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铜锣湾老街格外热闹,叫卖声、音乐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气息。马小玲和珍珍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穿梭在摊位间——嘉嘉大厦的冰箱空了,两人约好来采购,顺便尝尝街角那家老字号的鱼蛋。
“小玲姐,你看这个!”珍珍停在一个卖老物件的摊位前,手里拿着一个黄铜铃铛,铃铛上刻着精致的花纹,摇一摇,却发不出声音。
摊主是个白发老人,笑道:“这是民国时期的‘平安铃’,据说能驱邪,就是年代久了,铃铛芯锈住了。”
马小玲接过铜铃,用破妄之眼一看,铃铛里竟萦绕着一丝微弱的灵气,不像邪祟,反而带着温和的气息。
【系统提示:检测到“灵物”能量,为百年前工匠注入的“护宅愿力”所化,无攻击性,因铃铛芯堵塞而沉寂。】
“多少钱?”马小玲问道。
“看你们是诚心要,给二十块吧。”
买下铜铃,两人继续往前走,刚走到鱼蛋摊前,珍珍突然“哎呀”一声,手里的钱包掉在地上,几张纸币滚了出来。旁边一个穿夹克的男人眼疾手快,弯腰捡起钱包,转身就跑。
“抓小偷!”珍珍喊道。
马小玲眼神一凛,刚要追上去,手里的铜铃突然“叮铃”响了一声,声音清脆,带着奇特的穿透力。那小偷听到铃声,像是被什么绊了一下,踉跄着摔倒在地,正好被赶来的巡警按住。
“这铃铛……”珍珍惊讶地看着马小玲手里的铜铃,“它自己响了!”
马小玲也有些意外,摇了摇铃铛,这次却没声音。“刚才那下,像是在提醒我们。”
回到嘉嘉大厦,马小玲找出工具,小心翼翼地拆开铜铃,果然发现铃铛芯锈得厉害。她用桃木剑的剑尖轻轻刮去锈迹,倒入一点橄榄油,再摇一摇,铜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就在这时,一个细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像是孩童的低语:“谢谢……”
马小玲和珍珍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谁在说话?”珍珍轻声问。
铜铃又响了一下,声音里带着笑意:“是我呀,在铃铛里。”
【系统提示:“平安铃”灵物苏醒,可与人类进行简单沟通,能力为“预警”,能感知周围的恶意与危险。】
“你是……灵物?”马小玲试探着问。
“嗯!”铜铃的声音带着雀跃,“我是张师傅做的,他说要让我保护住这房子里的人,可惜后来房子塌了,我被埋在地下,睡了好久……”
原来这铜铃是百年前一个姓张的工匠为自家女儿做的,他在铸铃时注入了对女儿的牵挂与护佑,久而久之,愿力凝聚成灵,让铜铃有了意识。后来老房子在战火中损毁,铜铃被埋入土中,直到被摊主挖出来,才辗转到了马小玲手里。
“那你刚才是帮我们拦住了小偷?”珍珍好奇地问。
“他身上有坏念头,我不喜欢。”铜铃的声音闷闷的,“以前张妹妹遇到坏人,我也会响的。”
马小玲看着铜铃,忽然觉得这灵物倒是有趣。她找了根红绳,将铜铃串起来,挂在客厅的门把上:“以后你就住在这里吧,嘉嘉大厦很安全。”
“好呀好呀!”铜铃欢快地响了两声。
接下来的几天,铜铃成了嘉嘉大厦的“小哨兵”。有推销诈骗的人上门,它会提前“叮铃”响;楼下的小孩爬窗台,它会急促地摇出警告声;甚至有一次,况天佑带回来的证物里藏着一只低阶小鬼,铜铃直接震得那小鬼现形,被马小玲轻松净化。
“这铃铛简直是神器啊。”况天佑看着门把上的铜铃,啧啧称奇,“比警队的警报器还灵。”
马小玲靠在沙发上,看着铜铃,心里却有些疑惑。灵物的形成需要极强的愿力,那个姓张的工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托人查了铜锣湾的老档案,果然找到了记载:民国十年,铜锣湾有个姓张的铜匠,手艺精湛,为人善良,可惜女儿在五岁时被拐走,他疯了似的找了三年,最终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找到了女儿的尸体。悲痛之下,他铸造了这只平安铃,刻上女儿最喜欢的花纹,日夜挂在床头,一年后郁郁而终。
“原来……他的愿力里,还有这么深的悲伤。”珍珍看着档案,眼眶微红。
铜铃似乎听懂了,发出一声低沉的响声,像是在哭泣。
马小玲拿起铜铃,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花纹:“张师傅的心愿,是保护女儿,你做到了。现在他和女儿应该在天上团聚了,你不用再难过了。”
铜铃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响了一声,声音温柔而平静。
当晚,马小玲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穿长衫的男人,正坐在灯下铸铃,旁边站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手里拿着糖人,笑得很甜。男人抬头对她笑了笑,将铸好的铜铃递给她,轻声说:“麻烦你,替我好好看着它。”
醒来时,天已微亮。马小玲走到客厅,看到铜铃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轻轻摇了摇,声音清脆而温暖。
她知道,这只铜铃不仅是老物件,更是一份跨越百年的守护与牵挂。而现在,它成了嘉嘉大厦的一份子,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里的安宁。
几天后,珍珍在铜铃里放了一颗小小的珍珠,说是让它“有个伴”。铜铃摇起来时,珍珠撞击内壁,发出“叮咚”的和声,像是在唱歌。
马小玲看着打闹的珍珍和“唱歌”的铜铃,嘴角扬起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