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没了夏日的毒辣,变得温煦透亮,透过薄薄的窗户纸,在泥土地面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林晚秋坐在炕沿,就着这光亮,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一件旧军装。那是陆沉舟换下来袖口磨毛了的,她拆了件自己不能再穿的旧衣服里衬,剪下还算厚实的一块布,比着原来的线脚,细细地缀补。针脚匀净细密,几乎看不出补丁的痕迹。
冬冬蹲在院里,用小树枝拨弄着蚂蚁搬家,嘴里嘀嘀咕咕说着童言稚语。院子里晾晒着新收的几把草药,淡淡的清苦气息随风飘散。后山坡上的那片草药田,历经春寒、夏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甘草苗窜高了尺许,蒲公英开了小黄花,艾叶散发着特有的香气。前几日,她和马大妮、王秀芝她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小规模采收,晾晒好的第一批甘草根,仔细捆扎好,就等着交给卫生所陈卫生员验收。那块“巡苗日志点”的红漆牌子,在秋阳下显得格外醒目。
生活仿佛驶入了一条平稳的河道。自打入选“家属辅助护理小组”,林晚秋的生活节奏更快,却也更加充实。每周固定三个半天去卫生所参加培训,学习更专业的消毒隔离知识、常见病护理要点,甚至开始接触简单的肌肉注射练习(在模型上)。郑军医要求严格,但讲解耐心,林晚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笔记本记得越来越厚,以前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豁然开朗。
小组里的其他四位军属,都是踏实肯干的人,彼此之间虽有小小的比较,但更多的是互助。一起清洗器械时,会交流哪个角度刷得更干净;一起练习操作时,会互相指出动作的不规范。那种被集体需要、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感觉,让林晚秋的心渐渐踏实下来,眉宇间怯懦褪去,多了几分沉静与自信。
家属院里的风言风语似乎也平息了不少。她入选护理小组的事实在眼前,加上她平日依旧低调,见了人先带三分笑,该做的家务、该参加的集体劳动一样不落,连最初有些别扭的周婷婷,偶尔在路上遇见,也能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马大妮和王秀芝更是成了她坚实的后盾,常在她去卫生所时帮她照看下冬冬,或是塞给她一把自家种的青菜。
陆沉舟依旧忙碌,边境巡逻、部队训练,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林晚秋能感觉到某种微妙的变化。他回来时,会留意看看院子里的草药,有时会问一句“小组培训顺不顺利”;她给他补衣服,他会说声“谢谢”;吃饭时,虽然还是沉默居多,但那种令人窒息的隔阂感淡了。有一次,她夜里看书看得晚,伏在炕桌上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身上盖了他的旧军大衣,而他早已离开。那件带着他气息的军大衣,让她愣神了好久,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软软的。
这天下午,林晚秋刚从卫生所培训回来,正在院里收晒好的草药,家属院的王主任和马大妮笑着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红纸。
“晚秋同志,好消息!”王主任扬了扬红纸,“咱们家属院第三季度的‘勤俭持家模范’评比结果出来了,经过群众评议和组织考察,你被评上了!这是喜报!”
林晚秋一时没反应过来,手里还抓着一把艾叶。马大妮上前拉住她的手,喜滋滋地说:“晚秋妹子,我就说你能行!你看看,扫盲学习积极,护理培训拔尖,草药田种得好,家里也收拾得利利索索,这模范你当之无愧!”
林晚秋的脸腾地红了,心跳得厉害,比当初拿到护理小组的证件时还要激动几分。“勤俭持家模范”,这是对她过去大半年所有努力最具体、最直接的肯定,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对她这个人、对这个家的认可。她想起刚重生时,被指责“磨洋工”、“懒惰”的窘迫,鼻尖忍不住有些发酸。
“都是……都是王主任和马大娘你们教导得好,还有大家伙儿帮忙……”她声音有些哽咽,说不下去。
王主任把喜报塞到她手里,温和地说:“晚秋同志,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希望你戒骄戒躁,继续努力,给其他军属做个好榜样!”
送走王主任和马大妮,林晚秋拿着那张薄薄却分量沉重的喜报,站在院子里,夕阳的金光洒满全身。冬冬跑过来,抱着她的腿,仰着小脸问:“妈妈,啥是模范呀?”
林晚秋蹲下身,把儿子搂在怀里,指着喜报上的字,一字一顿地念:“勤、俭、持、家、模、范。就是……就是好好干活,不浪费东西,把咱们家弄得暖暖和和的,冬冬和爸爸都好好的。”
“那俺妈妈最模范!”冬冬响亮地说,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口。
林晚秋的心,被这稚嫩的亲吻和话语填得满满的,暖意从心底深处汩汩涌出,流向四肢百骸。
晚上,她特意用收获后留下的嫩艾叶,掺着一点点腊肉丁,烙了几张香喷喷的艾叶饼,又熬了浓稠的小米粥。陆沉舟今晚恰好回来,看到桌上的饭菜和放在炕头显眼位置的那张红喜报,脚步顿了顿。
吃饭时,林晚秋轻声说了被评为模范的事。陆沉舟安静地听着,扒了一口粥,夹起一块艾叶饼,嚼了嚼,咽下,然后抬眼看了看她,说了句:“挺好。”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林晚秋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笑意。她知道,对他来说,这已是极高的赞许。
饭后,陆沉舟照例检查了冬冬的功课(虽然只是简单的数数和认几个字),然后拿起林晚秋放在炕上的《赤脚医生手册》,随手翻看着。林晚秋在一旁就着煤油灯的光,继续缝补那件军装。
灯光昏黄,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壁上,交织在一起。屋里很静,只有冬冬均匀的呼吸声、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和书页翻动的声音。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与温馨,在小小的屋子里流淌。
补好最后一针,林晚秋咬断线头,把衣服抖开看了看,满意地折好。她一抬头,发现陆沉舟正看着她,眼神在跳动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深邃,少了平日的冷硬,多了些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
“怎么了?”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
陆沉舟移开目光,合上手边的书,声音低沉:“没什么。早点歇着吧。”说完,他起身去院子里检查门闩。
林晚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那点暖意,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她吹熄了煤油灯,躺到冬冬身边。秋夜的月光清冷如水,透过窗棂洒进来。她听着窗外隐约的虫鸣,还有院子里他沉稳的脚步声,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平静与满足。
这一卷的故事,始于春寒料峭时的彷徨与挣扎,终于秋实渐累时的踏实与暖意。外界的肯定与荣誉固然令人欣喜,但真正让她内心强大的,是这大半年来自我一点一滴的成长,是劳动与学习带来的底气,是逐渐清晰的未来方向,还有这屋檐下,日渐滋生的、无需言说的温情。
寒意渐起的秋夜,屋内却暖意内生。这暖意,源于双手创造的价值,源于内心滋生的力量,也源于这平凡烟火里,悄然生长出的、相互扶持的微光。前路依旧漫长,但林晚秋知道,她已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的怯懦女子。她有了根,有了方向,有了抵御风雨的勇气和能力。边关的红日,会继续升起,而她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一页。