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谷的春日,比北疆多了几分暖意,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却丝毫未减。
来自北方的捷报和南方的消息,并未让坐镇中原腹地的韩澈有丝毫放松,反而让他肩头的压力更重了几分。
议事堂内,油灯常明。
韩澈、吴瀚、林枫,赤火谷的核心决策层再次齐聚。
地图上,代表赤火控制区的红色区域在群山环抱中顽强存在,但其四周,尤其是东、南两个方向,代表曹操势力的黑色标记依旧厚重逼人。
“陈社长在北边扎下了钉子,赵将兄弟在南边打得火热,这是大好事。”
韩澈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咱们这里,是根。根要是晃了,枝叶再茂盛也难长久。曹操的目光,迟早会彻底转回来。”
他看向吴瀚和林枫:“两位,前番议定的‘缓扩、深耕’之策,我认为是当下最稳妥的选择。下一次曹军再来,绝不会是徐晃那样的试探。”
吴瀚神色凝重地点头:“没错。我们前期扩张太快,新吸纳的区域犹如虚胖,需时间强健筋骨。当前第一要务,正是‘深挖洞,广积粮’,苦练内功,方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他具体阐述道:“一、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开挖陂塘,疏通旧渠,确保粮田旱涝保收。二、全力推广工坊新打造的曲辕犁、耧车等新式农具,提升耕作效率。三、鼓励垦荒,扩大种植,广积粮秣。粮,是稳人心的基石,更是持久战的命脉。”
林枫目光锐利,接着说道:“内部巩固尤为关键。我将增派人手,强化监察,确保新政在各地不折不扣执行,清除蠹虫与细作,纯化组织。同时,‘公仆学院’需加速培养基层干部,像钉子一样扎进每一个村落,将我们的根须扎得更深、更牢。”
韩澈听完,重重一拍桌子:“好!那就这么定!从今日起,赤火谷及其辐射区域,转入‘安稳发展’模式。暂缓大规模军事出击,核心任务就是:深耕现有控制区,强化基层组织,兴修水利,推广农具,秘密扩军练兵!”
命令迅速化为行动。
广阔的赤火谷及周边山区,呈现出一派与外界战乱截然不同的繁忙景象:
水利工地:成千上万的民众,在干部的组织下,挥舞工具,开挖沟渠,修筑堤坝。号子声此起彼伏,新的水网如同血脉般在土地上延伸。
田间地头:工坊打造的新式农具被分发至各个公社。农人们试用后惊叹于其省力高效,粮食增产的希望随之增长。
深山密林:在隐蔽之处,日夜传来操练之声。韩澈主导的秘密扩军练兵从未停止,新兵在严格训练中蜕变为合格的战士,成为“安稳”之下的坚实盾牌。
基层村落:林枫派出的监察队和“公仆学院”的学员穿梭于每一个村庄,巩固农会,宣讲政策,清查账目,将赤火的秩序与理念深深植入基层。
这是一场无声的竞赛。
与曹操统治区的沉重压榨相比,赤火谷展现出的秩序与发展潜力形成了巨大吸引力。
周边郡县不堪重负的百姓,悄然穿越封锁,投奔这片“乐土”。
韩澈站在谷口,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目光坚定。
他知道风暴终将袭来,但他决心让赤火谷在那一天到来时,已成为一个根基深厚、兵精粮足、无可撼动的堡垒。
“深挖洞,广积粮”。这不仅是策略,更是中原赤火在沉默中积蓄燎原力量的誓言。
赤火谷的夏夜,暑热未消,但谷内最大的打谷场上却人头攒动,火把将中央临时搭起的木台照得通明。
不同于往日斗争大会的激昂,亦不同于分粮现场的欢腾,此刻的氛围带着一种庄严肃穆。
台上,林枫一袭洗得发白的赤火制服,身形挺拔,面容冷峻,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殷切而又略带迷茫的眼睛。
他的面前,垒放着厚厚几摞刚刚印制好的册子,封面上是三个醒目的墨字——《赤火律》。
“乡亲们!同志们!”林枫的声音通过铜皮喇叭传开,清晰而有力,不带丝毫煽情,只有沉甸甸的份量,“咱们赤火公社,起于微末,凭的是一口气,一把刀,为的是求一条活路,争一个公平!”
台下寂静无声,人们屏息听着。
“可打土豪、分田地之后呢?日子该怎么过?兄弟邻里争一瓢水、夺一寸地,该找谁说理?子弟兵拿了百姓一针一线,该怎么论处?商贾往来,以何为凭?男女婚嫁,以何为据?”林枫抛出的问题,每一个都砸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关节点上。
“不能总靠咱们干部一张嘴、一颗心去断!一时一世可以,长远不了,也公平不了!”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今天,咱们就要立下规矩!不是旧官府那种欺压穷人的王法,而是咱们赤火自个儿的法!保护咱们自个儿权益的法!”
他举起手中那本厚厚的《赤火律》。
“这本律法,不是哪个老爷坐在大堂上想出来的。是咱们的人,跑遍了北疆、中原、南方的公社,听了无数人的心声,记了无数桩纠纷,结合咱们赤火的主张,一条条商量、辩论、修改出来的!”
他开始简要宣读律法核心:
“《婚姻令》:废除聘礼买卖,禁止童养媳,男女婚嫁自愿,和离(离婚)权利对等!保护妇孺!”
“《商贾令》:公平交易,明码标价,严禁欺行霸市、囤积居奇。设公秤公斗,成立集市管理会,由买卖双方代表共同监督!”
“《军律》: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侵犯百姓利益者,从严惩处!功是功,过是过!”
“《诉讼令》:百姓有权状告任何干部、兵士!成立由群众代表、干部代表、军人代表共同组成的‘仲裁所’,公开审理纠纷!”
每念出一条,台下就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声,然后是越来越亮的眼神。
这些条款,简单、直接,却字字句句都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这法,不是挂在墙上的摆设!”林枫的声音陡然提高,“从明天起,它就是我们赤火谷乃至所有咱们地盘上行事的准则!仲裁所同步成立,认法不认人!无论是谁,违反了《赤火律》,都要依律惩处!”
他环视众人,最后沉声道:“咱们不仅要建立一个新社会,更要建立一套新秩序!一套讲理、讲法、讲公平的秩序!让咱们的孩子,能活在一个有规矩、有指望的世道里!”
宣讲结束,干部们开始将一本本《赤火律》分发给各个公社的代表,并要求组织所有社员学习。
起初,有些人还将信将疑。但很快,他们就感受到了变化。
两个村子为水源分配争执多年,差点械斗。
仲裁所介入,依据《水利细则》,实地测量,公平划分,双方心服口服。
一个赤火军士兵因家乡受灾,情急下拿了百姓一小袋粮食未给钱,被告发。
军法处依据《军律》公开处理,该士兵被严厉处罚并勒令补偿,百姓拍手称快,军队纪律为之一肃。
一桩复杂的债务纠纷,在仲裁所根据《商贾令》条分缕析下得以解决,避免了强权欺压。
《赤火律》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平性和执行力,迅速赢得了底层民众的衷心拥护。
甚至一些周边区域饱受旧法欺凌、盘剥的小商人、小地主,在偷偷弄到《赤火律》抄本后,也为之震动,心中天平开始倾斜。
更值得一提的是,林枫特意将数本《赤火律》通过秘密渠道,赠予了周边一些以“清正”、“古板”着称的乡间士绅和老儒。
其中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视为“乱命”。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仔细阅读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从中看不到丝毫“流寇”的野蛮,反而看到了一种试图重建秩序、追求“法之平等”的严肃努力。
虽然与他们的儒家理想不尽相同,但其展现出的理性与秩序,足以让他们对赤火公社的观感发生微妙改变。
法治的根基,就这样在北中原的土地上,伴随着夏夜的暖风和一册册律法,悄然埋下。
它或许还不够完善,但代表着一种告别旧时代混乱与压迫、走向新秩序的希望和尝试。
林枫用他的冷峻与严谨,为赤火公社的江山,打下了一根最坚实的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