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风顺浪稳,赵构亲率舰队自泉州港启航,龙旗猎猎作响,战舰如龙鳞闪烁,浩浩荡荡驶向东海深处,劈开万顷碧波。
东征舰队共三十余艘战舰,配备火铳、火炮、手雷等犀利兵器,战力之强,前所未有。
随军同行的,有赵鼎、小乙等亲信重臣,亦有工部、兵部精锐匠人武士,皆为一战定倭而来。
赵构身披明光战甲,立于“龙腾号”甲板之上,目光远眺海天交接之处,只见沧溟翻涌,风浪拍舷,心中却无半分惧色,唯有豪情激荡,直冲斗牛。
“官家,风向已转,再有一日航程,便可抵达九州岛。”赵鼎立于一旁,低声禀报,袍角被海风掀得猎猎作响。
赵构颔首,目光如炬:“倭国久窥我大宋疆土,妄图借金国余势染指边疆,今日,我便让他们见识见识,何为天朝军威!”
脑海中,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
【系统提示】任务“跨海远征”已触发!
【当前任务目标】摧毁倭国军工体系,夺取九州岛控制权!
赵构嘴角微扬,心道:“正合我意。”
翌日清晨,晨雾如纱,尚未散尽,远方海岸线已若隐若现,正是倭国九州岛所在。
海风呼啸如号角,宋军战船上,号角声陡然长鸣,刺破晨霭。
倭国水师仓促应战,数十艘小船如蚁群般仓促集结,妄图阻拦宋军登陆。
然而,面对赵构舰队的火铳与火炮,倭军尚未靠近百丈之内,便被轰得人仰马翻。船只起火,木屑飞溅,士兵惨叫着坠入海中,血色染红了一片海域。
“烈焰号”一马当先,主炮轰鸣如雷,精准轰击倭军旗舰,只一击便令其断裂沉没,坠入海底深渊。
倭军阵型瞬间大乱,残余船只四散溃逃,再无半分战意。
“全军突击!”赵构一声令下,战舰齐头并进,火铳齐发如星火燎原,倭国水师彻底崩溃,化为齑粉。
“官家,登陆点已肃清!”小乙率领先锋部队乘小舟抢滩登陆,迅速控制倭国火器工坊,将其图纸与设备尽数焚毁,彻底斩断其军工命脉。
赵鼎随后登岸,扫视四周焦土,沉声道:“倭国虽疆域狭小,野心却不容小觑。若不从根本上摧毁其军工基础,日后必为边疆大患。”
赵构点头,下令道:“传令各部,凡可用于战争之设施,一概摧毁,不得遗漏一处!”
倭国民众早已人心惶惶,战火尚未蔓延之处,恐惧已如瘟疫般蔓延。
赵构亲自登岸,身披金甲,立于山岗之上,俯瞰九州岛大地。
百姓皆跪伏于地,不敢仰视——只因宋军战舰如天神降临,火器威力如雷霆霹雳,早已震撼其心。
“朕非为杀戮而来。”赵构朗声宣读《告倭国百姓书》,声音借由扩音装置传遍四野,“我大宋天子,只为斩断倭国野心之根!凡愿归顺者,皆可保全性命,学我火器之术,助我大宋之兴!”
话音落下,百姓依旧低头不语,但已有不少人悄悄抬眼,眼中闪烁着恐惧与好奇交织的光芒。
赵构下令释放被俘工匠,命人张贴告示,宣布归顺者优渥政策。
部分倭人畏惧宋军神威,纷纷前来归顺,愿为大宋效犬马之劳。
“官家此举,既显仁心,又扬威势。”赵鼎在一旁轻声道。
赵构淡笑:“恩威并施,方能真正服众。倭国虽小,却不可轻视。若不能收其民心,仅靠武力压制,终究难以长治久安。”
数日后,赵鼎进言:“可趁胜攻入倭国首府京都,震慑其统治阶层,断其复辟之念。”
赵构欣然采纳,下令舰队沿内海推进,直取京都。
倭国守军早已闻风丧胆,京都城墙虽高,却难挡宋军火炮轰击。
第一轮炮击,便轰塌城墙一角,砖石飞溅,宋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杀!”赵构亲自率领陆战队攻入城门,枪林弹雨之中,所向披靡。
倭国天皇仓皇逃往奈良,京都宣告陷落。
赵构策马入城,立于京都城头,俯瞰这座异国都城,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倭国虽破,但人心未附。”他低声自语,“若不能彻底征服其心,终是隐患。”
赵鼎拱手道:“官家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在此设立书院,以文化教化其民,方可长治久安。”
赵构目光微动,缓缓点头:“好。那就从九州岛开始。”
他转身,下令道:“命王夫之筹建‘东瀛书院’,教授《论语》《礼记》,亦传火器制造与农业之术,教化倭民,以文化定其心。”
夜色降临,京都城头,灯火点点如星。
赵构立于风中,望向远方海天一线,心中豪情再起。
这一战,他赢了。
但,真正的征服,才刚刚开始。
而他,已准备好用文化与武力,重塑这方东瀛土地。
赵构站在九州岛的海岸线上,望着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浪花,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不息。
他并非来屠城灭国,而是要让倭人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止是兵锋所指,更是文化所至,润物无声。
“王夫之!”赵构扬声唤道。
“臣在。”儒学大家王夫之快步上前,拱手而立,神情肃然。
“东瀛书院,即日筹建,选址便定在九州岛首府福冈。”赵构语气坚定,目光扫过远方倭人聚居的村落,“你为主持,教授《论语》《礼记》,传我汉家礼仪,更要传授火器制造与农耕之术。我要让倭人知道,大宋不仅有雷霆火器,更有教化万方的文明。”
王夫之躬身应命:“官家仁德广布,臣定不负所托,让汉家文化在此落地生根。”
数日后,第一座“东瀛书院”在九州岛拔地而起,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尽显大宋建筑风范。
书院门前,竖起一座丈高汉文石碑,上书“教化兴邦”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入石三分。
倭国士人纷纷前来观望,起初多有畏惧与抵触,但随着书院开讲,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农技火器等知识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人心。
赵鼎在旁观察良久,对赵构道:“官家此举,实为千秋之计。倭人虽国小,却善学仿造,若能以文化收其心,胜过十万雄兵。”
赵构点头:“我大宋要的不是他们的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他们若能识汉字、懂礼仪、用火器兴农桑,便不再是化外异族,而是我大宋子民。”
倭国士人中,不乏识时务者,开始主动学习汉文,穿戴汉服,甚至有人毛遂自荐,愿入书院成为教习,传播大宋文化。
赵构亲自巡视书院,见倭人学子跪坐堂前,与大宋儒生一同齐声诵读《论语》,朗朗书声传出墙外,心中竟有一丝恍惚——这,才是真正的征服,不费一兵一卒,却能让文明延续。
【系统提示】文化传播任务已启动!
可消耗积分进行“语言同化”“礼教推广”“技术输出”等操作。
赵构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详尽盘算。
倭国臣服·京都宫变
数月后,倭国天皇见大势已去,被迫遣使求和。使者携带国书与贡品,自奈良出发,渡海而来,在宋军大营前跪伏于地,不敢抬头。
“官家,倭国天皇献上国书与黄金千两,请求大宋宽恕其过往罪责。”赵鼎展开国书,低声禀报。
赵构接过国书,只扫一眼,便随手放下,淡淡一笑:“朕并非来征服你们的土地,而是来教你们如何不被他人征服。”
使者惊愕抬头,眼中满是不解。
赵构继续道:“自今日起,设立‘东瀛安抚司’,由赵鼎总揽政务,王夫之主持教化。尔等需遵我大宋律法,行我汉家礼仪,兴农桑,办学堂,方可保社稷平安,百姓安康。”
倭国使者连连叩首,满口应允,不敢有半分违逆。
赵鼎随即接手安抚司,整顿倭国旧官,设立汉文官制,推行大宋赋税制度,重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系统亦随之响应,激活“文化传播”功能,将汉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洒遍东瀛每一寸土地。
【系统提示】任务“东征倭国”完成!
获得积分 +8000,解锁“跨洲贸易”功能!
赵构站在京都城头,望着远处的海平线,心中涌起新的宏图。
倭国已定,但这只是他宏大版图中的一步。
他要的,是整个天下的安宁与文明的传承。
他的目光,悄然投向北方——那曾与大宋对峙百年的金国方向,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