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火号”如同一位张开双臂的母亲,迎回了伤痕累累但意志更加坚定的孩子们。“塑造者”号被直接送入最深层的船坞,李静雅亲自带队,将其作为新一代防御技术和受损快速修复方案的实战测试平台。舰体那道狰狞的伤口,在纳米修复机器人和大型工程臂的协作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补、强化。
整个文明都沉浸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既有成功救援“新芽”文明的振奋,也有直面“巡猎者”并付出代价后的沉痛,更有一种被更强猎手盯上后激发出的、更加团结和紧迫的凝聚力。
意志能量研究部门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之一。艾莉西亚和诺娃将“巡猎者”构造体的攻击数据与之前“守墓人”节点的技术签名进行深度整合,尝试逆向推导其能量运作的核心逻辑。
“它们的攻击并非纯粹的能量堆积,”艾莉西亚在全息投影上展示着复杂的能量流分解图,“更像是一种高度优化的‘规则干涉’。它们似乎能短暂地、局部地修改物理常数,或者引导能量以违反常规效率的方式汇聚。这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的攻击如此凝聚且难以防御。”
诺娃指着几个关键的能量谐振点:“看这里,还有这里。这些谐振模式,与‘寂灭之环’在苏醒时散发的一些背景辐射频率存在共鸣。这进一步证实了它们同属一个庞大的系统。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开发一种‘反谐振场’,在它们攻击成型的瞬间,用特定的‘心光’频率进行局部规则稳固,扰乱其干涉过程。”
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从硬碰硬的能量对抗,转向更精妙的规则层面博弈。
与此同时,林洛、秦雪与核心决策层召开了战略复盘会议。
“我们不能再被动地响应求救信号了。”秦雪率先发言,语气果断,“‘巡猎者’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主动猎杀名单。我们的行动模式需要改变。”
她调出星图,上面标记着已知的“虚无”活动区域、前代文明遗迹坐标,以及“彼岸”协议成员的大致位置。
“我建议,将我们的活动模式从‘救援响应’转变为‘区域控制与主动侦查’。我们需要建立前沿哨站网络,扩大预警范围。同时,组织精锐的侦察小队,主动探索那些疑似存在‘文明墓碑’或‘归档者’设施的星域,掌握主动权。”
林洛表示同意:“可以。但前沿哨站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资源,不能影响主力舰队的升级。秦雪,由你负责制定‘哨站网络’计划,优先在通往‘心光遗泽’和已知高危区域的航路上设立。”
他看向星图上一个被特殊标记的、由诺娃提供的坐标,“同时,我认为是时候主动探索一处前代文明遗迹了。诺娃学者之前提到的‘星语者圣殿’,据说保存着许多关于宇宙古老历史的记忆碎片,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终末归档者’的更多秘密。”
“星语者圣殿……”诺娃的投影出现在会议中,眼中流露出向往与一丝敬畏,“那是星尘共同体也未能完全破解的谜题之一。传说它并非建筑,而是一个漂流在现实与虚幻夹缝中的信息聚合体,只有拥有纯净且强大意志的个体,才能与其沟通并获得指引。风险很大,但可能带来的收获也无与伦比。”
“我们需要任何可能带来突破的线索。”林洛下定决心,“准备一支精干的探索小队,由我、汐澜、诺娃学者,以及一支精锐护卫组成。目标,‘星语者圣殿’。”
就在高层规划着未来方向时,下层甲板的船员休息区内,气氛同样热烈。关于救援“新芽”和击退“巡猎者”的战斗细节被口口相传,经过艺术加工的版本甚至开始在内部网络流传。新入伍的年轻船员们眼中燃烧着崇拜与渴望,而老兵们则更加沉稳地检查着装备,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医疗中心,汐澜正在协助苏婉清,利用Level 1的“维稳频率”为在“塑造者”号受伤的船员进行心理疏导,抚平战斗带来的精神创伤。她能感觉到,经过多次与“虚无”意志的正面碰撞,以及“初始回响”的洗礼,她自身的灵能似乎也在发生着某种缓慢的蜕变,对那种冰冷意志的感知更加敏锐,对“心光”的共鸣也愈发深邃。
几天后,一支小型、高速且装备了最新隐匿和探测技术的探索舰队悄然离开了“心火号”。林洛(本体此次随行)、汐澜、诺娃以及一支由最精锐陆战队员组成的“星痕”小队,乘坐着专门为此次任务改造的科研舰“求知者”号,驶向了诺娃提供的、那片位于引力迷宫深处的坐标。
他们的目标,是寻找那传说中的“星语者圣殿”,叩问古老的星空,寻求打破“归档”命运的答案。
而在“心火号”内,秦雪和李静雅则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将文明打造成为更坚固的堡垒,更锋利的矛。
熔炉已然烧旺,淬炼正在进行。无论前路是古老的秘辛,还是猎手的陷阱,“心火”都将继续前行,直至照亮所有黑暗的角落,或者……燃尽成灰。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