分组名单在训练馆公示栏贴出来那天,整个八一队都沸腾了。屈正阳挤在人群里,目光飞快地扫过A组名单,当看到“屈正阳 VS 李哲(山东队)”的字样时,心里松了口气——首轮对手不是种子选手,压力小了不少。
“不错啊正阳,首轮轮空隔壁的张继科,运气可以。”樊振东拍着他的肩膀,指着b组名单,“我就惨了,第二轮要碰广东队的林高,那小子的反手快拨跟手术刀似的。”
屈正阳笑着回应:“那你可得好好练,别到时候被林高虐了。”目光却继续往下扫,A组的种子选手是山东队的马琳——那个以正手快攻和侧拧着称的老将,实力稳居全国前三。
“想什么呢?怕马琳了?”许昕凑过来,手里转着球拍,“马琳的正手是厉害,但他步法偏慢,你用你的‘弹簧步’调动他,未必没有机会。”
“哪能怕,就是在想战术。”屈正阳收回目光,心里却在召唤系统:“系统,调取马琳的技术数据,生成应对方案。”
【正在调取数据……数据生成:马琳,技术特点:正手快攻(得分率88%)、侧拧(成功率82%)、近台摆短(稳定性90%);弱点:远台相持能力弱(得分率65%)、步法变向速度慢(0.8秒\/次);应对方案:1. 多发长球逼其退台;2. 用八卦步法调动正手大角;3. 反手快拨针对反手空档。】
详细的方案让屈正阳心里有了底,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他的远台相持能力也一般,要是马琳适应了长球,反而会被他的正手压制。【检测到宿主远台技术存在短板,建议开启模拟对抗训练,提升远台相持能力。】系统提示道。
“走,练球去,我陪你练远台。”樊振东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王教练说了,这次选拔赛高手云集,不能有任何短板。”
两人刚走到球台边,王建军教练就拿着战术板走了过来,板上贴满了A组选手的技术分析:“正阳,李哲的技术风格我给你标出来了,左手持拍,主打反手快拨,正手是弱点,但近台摆短很稳。”他指着战术板,“首轮别急于进攻,先用长球调动他,逼他用正手,明白吗?”
“明白,王教练。”屈正阳点点头,把教练的话和系统方案结合起来——李哲的反手快拨虽然强,但步法不如他灵活,用长球+步法调动的战术完全可行。
“还有马琳,要是你能闯过前两轮,第三轮就要碰他。”王教练的语气严肃起来,“马琳的侧拧对你的正手威胁很大,你得提前练接侧拧的技术,用太极松沉劲卸力,别硬顶。”
提到太极松沉劲,屈正阳心里一动——他的“太极松沉劲·下旋处理”还停留在入门LV.1,熟练度38%,正好趁这个机会提升。“我知道了王教练,晚上我加练接侧拧。”
王教练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樊振东:“你对付林高,重点防他的反手变线,你的正手弧圈是优势,要主动进攻。”
接下来的训练,屈正阳按照计划展开:上午练接侧拧,用松沉劲卸力后衔接正手攻球;下午练远台相持,樊振东刻意把球送到远台,逼他调整发力;晚上则开启系统模拟训练,虚拟对手轮流设为李哲和马琳,反复打磨战术。
模拟对抗李哲时,系统不断提示优化:“长球落点偏差-1cm”“反手快拨角度+2度”“步法变向速度+1%”。练到深夜,系统提示太极松沉劲的熟练度涨到了45%,经验值350\/500。
“要是能在首轮赢下李哲,经验值应该能凑够升级。”屈正阳在心里盘算,关闭系统面板时,才发现樊振东已经趴在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林高的技术分析表。
他轻轻拿过毯子,盖在樊振东身上,心里暖暖的。从省赛到成人组选拔赛,两人一直互相陪伴,互相督促,这份兄弟情,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第二天训练前,屈正阳在食堂遇到了马龙。马龙端着餐盘走过来,笑着说:“听说你在A组,马琳可不是好对付的,需要陪练随时找我。”
“谢谢龙哥,到时候一定麻烦你。”屈正阳笑着回应。
看着马龙离开的背影,再想想身边的樊振东、王教练,屈正阳握紧了拳头。成人组选拔赛的分组虽然凶险,但有这么多人的帮助,还有系统的辅助,他有信心闯过一关又一关。而A组的那个种子选手席位,他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