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败组归来的浪潮中,出现那道修长而沉稳的身影时,四天宝寺的队员们几乎要喜极而泣。他们的部长,被誉为“圣经”的白石藏之介,终于从地狱谷归来了!
与其他人那种外放的、如同出鞘利剑般的锋芒不同,白石的蜕变更加内敛,却同样令人心惊。他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模样,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圣人的从容微笑。但如果你仔细感知,会发现他周身的气场更加圆融,更加深不可测,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在地狱谷那片剥离了一切文明与规则的蛮荒之地,白石藏之介的“圣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重塑。
他的网球,本就是以绝对的精准和完美无缺的基础技术着称,如同教科书般不容一丝瑕疵。然而,地狱谷没有标准的球场,没有平整的地面,有的只是嶙峋的怪石、湿滑的泥沼和无法预测的落点。在这里,追求绝对的“完美击球”几乎是一种奢望,甚至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三船入道的训练,更是粗暴地践踏着他奉为圭臬的“圣经”。负重奔跑在随时可能塌陷的斜坡上,要求的是动态的平衡与瞬间的判断,而非标准的跑姿。在湍急的溪流中击打漂浮不定的“球”(有时甚至是石头),考验的是临机的反应与对不规则物体的控制,而非固定的挥拍轨迹。
起初,白石感到极大的不适和痛苦。他的身体记忆强烈地抗拒着这些“不完美”的动作,每一次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非常规调整,都让他感觉自己的“圣经”在被玷污。他的击球失去了往日的精准,力量控制也时常失衡。
“废物!抱着你那本破书等死吗?!”三船入道的怒吼如同醍醐灌顶,“网球是活的!战场是变的!你的‘完美’只能存在于温室里!在这里,能活下去、能打回去的球,就是好球!”
活下去……能打回去……就是好球?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白石的心中炸响。他看着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凭借野性本能打出有效回球的切原、田仁志,看着不断调整自己、试图找到最优解的乾,看着甚至能利用地形打出更刁钻球路的日吉……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追求的“完美”,或许只是一种在理想条件下的“静态完美”。而真正的完美,应该是一种能够适应任何环境、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的“动态完美”!
他的“圣经”,需要进化!
他开始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姿势和线路。他仔细观察地狱谷的每一处地形特点,计算着风速、湿度、地面硬度对球路的影响。他尝试在不同的失衡状态下发力,寻找着最能保持击球质量和力量传导的角度。他甚至开始模仿一些野兽在崎岖地形中移动的方式,优化自己的步法和重心调整。
这个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意味着对他过去网球理念的彻底颠覆。但他凭借着超凡的专注力和对身体精妙的控制力,硬生生地将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融入到了自己的网球体系之中。
他的“圆桌抽击”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旋转和轨迹,而是能根据对手站位和场地情况,瞬间调整抽击的角度和旋转强度,变得更加变幻莫测。
他的“圣经”领域,不再仅仅是洞察对手的弱点,更是扩展到了对整个比赛环境的洞察与利用。风、光、地面的细微起伏,都成了他计算的一部分。
他甚至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技巧——并非依靠绝对的力量或速度,而是通过极其精密的控球,让网球在落地后产生二次、甚至三次的弹跳变向,如同拥有了生命一般,让人防不胜防。他将这一招命名为“神谕指引” ,象征着进化后的“圣经”对球路那近乎神迹般的掌控。
当白石藏之介重新站在主基地的球场上,进行回归后的第一场练习赛时,他的对手,一名以稳健着称的高中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
白石的每一个回球,看起来都那么合理,那么基础,没有任何花哨。但就是这些“基础”的球,总能落在他最难受的位置,总能让他的回球质量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他感觉整个球场仿佛都在白石的掌控之中,自己的每一步似乎都被计算在内,甚至连偶尔吹过的侧风,都像是在帮白石的忙!
“Game,白石,6-1!”
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白石甚至没有出汗,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圣人”表情。
“部……部长好像更强了!”金色小春瞪大了眼睛。
“而且……感觉更可怕了。”一氏裕次难得地没有搞怪,表情严肃。
“嘻嘻,不愧是藏之介~”远山金太郎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地为部长高兴。
忍足侑士看着场中的白石,推了推眼镜:“他的‘完美’,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再是刻板的完美,而是……融入了环境的、流动的完美。”
迹部景吾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啊嗯?将基础和计算运用到这种地步吗?白石藏之介,你的‘圣经’,确实进化到了一个麻烦的地步呢。”
幸村精市微微颔首:“看来地狱谷的经历,让他的网球更加‘完整’了。”
白石藏之介的“圣经进化”,是理念的升华,是从“静态完美”到“动态完美”的跨越。他带着这本焕然一新的、更加深邃和强大的“活圣经”,重新加入了徽章争夺的战局。他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夺取一枚徽章,而是要向所有人证明,经过地狱之火淬炼的“圣经”,拥有着通往世界巅峰的资格!
四天宝寺的圣书,即将在U-17的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