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备荒十条令》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三省各地激起了不同的反响。大部分地方官员,尤其是经过KpI考核选拔上来的干吏,雷厉风行,立即组织民夫开工疏浚河道,清点仓廪,巡查物价,一派未雨绸缪的忙碌景象。普通百姓见官府积极作为,心中稍安,对于出工疏浚河道也颇为踊跃,毕竟这关系到明年的收成和自家的饭碗。
然而,就在这官民协力抗旱之际,一股阴冷的暗流,也开始在城乡之间悄然蔓延。
首先是在一些士绅聚集的茶馆、书院里,开始流传起一种诡异的说法。
\"诸位可知道,为何今年老天爷不下雨?\"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学究神秘兮兮地对围坐的士绅们说道,\"这是上天示警啊!自从那陈远来了之后,搞什么数据考核,弄得官不聊生;清丈田亩,更是惊扰地脉,坏了风水!如今上天降下旱魃,就是对他倒行逆施的惩罚!\"
\"王兄所言极是!\"旁边一人立刻附和,\"我听说,那陈远还用什么'数据'来揣测天意,简直是亵渎上天!这等酷吏当道,岂能风调雨顺?\"
类似的言论,经过精心包装,带着几分似是而非的\"天人感应\"色彩,在士绅阶层中很有市场。许多在清丈田亩中利益受损的士绅,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对此说辞深信不疑,甚至添油加醋地传播。
紧接着,市井街坊间也开始出现各种版本的谣言。
\"听说了吗?城隍爷昨晚托梦了,说是因为陈巡抚在衙门里弄那个什么'数据司', 整天算计,把咱们的福气都算没了,所以才不下雨!\"
\"我还听说,陈巡抚手下那个李定国,杀人太多,煞气冲撞了龙王!\"
\"还有数据司那个赵顺,据说他算账用的算盘,都是用人骨做的,邪门得很!\"
这些谣言荒诞不经,却因其神秘主义和贴近底层民众的认知水平,传播速度极快。尤其在一些偏远、信息闭塞的乡村,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一些愚昧的百姓开始恐慌,对官府组织的疏浚河道等事务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人偷偷祭祀所谓的\"旱魃\",祈求降雨。
更令人忧心的是,粮价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尽管官府三令五申,严打囤积居奇,但总有一些奸商,在匿名资金的支撑下,暗中大量收购粮食,藏匿起来,造成市场流通量减少的假象,引得一些小商户和富户也跟着囤粮,导致部分地区粮价开始缓慢上涨。
大名府,数据司内。
赵顺拿着一份刚汇总上来的舆情报告,面色凝重地向陈远汇报:\"大人,情况不妙。关于新政触怒上天、导致干旱的谣言,如今在北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传播极广,尤其以山东为甚。部分州县,民夫出工疏浚河道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阻挠事件。粮价方面,虽然我们监控的各大粮栈价格尚稳,但黑市交易活跃,价格已上涨一成有余,且据各地数据站回报,确有多笔来源不明的大宗粮食收购。\"
陈远看着报告,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却冰冷如霜:\"果然来了。利用天灾,煽动民怨,扰乱市场,真是好手段!沈炼,查到源头了吗?\"
沈炼如同鬼魅般现身:\"谣言最初是从几个与晋商余孽有牵连的士绅家中流传出来的,随后通过一些说书人、走方郎中和地痞无赖扩散。收购粮食的资金,多来自几家背景复杂的皮货行和钱庄,追查下去,线索指向关外。可以确定,是皇太极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除了谣言和粮价,他们还做了什么?\"陈远追问。
\"边境方面,蒙古喀尔喀部的小股骑兵,近日频繁骚扰宣府、大同外围的堡寨,虽未造成太大损失,但牵制了李定国将军部分兵力。朝中,也有几位御史,开始上书议论旱情,言语间将天灾与大人推行的新政联系起来。\"沈炼答道。
内忧外患,相互交织。陈远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袭来。他深知,人心的浮动,比龟裂的土地更加可怕。若不能迅速稳定人心,破除谣言,所有的抗旱措施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引发更大的乱子。
\"看来,光是下发政令还不够。\"陈远沉吟片刻,果断下令,\"赵顺,你立刻组织数据司精通算术、口齿伶俐之人,组成若干个'宣导队',分赴谣言最盛、抗旱不力的州县!他们的任务,不是去辩论天象,而是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向百姓讲解水利的重要性,说明官府备荒的举措,公布官仓存粮数据以安民心!要告诉百姓,疏浚河道,是为了引水灌溉,保住明年的收成;官府严控粮价,是为了不让奸商盘剥他们!\"
\"是,大人!下官立刻去办!\"赵顺领命。
\"沈炼,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控和打击力度!对于那些确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奸商,抓几个典型,从严从重惩处,抄没的粮食即刻投入市场平抑粮价!同时,继续深挖资金来源,务必斩断伸向粮食的黑手!\"
\"明白!\"
\"还有,\"陈远目光锐利,\"是时候让百姓们知道,谁才是真正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人了。以我的名义,发布告示,宣布从即日起,大名府设立'抗旱济民公所',本官将亲自督办抗旱事宜,百姓凡有关于水利、粮价等方面的建议或困难,皆可至公所投书!我们要掌握话语的主导权!\"
一道道指令发出,陈远决心与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展开一场争夺民心的战役。然而,他也清楚,这场战役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他的努力,更取决于那虚无缥缈的老天爷,是否愿意降下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