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后的第三天清晨,苏晚工作室的会议桌上堆满了文件——光伏组件供应商的报价单、核心筒钢筋的材质检测报告、bIm运维模块的对接时间表,每一份都标注着“加急”。林晓雅拿着手机,眉头拧成一团,对着电话那头不停解释:“王经理,我们之前明明约定好,用的是转化率23%的单晶硅组件,怎么现在突然换成21%的了?这不符合合同约定啊!”
电话那头的声音含糊不清,夹杂着电流杂音:“苏小姐那边的人是吧?这不是我们要换,是上游厂家断货了,21%的已经是最好的了,要么加钱换23%的,要么就用这个,没别的选择。”
林晓雅挂了电话,气得把手机拍在桌上:“太过分了!这个‘宏远光伏’就是顾氏推荐名单里的,怎么还坐地起价?23%的组件比之前谈好的价格涨了15%,要是同意,光这一项成本就得多花120万!”
老周凑过来,看着报价单上的数字:“我查了一下,宏远光伏的老板是张涛的远房亲戚,肯定是华建没中标,故意让他们来捣乱的!”
苏晚指尖按在报价单的“组件转化率”一栏,眼神沉了沉——中标那天顾沉舟特意跟她说过,“推荐名单里的供应商虽然经过筛选,但难免有利益牵扯,遇到问题随时找我”,当时她还觉得没必要麻烦,现在看来,麻烦已经主动找上门了。
“我去宏远光伏一趟。”苏晚站起身,抓起桌上的合同和检测标准,“跟他们当面谈,要是谈不拢,就按顾总说的,换备选供应商。”
林晓雅立刻站起来:“我跟你一起去!好歹有个伴儿!”
宏远光伏的办公楼在郊区的工业园里,外墙斑驳,看着不像有实力的企业。苏晚和林晓雅找到采购部经理王磊的办公室时,他正靠在椅背上玩手机,看到她们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你们是苏晚工作室的?坐吧,什么事直接说。”
“王经理,我们之前约定好的23%转化率单晶硅组件,为什么要换成21%的?而且价格还涨了15%?”苏晚把合同放在桌上,指着其中一条,“这里写得很清楚,组件转化率不低于23%,价格按中标当日市场价执行,你们这是违约。”
王磊拿起合同翻了两页,随手扔回桌上:“违约?我可没违约,是上游断货了,我总不能凭空变出组件来吧?要么加钱,要么换型号,你们自己选。要是觉得不合适,也可以找别的供应商,没人拦着你们。”
他的语气带着挑衅,眼神里满是不屑——在他看来,苏晚工作室就是个没背景的小团队,就算中标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只要拿捏住组件供应,迟早得妥协。
苏晚看着他的态度,心里没了跟他纠缠的耐心:“既然王经理没诚意谈,那我们就按合同约定,找备选供应商。不过我得提醒你,顾氏集团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有严格考核,要是因为你们的问题影响项目进度,后果你承担不起。”
王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顾氏?我跟顾氏的采购部打过招呼,他们知道这事。你们就算找过去,也没用。”
从宏远光伏出来,林晓雅气得眼圈发红:“他太嚣张了!居然还跟顾氏采购部打招呼,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苏晚拿出手机,翻到顾沉舟的号码,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陈特助的电话——她不想每次遇到问题都直接找顾沉舟,不想让他觉得自己是需要依附他的人。
“苏小姐,是不是遇到供应商的问题了?”陈特助的声音很稳,像是早就预料到了。
“是,宏远光伏单方面换组件型号,还提价15%,说跟顾氏采购部打过招呼。”苏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我们想换备选供应商,需要顾氏这边协调一下,把宏远光伏从合格供应商名单里剔除,避免后续再出问题。”
“我知道了,苏小姐。”陈特助顿了顿,“顾总早上还问过你这边的进度,特意交代,要是宏远光伏出问题,直接找他。我现在就跟顾总汇报,你先回工作室等消息,顾总应该会亲自跟你对接。”
挂了电话,苏晚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想靠自己解决问题,可顾沉舟的细心,还是让她忍不住觉得温暖。
下午两点,顾沉舟的电话直接打到了苏晚的手机上。
“宏远光伏的事,陈特助跟我说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淡淡的磁性,“他们确实跟采购部的一个副经理打过招呼,但那个副经理没权限干涉项目,是宏远光伏自己在吹牛。”
苏晚愣了一下:“那采购部那边……”
“我已经让采购部把宏远光伏从合格供应商名单里剔除了,后续不会再跟他们合作。”顾沉舟的语气很干脆,“备选供应商里有一家‘晨光光伏’,实力比宏远强,转化率23%的组件有现货,价格比宏远最初的报价还低3%,我已经让他们的负责人联系你了,大概半小时后到你工作室。”
苏晚心里一暖,他不仅解决了宏远的问题,还直接找好了备选供应商,甚至谈好了价格,省去了她很多麻烦。她轻声说:“谢谢顾总,又麻烦你了。”
“不用谢,咱们是合作方,项目进度不能被供应商拖慢。”顾沉舟的声音顿了顿,“下午我正好要去郊区的工地,顺道去你工作室一趟,看看后续的施工计划,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等您。”
挂了电话,苏晚的心莫名跳快了几分——这是顾沉舟第一次主动提出要来工作室,而且是“顺道”,听起来很随意,却让她忍不住开始整理桌上的文件,甚至让林晓雅把窗台上的绿萝擦了擦。
半小时后,晨光光伏的负责人李总准时到了工作室。他手里拿着组件样品和检测报告,态度很诚恳:“苏小姐,顾总已经跟我们沟通过了,23%转化率的组件有5000片现货,价格按之前跟顾总谈的,比市场价低3%,今天就能签合同,三天内送货到工地。”
苏晚接过检测报告,仔细核对了转化率、质保期等关键参数,确认没问题后,当场签了合同。李总走的时候,还特意说:“顾总特意交代,要是你们后续需要调整组件尺寸,随时跟我们说,我们免费修改,优先满足项目需求。”
林晓雅看着签好的合同,兴奋地说:“太好了!总算解决了!顾总也太靠谱了,不仅找好供应商,还谈了更低的价格!”
苏晚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记下了这份情——顾沉舟总是这样,在她需要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提供支持,既不张扬,也不邀功,给足了她尊重。
下午四点,顾沉舟的车停在了工作室楼下。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冲锋衣,头发上沾了点灰尘,应该是刚从工地过来,少了几分平日的精英感,多了些烟火气。
“合同签好了?”他走进工作室,目光扫过桌上的合同,然后落在墙上的项目进度表上。
“签好了,谢谢顾总。”苏晚递过一杯温水,“您刚从工地过来?辛苦了。”
顾沉舟接过水杯,喝了一口,走到进度表前:“核心筒的浇筑计划定在下周一开始?钢筋和混凝土的供应没问题吧?”
“没问题,钢筋供应商已经送来了样品,检测合格,混凝土也跟顾氏推荐的搅拌站签了合同,保证供应。”苏晚指着进度表上的“核心筒浇筑”一栏,“我们计划分八次浇筑,每次浇筑4.5米,用蒸汽养护,缩短养护时间。”
顾沉舟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这是我今天在工地拍的照片,之前的项目用的就是蒸汽养护,效果不错,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养护的温度和时间参数。”
苏晚接过笔记本,上面贴着几张工地照片,旁边还有顾沉舟手写的参数标注:“养护温度控制在50-60c,湿度85%以上,每天记录三次数据。”字迹工整,细节满满,看得出来是用心整理的。
“谢谢顾总,这些参数太有用了。”苏晚抬头看他,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他的眼神很亮,带着对项目的专注,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让她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老周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打破了这份微妙的氛围:“苏工,顾总,这是室外管网的设计初稿,需要跟顾氏的工程部对接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顾沉舟接过文件,认真翻看起来:“室外管网要考虑后期的雨水回收系统,管径得加大一号,不然下雨时容易堵塞。还有,管网的埋深要避开地下水位线,我让工程部把地质勘察的详细数据发给你,明天就能到。”
苏晚立刻记下:“好,我们明天收到数据就调整。”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晓雅订了外卖,热情地邀请顾沉舟一起吃:“顾总,您忙了一天,肯定没吃饭,一起吃点吧,就是简单的家常菜。”
顾沉舟愣了一下,看了看苏晚,见她没反对,便点了点头:“好,那就麻烦你们了。”
外卖很快送到,是几道菜:鱼香肉丝、番茄炒蛋、清炒时蔬,还有一份排骨汤。林晓雅把最大的一块排骨夹给顾沉舟:“顾总,您多吃点,补补体力。”
顾沉舟接过,说了声“谢谢”,然后把碗里的番茄夹给了苏晚:“你熬夜多,番茄补充维生素。”
苏晚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接过,耳尖瞬间红了——他居然记得她熬夜多,还特意给她夹菜,这份细心,让她心里像揣了颗糖,甜丝丝的。
老周看在眼里,偷偷跟林晓雅对视了一眼,眼里满是笑意。
吃完饭,顾沉舟准备走了。苏晚送他到楼下,看着他的车准备发动,突然想起什么,跑过去敲了敲车窗。
顾沉舟降下窗户:“还有事?”
“那个……您的笔记本忘拿了。”苏晚递过笔记本,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快速收回。
“谢谢。”顾沉舟接过笔记本,发动车子,临走前又说了句,“要是再遇到供应商的问题,别自己扛着,直接给我打电话,不用找陈特助转达。”
车子渐渐远去,苏晚站在原地,手里还残留着碰到他手时的温度,心跳久久不能平静。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忍不住笑了——这份始于专业的默契,好像正在慢慢变成不一样的东西。
回到工作室,林晓雅凑过来,一脸八卦:“苏工,顾总刚才给你夹番茄的时候,你脸都红了!你是不是对顾总有意思啊?”
苏晚瞪了她一眼,却没反驳,只是拿起顾沉舟留下的笔记本,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她知道,自己对顾沉舟的感觉,已经从最初的“专业认可”,悄悄多了些心动。
晚上十点,陈特助发来一条消息:“苏小姐,顾总让我跟你说,规划局那边可能要出台新的‘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下周会组织宣讲会,他已经帮你报了名,到时候一起去听,有问题可以当场跟规划局的人沟通。”
苏晚看着消息,心里暖暖的——顾沉舟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供应商问题,还提前为后续的政策变动铺路,这份周全,让她越来越依赖这份“合作”。她回复:“谢谢陈特助,也替我谢谢顾总。”
放下手机,苏晚翻开顾沉舟的笔记本,看着上面的工地照片和参数标注,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她知道,接下来的合作路上,还会有更多难题,比如即将出台的新规范,比如可能出现的其他供应商问题,但只要有顾沉舟这份“懂专业、惜才华”的支持,她就有底气,把这个项目做好。
而那份悄悄发芽的心动,也会在一次次的专业共鸣和细节关怀里,慢慢长大,变成更坚定的情感——从“合作方”到“心上人”的转变,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