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升越高,晒得人后背发烫,可没人舍得歇着。土豆地里像开了锅,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和欢笑声。
赵五和李虎比赛谁挖得快,两人光着膀子,锄头抡得像风车,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李虎哥,你不行啊!” 赵五举着一串大土豆喊,“再快点,不然中午的烤土豆没你的份!”
“放马过来!” 李虎不甘示弱,一锄头下去,带出的土豆比赵五的还大。
妇女们则负责把挖出来的土豆装进筐里,王嫂一边装,一边给大家鼓劲:“姐妹们加把劲!把这些都收回去,冬天就能炕土豆吃了,又面又甜!”
孩子们最兴奋,他们不干活,就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捡大人们掉落的小土豆,比赛谁捡的最大。
小柱子捧着一颗比他拳头还大的土豆,跑到陈烬面前,举得高高的:“陈小哥!你看我捡的!能烤着吃吗?”
“能!” 陈烬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中午就给你们烤土豆吃,管够!”
“好耶!” 孩子们欢呼着散开,又投入到捡土豆的 “战斗” 中。
王伯拄着拐杖,在田埂上慢慢走着,看着这满地的土豆,看着这群笑着、闹着的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
他突然走到陈烬身边,颤巍巍地说:“陈小哥,我活了六十多岁,经历过三个朝代,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大家一起种地,一起收获,没人抢,没人闹,只有笑……”
“以后会经常看到的。” 陈烬扶着他,“只要咱们守着‘赤火’的规矩,好好种地,年年都能有这样的收成。”
“好,好啊……” 王伯连连点头,突然对着土豆地深深鞠了一躬,“谢天,谢地,谢陈小哥……”
孟瑶放下账本,走到一堆土豆前,拿起一颗,放在手心里掂了掂。
沉甸甸的,很实在。
她想起父亲被抄家时,粮仓里空空如也,那些曾经的田赋账本,最终换来的却是满门抄斩的结局。
而现在,她手里的账本,记录的是汗水,是收获,是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希望。
“孟姑娘,快来看!” 周叛的声音突然传来,带着点他很少有的兴奋,“这颗更大!”
孟瑶走过去,只见周叛手里捧着一颗足有碗口大的土豆,表皮光滑,沉甸甸的。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发出一阵惊叹。
“这得够一家人吃两顿了!”
“真是个宝贝疙瘩!”
“晚上就烤这个!”
周叛把土豆递给孟瑶:“记上,这颗算我的!” 他的语气里带着点炫耀,却没了往日的阴阳怪气。
孟瑶笑着接过,在账本上画了个大大的圈:“记上了,周大哥挖到‘土豆王’,额外加一分!”
“哈哈,这分我要得!” 周叛笑得露出了牙,转身又扛起锄头冲进了地里。
陈烬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着此起彼伏的笑声、喊声、锄头碰撞土地的声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他想起穿越前,导师在课堂上说:“解决饥荒,有时候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理论,只需要一种合适的作物,和一种能让它被广泛种植的制度。”
那时候他觉得这话说得太简单,现在才明白,简单的道理,往往最有力量。
风从土豆地里吹过,带着泥土和土豆秧的清香,也带着满田的欢声笑语,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